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汾酒,名家们的“醉”美之旅……

糖酒快讯产业研究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这么多历史文化界大咖到访汾酒,绝对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

9月25日,一辆卡其色中巴,载着一车“才情”与“学识”出发了。

一支由博物馆长、考古队长和艺术家组成的“超级旅行团”,踏上了 “第三届中国白酒溯源之旅·文化汾酒探秘”的考察之路。

众所周知,想要打动一位“博古通今”的考古学家或文化名家,已经不是易事,更何况是一群。面对这场文化、美学与诗情画意的检阅,汾酒为什么一点也不慌?

01

这支“超级旅行团”

是如何“醉倒”的?

在杏花村晴朗的早晨,一支“超级旅行团”从汾酒集团酒都宾馆出发,驱车前往中国汾酒城。

车上坐着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海峡两岸暨全球华人祈福祭天大使谷长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水下考古队首任队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威,联合国大会民间组织代表、中政银企智库创始人范晓伟,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巴特尔·陈岭,中国书画家报艺术顾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魏维果,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龚泽军。

“这么多历史文化界大咖到访汾酒,绝对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工作人员不禁感慨。

微信图片_20190930072632.jpg

▲参观中国汾酒城

进入中国汾酒城,宛若进入另一个世界。站上恢弘城楼,俯瞰整齐划一的青灰色明清风格建筑,就连这群博学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也顿感惊讶、赞叹连连。

单看外观,这座酒城风格古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从职能来看,它其实是一座巨型产业园。

据了解,中国汾酒城东西长3.2公里,占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平遥古城;建筑面积约1.58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北京故宫。规划显示,完全建成后的中国汾酒城年产原酒可达到10万吨以上。

中国汾酒城向东4公里,有一座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的道教庙宇,名为“太符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内以正北向昊天大帝殿为主体建筑,东西配殿各5间,悬山式屋顶,前檐特廊,东奉后土圣母,西奉五岳大帝。石碑、塑像、壁画……时光流逝的痕迹和质朴的美感,令参观者久久难忘。

出了太符观,驱车至碧草掩映中的杏花村遗址,诗情画意仿佛会“上头”,许是想到杜牧的诗,醺醺然,陶醉了。

微信图片_20190930072819.jpg



行至汾酒老作坊博物馆,面对惟妙惟肖的掌柜铜像,魏维果不禁 “玩性大发”。他双手并作一起,作势要上前接酒,还模仿起古人饮酒的模样。

范晓伟更是爱酒之人,在老作坊品尝新酿出的原浆汾酒,久久不忍离去。

在汾酒博物馆里,每个人都逛得兴致勃勃。他们关心酿酒的粮食和工艺,当得知汾酒集团在全国拥有50万亩原粮基地,酿酒用粮全是自己的原粮基地种出来的,无不赞叹连连。在见到竹叶青配方里的12种原料以及此酒的功能后,军旅艺术家巴特尔·陈岭坦诚:“竹叶青酒博大精深,令人惊叹,不愧为中国养生酒的鼻祖”。

02

博古通今的他们

如何评述文化汾酒?

本次“文化汾酒探秘”之旅,强烈激发了这些文化、艺术名人关于“美”的感触。

“人类在美的欣赏上是共通的,经典对人的感官冲击非常强,从这个意义上讲,汾酒是大美之酒”,谷长江不禁有感而发。

而在张威看来,身临杏花村,总被汾酒厚重的历史文化所打动。

这位考古学家生平第一次考古行动,就是在80年代的山西。那时,便曾喝过汾酒和竹叶青。至今记得,那时买酒要凭票,想买到汾酒,非常不容易,竹叶青相对容易一些。并提出建议,希望在今后汾酒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文物的收集、整理、考证和宣传,同时要讲好汾酒的故事。

军旅艺术家巴特尔·陈岭是一名地道的蒙古人,他最大的感触则是“水好”,提笔写下“上善若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细细观察了接触到的汾酒人,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做事态度,都令他感到欣喜,“水好,人好,定能酿出好酒。”

“看画是味道,喝酒也是味道”,爱酒但因身体原因很少喝酒的魏维果,这回在汾酒厂破了戒,坦言自己“喝了满满5杯”。

他年轻时便偏爱白酒,总认为洋酒缺少一些味道。这回喝到汾酒,再加上文化与美学的触动,老爷子不吝赞美。

微信图片_20190930073109.jpg

傍晚时分,在中国汾酒书画院歇息时,魏维果即兴提笔,画了一幅山水画。凑近一看,原来是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落于纸上。经历了一天的参观,这幅景象早已浮现在他的脑海。围观者被画中意境深深吸引,感慨:“如此幽深的杏花村,实在太美了。”

这位画家亲切和蔼,他边题字边同围观者开起玩笑,说:“瞧,这字儿写得好,真黑”,逗得众人大笑不止。服务员在研墨时,特地往砚台里加了少许汾酒,一时间,酒香墨香飘散出来,引得众人心旷神怡。“本来走得挺累,画完画一点也不累了。”魏老笑着说。

你会觉得,文化和美学加持之下,汾酒已经超出了酒本身的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

03

“美”是难以抗拒的汾酒特质

消费者或许难以想象,在汾酒集团厂区内,竟然专门设立一座书画院。置身其中,你会感到,所谓品牌文化,历史积淀固然弥足重要,但一家企业的传承意识和美学追求同样必不可少。

从内涵来看,汾酒的文化建设从未脱离“传承”二字。

今年7月,汾酒集团便曾发起中国白酒溯源之旅,成功组织“文学名家访汾酒”活动。此前,汾酒还出版《汾酒史话》《汾酒收藏》《名人说汾酒》等文献资料,与央视《国家记忆》《对话》栏目以及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媒体的多个品牌栏目进行深度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汾酒好声音。

但从形式来看,汾酒的文化建设又带着鲜明的创新精神。

微信图片_20190930073338.jpg

过去几年,汾酒文化活动花样迭出,甚至还曾“上少林”,发起“南绍北汾双雄会”,诠释侠义精神。2018年以来,汾酒以文化营销为引领,发起“品质、文化、历史”三位一体的文化传播方式,成功举办“行走的汾酒”,将汾酒的清香和酒文化一起,带到消费者身边。

人们可以感受到,汾酒带着强烈的审美主张。如果你问,文化艺术名人与汾酒之间有什么关系,文化传承与美学表达便是最紧密的连结。

对“美”的高度珍视,是汾酒人与这群文化、艺术名人的共通之处。发现美、守护美、创造美,不仅是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或许也正因如此,论及文化和品牌美学,汾酒往往是人们的第一印象。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员便曾表示:“汾酒是最具文化价值的中国名酒。汾酒的发展领先,是文化实力使然。”

“汾酒文化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历代文人的风骨,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所在。”一路之上,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文化研究专家张琰光与各位文化大家侃侃而谈,言语中充满自豪。

他的自豪,便是所有汾酒人的自豪;他的自信,亦是所有汾酒人的自信。这种孕育了千年的、深植于骨子里的精神与热爱,属于每一位汾酒人,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正在引领着汾酒的文化建设攀向一座又一座高峰。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