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复盘 | “下凡”途中的葡萄酒,上演着这些新剧情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葡萄酒行业尚未迎来期待已久的“复苏”。

文 / Mia

 

从2023上半年总体的数据来看,我国葡萄酒行业尚未迎来期待已久的“复苏”。

 

进口酒方面,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5月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同比下降31.2%;进口额同比下降15%;国产酒方面,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葡萄酒累计产量同比下降35.44%。

 

冰冷的数字透露着不尽人意,而从种植、酿造、卖酒多个维度观察葡萄酒市场动态,仍然可以看到一个不愿躺平的行业,为前景积蓄着温度。

 

葡萄:成为酒旅融合的载体

 

作为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在今年率先迎来强势复苏。逐步回归的“诗和远方”也对酒水行业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原产地酒旅融合产业的进步。

 

3月10日,四川壹玖壹玖国际旅行社公司与宁夏农垦酒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联手打造酒旅体验中心、“宁垦酒业+1919”联营中心,将聚焦宁夏产区优势为消费者打造旅游目的地。

 

6月3日,由怀来县葡萄酒局主导的葡萄酒文旅康养休闲体验项目正式发布,路线以葡萄酒庄旅游为亮点,串联了怀来长城文化、湿地文化、沙漠文化等特色旅游景点,共包含三条精品旅游路线,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

 

6月20日,1919国旅的另一个项目,即与中信国安葡萄酒联合打造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核心产区“玛纳斯体验中心”正式开业,融合旅游休闲、葡萄酒科普观光等多种内容的旅游路线,集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于一体。

 

这些项目多以酒庄为核心坐标,铺设到整个产区,合作范围涵盖了产品研发、渠道共建、品牌宣传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在宣传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将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助推葡萄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

 

葡萄酒:实现工艺与产品的升级

 

3月18日,德国《世界报》刊发了资深酒评家ManfredKlimek的文章《中国葡萄酒会很快超越法国葡萄酒吗》,文中对这一议题的判断为:“到2030年,世界上一些最好的红酒将来自中国人自己的酒庄,带着中国特色,由中国酿酒师自己酿造。”

 

今年也是众多中国精品葡萄酒集中发布战略产品、向中国人的餐桌求索的年份。4月初,茅台葡萄酒发布首款聚焦宴席市场的产品“喜文化”,将“宗、家、聚、诞、学、囍、财、仕”的“人生八喜”融入产品设计,以东方文化为内核,打破葡萄酒在中国宴席消费场景的空白。

 

4月8日,西鸽酒庄发布正牌“藤上藤”,在遵从“3126”酿酒法则的基础上,经历18个月橡木桶陈酿、3年瓶储,而后上市,为精品葡萄酒树立“品质标杆”,并以1499元/瓶的定价,为中国葡萄酒行业打出“价值标杆”。

 

4月10日,天塞酒庄发布T、S系列战略新品,其中T35产品是中国第一款红白混酿,为中国酿造技术成功探索出新高度;S18则根据中国人钟爱的宴会消费场景进行整体设计,从外观、寓意与风格上具有极强的场景属性。

 

另外,随着马瑟兰在宁夏产区的茁壮成长、四川高山葡萄酒产区第一瓶葡萄酒的酿出,越来越多的产品以中国消费者的口感和价格为核心诉求,携带中国特色和品质,敢于与世界知名产区葡萄酒同台竞技。

 

葡萄酒人:经历传承与迭代

 

今年3月,司徒军因工作调整的原因,不再担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七年时间,司徒军带领茅台葡萄酒梳理完成五大产品系列,挺进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等多个省份,将一瓶“中国人的好酒”送到千万消费者的餐桌上,为行业留下了一个逆势增长的奇迹。

 

同月,茅台葡萄酒公司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风出任,在茅台葡萄酒21周年砥砺前行的基础上,为“特而美”续写新的篇章。

 

6月,葡萄酒上市公司威龙股份大股东易主,来自新控股股东山东九合云投科技发展公司的新管理团队接手,由此引发股票7天6版、涨幅超百分之百的变动,成为上半年行业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的“黑天鹅”。入局后,具有国资背景的九合云投对主营业务未做出重大调整计划,但也为行业留下遐想空间。

 

上半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进口酒企业办事处的“撤离”。7月以来,澳洲产量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誉加葡萄酒集团在中国区域大量裁员,而其亚太区办公室已经撤离中国。此外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富邑集团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市场启动裁员计划,其主要原因在于高额关税的征收。这或许将对中国市场的进口酒产生连锁影响。

 

葡萄酒行业:塑造东方话语权

 

就现代葡萄酒工业领域而言,中国葡萄酒专业技术起步较晚,行业标准的建立也相对滞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肉豆蔻”“黑醋栗”等西方术语充斥整个市场,让入门级消费者难以摸到头绪。

 

以进口酒控制话语权的局面一直持续,直至去年2月,宁夏产区发起的《中国葡萄酒侍酒与服务》课程正式开课,初步开始打破国际葡萄酒社会化教育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而在今年上半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在建设话语体系方面再次迎来重大进展。

 

6月举办的首届IWC CHINA中国国际葡萄酒大赛,选用《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作为评价标准。该鉴评体系于2018年发布,是依据中国消费者饮食文化特色、饮食习惯以及餐饮搭配的偏好而创建的,其被正式应用于国际大赛,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葡萄酒市场上话语权的提升,也必然会对中国葡萄酒在世界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从教育培训的底层“地基”,到行业标准的上层“约束”,中国葡萄酒逐步建设起了适合自身国情和酒饮文化的一套体系话术,在建设国际话语权的道路上实现了大跨步式的突破,实现让“中国标准”来影响世界葡萄酒市场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