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明辉
近日,竞争力智库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3》再次凸显了白酒产业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在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中,除了河北燕郊、贵州茅台、湖南黄花等6镇外,其余乡镇均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在西部地区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中,基本被能源重镇(如陕西神木市数镇)、茅台镇等白酒特色镇以及其它旅游特色镇霸榜。
帮助西部乡镇入围百强乡镇榜单的白酒产业,既没有能源产业那样的环境负担,也较旅游产业更具产业规模,更易达到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双平衡。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讨论热潮下,也符合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但实际上,白酒企业们在国际上所获得的ESG评级却并不高,甚至部分酒企还曾被MSCI给出了最低评级CCC级。从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层面构建的评价体系出发,中国白酒企业的ESG评级被严重低估了。
带来金山与青山
西部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地貌限制,加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单一且较为薄弱,所以使得我国广大西部地区一直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占据我国国土面积71.4%的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022年仅为25.7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4%;而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2022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差距高达1.62倍。
这种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将导致大量西部地区人口外流。人口外流将进一步削弱当地经济的竞争力,这又将导致当地公共福利与基础设施的落后,反过来又将促使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外流。而当第一批外流人口年老后又将养老的问题抛回到了当地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发展的负担,在发展经济学上将其称为“贫困陷阱”,发展产业是唯一的突破口。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在研究东北“经济衰退—人口外流”问题时也提到,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提振产业,留住人才。
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唯一的答案是增加当地就业收入。以著名白酒产区仁怀为例,根据仁怀市人民政府公开的数据,其户籍人口从2011年的67万人已增长至74.89万人,10年时间人口增长约11.78%,这对于西部地区的县级市而言几乎是难以置信的事。作为对比,位于中国第四大城市群核心区域的都江堰市户籍人口仅从2011年的61.2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62.4万人,10年人口增长仅为1.96%。
进一步对比两地经济便能发现差距所在,仁怀市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706.70亿元(人均GDP与台湾相当),而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83.66亿元,以此计算两地人均GDP相差了3倍以上,尽管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但也代表了当地更为雄厚的产业能力,这是仁怀能够靠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留住人才至关重要的原因。
白酒产业作为仁怀市的支柱产业(2022年产值为899.7亿元),截止2022年产值上亿元的白酒企业已达25家,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累计达132家,在第一产业(即农业)大量的高粱需求直接带动5.6万户农民增收,在第二产业带来了如包装等企业的积聚,在第三产业也带动了销售、物流、会展以及旅游等多个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约20万人从事白酒生产、销售、物流工作,推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陷阱”,而“润物无声”的社会价值并未被白酒企业们写入到ESG报告的议题中。
白酒作为“天人共酿”的产业,其产业的特殊性奠定了它与自然环境共生发展的产业基调。从各白酒主要产区环境与其它产业聚集区的环境对比来看,白酒产区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美酒河赤水河流域为例,赤水河目前是长江所有支流中唯一一条没被污染的河流,流域出水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质,森林覆盖率高达82.51%,空气优良率高达99.5%,而资源型城市达州市2022年PM2.5浓度为30ug/m3(系首次实现全面达标),且水质也仅达到地表水Ⅲ类。
赤水河良好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白酒产业发展的结果。不完全统计,目前赤水河流域聚集了茅台、习酒、郎酒等数百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而近些年来头部白酒企业正不断带头治理环境、保护环境,如郎酒先后投入超5亿元保护赤水河生态(2021年度赤水河岸在建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等)。与此同时,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也促使当地政府不断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以满足白酒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如云贵川三省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等。
从支柱产业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影响角度来看,白酒给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尖锐地区带来了金山与青山,足以在环境与社会两个层面获得极高的评级。
公司治理在提升
ESG是近年来金融和投资界衡量企业可持续性表现的最炙手可热的投资手段,其中公司治理是ESG评级的另一大关注点。投资者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性,减少内部腐败和不当行为的发生,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潜在的风险,披露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帮助投资者避免投资陷阱和损失。
目前,ESG已从一种投资方法成长为一种兼顾企业业绩改善、企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的良性互动的发展理念,除了需要考虑其与环境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为业绩锦上添花之外,更需要考量如何通过更科学、更高效的企业治理提升业绩。
在国际ESG评级中,白酒企业得分普遍不高,如在MSCI的ESG评级中,茅台与五粮液两大龙头均被评为B级,而很重要一点原因是白酒企业公司治理评级偏低。
前南周公益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郑硕表示:“其实很多公司从企业经营角度已经发展得相当好,甚至不少企业是处于世界领先,但识别和突出实质性议题、披露ESG关键绩效以及议题绩效指标的有效性、可信度和长期行动规划上存在短板,特别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信息披露更是国内企业ESG报告的短板,极大拖累了国内白酒企业在MSCI等国际机构中的整体评级。”
根据《企业ESG报告编制指南》、《企业ESG评价体系》等文件,公司治理方面主要考量的议题包括考虑公司组织架构、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腐败与财务欺诈、信息披露透明度及商业道德等等。从各家白酒企业发布的ESG报告来看,白酒企业普遍更关注廉洁管理等商业道德,但在这部分仅叙述了管理架构、制度规范与廉洁意识方面的方法,并没有披露更详细的行动和绩效,企业治理信息披露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不过从公布的ESG报告中纵向对比近几年白酒在公司治理上的行动来看,白酒企业们进步较为明显。以茅台2021与2022年度ESG报告为例,在2021年ESG报告中,茅台将公司治理分为了企业管治、风险管治、依法经营以及商业伦理四个常规的议题,在治理上较为普通;而在2022年ESG报告中,茅台除了考虑企业管治、合规与商业伦理等常规议题外,还根据行业特点与企业发展需要设置了文化赋能这一全新议题,探索白酒在新时代下酒文化与国际化发展之道,以促进企业业绩提升。
ESG报告又被称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仍分外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入对环境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关注也是为了规避黑天鹅事件等外在危机对企业业绩增长的影响。基于此,再来看白酒产业,也便能够理解即便白酒产业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金山与青山,还是由于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在ESG评级中被打低分。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