热点|黄太吉烧光两亿元融资,网红餐厅且行且珍惜

杯酒故事贩卖机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曾红极一时被称为“网红餐饮鼻祖”的黄太吉,在鼎盛时期共进行了4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两亿元,品牌估值高达20亿元,创始人喊出“一年卖出100亿元煎饼”的目标,并称要做“中国麦当劳”。2018年11月,黄太吉因未支付货款40余万元,首次被列入失信执行人。近日,黄太吉再次被法院列入失信人被执行名单,原因为未支付供应商83万元货款。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7日,黄太吉主体公司畅香利泰(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因未支付供货商83万元货款,而被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

2.png

不过,经再次查询发现,该公司的失信信息已为0,应是已将拖欠的货款偿还。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黄太吉主体公司近期内第二次被列入失信人名单。此前在2018年11月,黄太吉同样因欠付供应商40余万货款,首次被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执行人。

尽管如此,黄太吉并没有应声倒下,其官方微博仍在发布信息,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只不过微博下的互动寥寥无几,最新一条微博的评论也是一片惋惜与质疑之声。

3.png

的确,曾经的黄太吉可以用风光无限来形容,但如今却是陷入了泥沼之中。而创始人赫畅被同道大叔拉去做电子烟,重心也不在“煎饼”上了。

“奔驰送煎饼”一炮而红 靠营销成网红

  黄太吉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中式快餐食品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其创始人赫畅通过自媒体平台做营销活动,为该品牌在市场上迅速打开了知名度。

  一家只有10多平方米的煎饼店,13个座位,煎饼果子从早卖到晚,猪蹄需要提前预约限量发售,微博粉丝量瞬间超2.5万人,一度成为新浪微博营销典型案例。在用户体验上,黄太吉的一贯思路就是好玩、酷,具有话题性,与消费者之间的高互动性。

  黄太吉几乎每一道新品都会有试吃,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调整口味后正式推出,推出时还会用常见的“饥饿营销”方式,限时限量、提前预订。

  开业不久,黄太吉接到一笔来自北京国贸的外卖订单,赫畅开车自己去送。到国贸写字楼楼下,赫畅把来取餐的顾客给吓着了:这人居然开着奔驰车送煎饼果子。“奔驰送煎饼”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并迅速传播,其后又被网友发现黄太吉还存在“美女老板娘”“开外星人讲座”等噱头,黄太吉的“网红体质”一举奠定。

1.png

以煎饼果子单品突破 获投资机构多轮融资

  2012年,赫畅在北京建外soho开出第一家店后一战成名,第二年1月便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以煎饼果子单品突破的黄太吉,选择在三里屯等白领聚集区迅速扩张,希望打造麦当劳似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

  2014年5月起,短短半年时间,黄太吉接连投资东北炖菜“牛炖先生”、吧式四川火锅“大黄疯”、互联网外卖品牌“叫个鸭子”、冒菜馆“一碗冒菜的小幸福”4家餐饮品牌。

  2015年6月,黄太吉正式宣布“航母式外卖服务平台”问世,曾经代表着“煎饼果子”品类、被称为互联网餐饮鼻祖的黄太吉走下神坛,“黄太吉外卖”登上舞台。

  同年6月,黄太吉获分享投资数千万A轮融资;10月再获盛景网联、分享投资等机构2.5亿元B轮融资。手握数亿元资本的黄太吉意气风发,到2015年年底,已拥有10家外卖工厂店,上线15个第三方餐饮品牌。截至2018年1月,黄太吉在全国签约200家店,意向签约在谈的据称还有500多家。

饿了么战略投资黄太吉 被业内视为变相收购

  后来,黄太吉自建中央厨房,自营外卖渠道和配送,通过抽成方式和入驻第三方合作,不过品牌方们很快就因为成本太高而纷纷撤走,外卖工厂也陷入关停状态。为了挽救业务,尽管后期黄太吉开放了城市加盟,但依然难以和美团、饿了么两大巨头相抗衡。2016年,饿了么战略投资黄太吉,被业内视为变相收购。

  赫畅将过去的战略失误归结为“任务思维”,“我们的问题可能是在于在外卖上分兵过重,应该集中优势兵力的地方我们没有集中,或者一定程度上抱有任务思维,就是赶快把外卖做大。”赫畅认为一定要用终局思维去看待这件事,“只有现在把店开好,才有1万人愿意为我去开更多的黄太吉。”

  赫畅曾总结了黄太吉经历的3个阶段:

  1.0时代:黄太吉要做中国的麦当劳,在不少繁华商业区开店,因高昂租金以及门庭冷落的销售业绩,不少门店关门。

  2.0时代:黄太吉打造多元化品牌矩阵,于是,“牛炖先生”“大黄疯”“从来”“来得及”“叫个鸭子”“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品牌相继出现在黄太吉商圈生态,最后因交易频次低、议价难题等原因,很多品牌退出,店铺关闭。

  3.0时代:2015年,黄太吉宣布转型做外卖,结果不到1年,入驻商户集体出走,线下店和工厂店大量关闭。

  对于黄太吉的口味,自媒体人士调侃说,“不好吃”和“难吃”是有区别的,“不好吃”即凑合,“难吃”即凑合都凑合不了,它们中间隔了1万个“来都来了”。而赫畅也变相承认过这一点,“好吃并非快餐成功的唯一标准,黄太吉要做的是别人没做过的事。”

  人们在谈论黄太吉的时候,说的往往不是食材味道,而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围观他的各种“出人意料”的营销。

  互联网时代,能讲出一个好故事确实可以增色不少,但对于餐饮和食物来说,核心依旧是味道。不能做出“产品口碑”,赫畅的连续创业就很难走到最后,故事讲得再动听也不能救命。

频打“猎奇牌”吸睛,不如认真做产品

  严峻的形势让曾经风光无限的黄太吉最终成了一纸病例,也为互联网人今后的创业道路提供了珍贵的“临床经验”。

  黄太吉虽然靠其传播技巧获得了很大的关注量,但这些关注量是没有意义的。一方面,消费新鲜感和话题带来的关注量,在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很难转化为黏性用户,没有办法长期留存;另一方面,他们频频打出“互联网思维的猎奇牌”,让人们对他们运营模式的兴趣甚于对产品的兴趣,导致这些关注量只是单纯的围观。黄太吉的衰败也正是因为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误以为自己获得了潜力巨大的市场,最终淹死在自己制造的泡沫里。

  黄太吉依靠着“创新的回归”成为创业明星,顺利地拿到了上亿元融资,但加速发展阶段他们并没有转变之前“本末倒置”的运营模式,而是用复制这个模式的方式扩大产品线,导致问题被不断放大。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这个浅显的道理每个创业者都懂,但如果创始人一开始就认为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那么整个创业完全就是一场自嗨。

  黄太吉20亿元估值除了泡沫以外,也在证明“炒作”远远比认真做产品获得的短期利益要多得多,但长期的连续创业还是只有靠产品。每个创业者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创业初期面对用炒作就可以收获关注度的诱惑时,应该冷静一下,坚定自己长期创业的决心。

  欠款关店并不是黄太吉创业以来遭遇到的第一个危机,几年前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单一产品模式的不足(比如抗风险能力差、新鲜感快速流失等),从而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拓展自己的产品线。

  最开始他们还只是在食品这个大品类中进行拓展,比如盖饭、冒菜、火锅、饺子,后来他们又进入了创业的另一片蓝海当中,建立了自己的外卖团队。但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没有一款产品线专而精地做下去,这条长长的产品线总是浮在表面,让他们的商业模式显得非常累赘。

  与口碑营销的本末倒置相比,“连续创业”更像是个逻辑陷阱,一直在使用时间差:在前面一个产品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快速建立新的产品模式,不给消费者留下反应和验证模式的时间,接二连三地打出新牌,利用话题制造时间差,从而保持自己的话题性。但牌总有打完的那一天,故事总有听腻的那一刻,时间总可以验证成果。如今黄太吉的局面就是“连续创业”时间差滚不动的结果。

网红餐饮店 且行且珍惜

  近几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给市场上餐饮品牌的宣传、营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光环”之下,缺点也随之无限放大,不少品牌过于注重营销宣传而忽略产品本质,导致口碑每况愈下,最终惨淡退场。

  黄太吉作为互联网餐饮营销早期的典型代表,在品牌走红之后短板逐渐显露。从各大社交网站显示的信息来看,不少消费者反映黄太吉的产品性价比越来越低,而且口味并不好。甚至个别门店差评比例高达60%。业内观点认为,黄太吉并未把重点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改良,反而过于注重营销导致品牌逐渐失去人心。

  类似“打法”的品牌还有“花500万购买配方”的雕爷牛腩。与黄太吉同年成立的雕爷牛腩在开业前进行了半年的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KOL免费试吃,加上“500万秘方”等噱头,赚足了关注度和辨识度。但品牌高曝光的互联网营销以及“高大上”的消费场景导致经营压力倍增,加上菜品选择较少、口味不够突出、客单价较高等因素品牌也出现下滑。

  而在上海地区,被称为“初代网红”的“赵小姐不等位”于2017年底被曝出连锁门店全部关闭。该餐厅是悬疑小说作家那多送给妻子的结婚周年礼物。餐厅主打充满创意的盐烤系列,高峰期时餐厅需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就餐。但爱情故事和明星效益也未能掩盖餐厅短板——性价比低、服务差、口味差成为消费者的主要投诉项。

  近期,上海相关部门对“一笼小确幸”和网红面包店Farine的食安问题相继做出判罚,两品牌因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被判罚百万余元,相关负责人也被判处相应刑罚。可见网红餐饮策划“爆点”营销的同时,若不加强品牌产品方面的把控、研发和创新,势必对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相对于“高举高打”善于营销的网红品牌,市场上仍不乏拥有大量以品质、内容为主,逐步扩容的小型网红品牌,这些品牌在现有门店的基础上尝试连锁、复制,权衡着自身水平和发展速度谋求借势扩张。

  近期,有媒体发现北京的“老牌网红”张妈妈特色川味馆门店,从原来20多平方米的小馆移址成数百平方米的大店。仅从该店的后厨来看,就有七八个炒菜师傅在同时运转,但这一举措并不被多数消费者认可,不少老顾客表示新店的口味有所下滑。

  有餐饮人士表示,张妈妈这种网红“爆款”连锁发展是必然趋势,但中餐发展一直都存在标准化难题,大品牌扩张也都依托于该标准,但小品牌在此方面就很薄弱,这也是同餐厅不同口味的始因。在该业内人士看来,不少网红品牌已具备一定的盈利模式和品牌形象,但若想连锁扩张,还需要完善品牌的运营模式、管理制度以及经营思路。

  近两年,除了传统的中餐、火锅等业态,主打休闲餐饮、西餐烘焙、咖啡茶饮的网红餐厅发展更为迅速,甚至这些行业已经成为网红餐饮的代名词。相较于制作工艺更为复杂的中餐,这些行业标准化更强,也更具备当下主流的社交属性。

  但有业内专家认为,凭借餐品实力走红的品牌,在运营、营销方面过于薄弱,甚至不少商户并未意识到品牌的走红,这也导致商标侵权、山寨加盟现象层出不穷。同时,这些品牌的连锁经营需要匹配相应的管理人才,负责品牌的产品、服务、营销以及监管等多方面。在该专家看来,“网红”只是流量的入口,在保持上述基本情况下,品牌需要合理平衡营销和产品才能持续做强做大。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