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严青青
在目前进入市场销售的众多果酒品类里面,青梅酒率先跑出了自己的赛道。最近两年,关于中国青梅酒的复兴与壮大话题,在酒业版块中极具热度。这个被唤醒并逐步扩容的领域,呈现出令人期待的成长节奏。
2022年中国青梅酒的市场规模高速提升,全国果酒厂家中产品包含青梅酒、年产值突破2000万的生产企业不低于15家。
6月4日,一场“2023中国青梅酒西湖峰会”的召开,再次让我们认知到这个潜力品类的市场能量。协会领导、技术及营销专家、酒企代表们围绕技术升级、市场发展展开的讨论与碰撞,让青梅酒的成长更具科学性,也助力抱团前行成为一种共识。
低度微醺大趋势下
中国梅酒新时代来临
青梅酒的发展势头受益于轻度潮饮的崛起。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轻度酒饮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据《2022年低度酒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达到338亿元,约为啤酒市场预估规模的60%,到2025年预计将超过700亿元。
其中,青梅酒的发展势头尤为明显。《中国年轻人低度潮饮酒Alco-pop品类文化白皮书》显示,在2020年整体酒类市场中低度潮饮酒品类的增长展现了良好势头,尤其梅酒增幅接近90%。
正如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东海在峰会欢迎辞中表示,青梅酒等果酒品类,依托传统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利好,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目前销量排名靠前且极具品牌声量的青梅酒品牌梅见为例,其自2019年上市后,增势便非常迅猛。2020年,梅见品牌增幅90%,2021年增幅达到200%。2022年则一举稳占国内梅酒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在零售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25亿元,成为新酒饮跑出的第一个10亿级单品。
而在中国青梅酒技术传承和研发方面,梅见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梅见总经理张阳谈到,过去三年梅见能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整个团队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深耕,尤其是在青梅品种的风味、陈化、基酒和中华元素等方面的研究。张阳透露,梅见还将发布东方青梅酒的陈年梅酒体系,展现中国梅酒真正的时间价值。
关于陈年价值,泸州老窖新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锐也表示,青梅酒未来的价值感可以在陈年酒上发力,陈年价值意味着它具备收藏价值和价格提升优势。
在全球新酒饮低度微醺大趋势下,中国梅酒正打开新的市场格局和品类空间。目前,在梅酒品牌方面,除梅见、冰青外,众多新锐青梅酒品牌亦先后涌入市场,极大提升了品类的活跃度。
面对青梅酒持续且稳定的增长,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提出了三大要求:第一,打造高品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第二,强化品牌,赋能产业自信、产业未来;第三,场景打造,开创雅兴饮酒的新范式。
在各方力量的助力下,中国青梅酒的新时代加速到来。
绑定场景,扩展消费群体
行业合力让东方青梅复兴
中国梅酒酿造历史悠久。
几千年来,“青梅煮酒”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情结。早期,青梅酿酒技术较为粗放,还未形成完整的品牌意识。因此家庭自酿,或餐饮店自酿是过去青梅酒较为常见的场景。
而在日本市场,不仅有着众多的梅酒品牌,家家户户都还保留着自酿梅酒的习惯。这与梅酒建立起的佐餐消费意识有着紧密关系。作为餐饮消费场景上的常客,日本大街小巷都能见到梅酒的身影。独酌或聚餐,各种消费场景下,梅酒都是受人青睐的酒水品类。
在中国的餐饮环境里,梅酒是有机会拥有像葡萄酒配西餐一样的广阔空间。因此,梅酒要在国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消费场景尤为重要。
这也成为青梅酒赛道酒企的共识——中国酒的品类战略机会之一就是要绑定佐餐场景。梅见、冰青、顺昌源也都提到,梅酒有打造成中式佐餐酒的巨大的品类机会。
目前,全球梅酒有浸泡型、发酵型和配制型梅酒3大工艺。日本海琳堂社长杨啸提及,日本90%以上的梅酒工艺类型均为浸泡型,配制型和发酵型的也同时存在,比较小众。本格梅酒就是浸泡型,工艺中不额外添加其他添加剂,只允许使用青梅、蒸馏酒和糖组成,以天然成分形成梅酒的酸甜适口风味。
这种风味这类口感上适宜,风味上酸甜的酒水品类,广受年轻人喜欢,亦成为更多小聚时的选择。而要打造餐饮场景的低度酒佐餐趋势,还需同行团结一致推广青梅酒品类,推广品饮方式。
作为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在青梅酒领域亦有所布局。20世纪90年代,五粮液便率先布局青梅酒,成立五粮液集团仙林果酒有限责任公司,全力运作青梅酒。
峰会上,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小波提到,消费者从不醉不归到健康微醺的饮酒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自带健康属性的青梅酒消费市场。
在泸州老窖新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锐看来,不同于葡萄酒,青梅酒是一个比较好认知的产品,它的价格属性、价值属性对新消费群体都具有吸引力。
凭借深厚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青梅酒正在迎来产业的大发展。面向未来,青梅酒要坚定打造消费场景,行业协同发展,形成市场合力,不断壮大中国青梅酒品牌。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