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跃霞
时隔四年,中国酒业协会举办的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再次落地上海,在中国消费中心搭建了一场大型酒业交流合作平台,国际知名酒类品牌与资深从业者们齐聚于此,共谋酒业发展。
10月12-14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酒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酒业具备国际视角的行业盛会,酒博会不仅能立足当下局势为行业厘清发展方向,更是为酒企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者提供信息互通、资源互享的合作平台。
四年后上海重聚,本届酒博会的规模再度升级,展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800家,现场设置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果酒、露酒、国际蒸馏酒等展区,参展的海内外各酒类知名品牌超过500个。
为期3天的酒博会策划举办了近20场论坛与活动,围绕“浓香高质量发展”“数智化创新发展”“世界名酒价值”“中国年份酒价值”等主题进行深刻探讨与剖析,为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期下的中国酒业发展给出建议、指明路径。
新挑战酝酿新机遇
今年6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消费市场不振、企业库存高企、渠道动销缓慢的市场形势依然是笼罩在酒企头上的一片霾,酒业整体承压的现状难扭转,产业步入结构性调整期的步调已然明确。
这其中既存在国内整体经济消费环境的客观制约,也有白酒产业发展到一定周期出现新挑战的时代背景。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酒博会分论坛“浓香论坛”中就指出,白酒产业高度依赖经济发展,如今受大环境影响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过去白酒产业在高速发展下积累的诸多产业矛盾,如今正在向市场端传导。
但酒类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已穿越过多个行业周期,具备强韧性与高抗风险能力,即便酒类市场阴晴不定,但酒企已然能稳住固有的基本盘。今年上半年,21家上市酒企销售收入占比已提升七成,利润总额首次超过行业总体水平,上市公司整体经营呈现出相对积极的正向增长势头。
这也为白酒行业甚至整个酒类行业注入一剂强心剂,2023年已进入第四季度,中秋国庆双节热销刚过,元旦春节旺季已在路上,酒业的热销期将接踵而至。站在这一节点,梳理并预测消费市场新变化、透过生产销售端剖析新挑战、洞察新趋势与新机遇,汇聚中外知名酒企的酒博会所探讨的年轻化、数智化、国际化等议题将更具新思路与可行意义。
2023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完成销售超过5200亿元,同比增长8.2%。另一项对比数据是,同期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达到261.8万升,同比下滑13.2%,这意味着白酒的单位价值正在提升,这也是白酒进入新调整期的特征之一。
低度便成为新诉求下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浓香论坛中,宋书玉直言“更低的酒度、更好的风味一定是浓香型名酒的发展方向。”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也就浓香白酒的发展建议中强调,讲好浓香白酒低度故事,持续提高低度白酒品质。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近20家浓香酒企的一致认同,作为长期在白酒市场中占主流引领地位的香型,浓香低度化的下一步动作也将为其他香型及白酒行业提供参考性。
新周期谋求新增长
白酒产业迈入新周期,增长依然是衡量产业朝气活力的主要指标。随着市场格局的分化演进,行业日趋向名酒、名产地、名品牌、名品类加速靠拢,集中度持续提升下的酒行业,进入到挤压式的存量竞争环节。
市场份额、品牌覆盖不再是行业增长的唯一驱动性指标,酒业已然进入到优质产品、优质产能、数智化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多维度竞争态势。宋书玉在如何放大浓香型品类优势上提出建议:提升优质产能与储能、坚定科学酿造与绿色发展理念、讲好酒类文化故事。这一发展路径同样适用于一脉相承的整个白酒行业。
在产业向“名优”集中的趋势下,名酒对行业的引领性地位不言而喻。本届酒博会的核心论坛之一“名酒价值论坛”就“如何进一步彰显名酒价值,促进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充分探讨,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名酒龙头与遵义、宿迁等名产区作出了观点鲜明的分享。
“作为企业,特别是名酒企业,共享价值很重要。”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认为名酒需要创造价值,传承开发文化创造文化价值;创新酿造工艺创造经济价值;践行ESG理念创造生态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担起企业之间共促交流与成长的使命,最早提出竞合理念、拜访国内外名酒企业、积极促成T3全球合作对话,这是茅台作为中国名酒企业领军者承担起的行业责任。
经济价值固然是名酒企业创造的重要价值,但当下的名酒企业除了市场、增长等直接的效益概念,更多着眼于行业与产业本身,更强调文化传承、社会效益、产业及理念创新、走出去等关键词。
丁雄军提到茅台上市22年来累计分红超过2000亿人民币;曾从钦在演讲中分享了五粮液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超3000亿元产值、30万人稳定就业、受益贫困群众超15万人;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强调中国名酒应担起走出去成为世界名酒的重任,让中国品牌在名酒企业的协力推动下走向世界……这些都是名酒责任的体现,也是在市场层面之外,名酒为行业与社会贡献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基于白酒企业下一步向何处发展,还是站在名酒企业如何发挥引领性作用创造名酒价值的角度,由效益模式向高质发展的产业模式升级路径不会发生变化,年轻化、优质化、数智化、国际化、共融化的发展方向亦是当下大势。
出发点各异,但殊途同归。进入新结构性调整期的酒类产业,面临着大型经济环境承压叠加产业内部矛盾、消费动力放缓、消费需求多变等困境,中国酒业如何突破当下困局,穿越经济下行周期,实现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与增长,本届酒博会在全方位视角的多重议题探讨为中国酒业提供了新思路。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