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系列报道之贾湖遗址发现发掘历程!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年代距今约9000-7500年。贾湖遗址历经8次发掘,发掘总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文物近6000件,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考古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被确认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1 发现

 

贾湖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60年代初,舞阳县文化馆文物干部朱帜在贾湖村村东的沟坎、井壁上发现有陶片、人骨和红烧土等,遂确认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说,1964年被发现,载于《舞阳县志》(征求意见稿)1985年)。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位置图

 

1979年,该村小学师生在护村堤下开荒种地,发现了一些石铲、陶壶等文物,学校教师贾建国将这些文物收集上交当时的县文化馆。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成员周道到舞阳调查,经其鉴定,贾湖遗址是一处与裴李岗遗址时代相同、性质相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文化性质第一次得到确认。舞阳县把贾湖遗址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舞阳县文化馆文物干部朱帜将其调查结果撰文,在《中原文物》杂志1983年第1期发表,这是关于贾湖遗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献。

 

#2 发掘

试掘

 

1982年,贾湖村民因生活所需,计划在遗址所在区域规划宅基地。此消息一出,朱帜立即向省文物局作了汇报,要求配合展开遗址发掘。当时,著名考古学家、时任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所长安金槐刚刚申请到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调查与试掘”项目,得知舞阳的消息后,安金槐立即组建了由郭天锁为领队,陈嘉祥、冯忠义、王胜利为队员的贾湖遗址考古队,于1983年4月赴贾湖村,配合乡村规划,进行一次试掘。

这次试掘共清理墓葬17座,灰坑11座,陶、石、骨、龟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十件,同时通过钻探搞清了贾湖遗址的分布范围,收获颇丰,但在当时尚以完善文化谱系为主要目的,因此这次发掘成果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发掘前贾湖遗址东部景观

 

第二次发掘

 

1984年春,贾湖村民再次提出建房要求。第一次发掘只挖了50平方米,朱帜心有不甘,安金槐也觉得国家文物局的项目未能结题,于是决定继续在贾湖遗址进行发掘,同时申请了发掘执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王良启带队进行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100平方米,发现灰坑19个,墓葬14座。

 

第三次发掘

 

1985年9-12月,由张居中、王良启带队进行第三次发掘,揭露面积355平方米,发现并清理灰坑30多座,其中有6座房址(F1~3、F41~43)和一处陶窑(Y1),当时因水位太高,未能发掘到底。

 

开方发掘工作照  摄于1985年秋

 

第四次发掘

 

1986年3-6月,张居中、杨振威带队对贾湖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总揭露面积达500平方米,发现房址、灰坑近70座,墓葬近100座,出土3支七孔骨笛。

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照  摄于1986年春

第五次发掘

 

1986年9-12月,张居中带队进行第五次发掘,揭露面积556平方米。共计清理房基12座,灰坑73座,陶窑1座,墓葬102座,以及狗坑、灶坑等200多个遗迹单位。期间又发现了几座出土随葬骨笛的墓,大多为一墓两支。特别是M253出土的两支骨笛,其中一支为八孔笛,上刻有符号,是贾湖遗址出土的唯一一支八孔骨笛。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次发掘

 

贾湖遗址部分发掘现场  摄于1987年春



1987年3-6月,张居中、王胜利带队进行第六次发掘,发掘面积1269平方米。重大收获是发现龟甲契刻符号,并确认了3座陶窑。其间,郑州大学考古专业84级学生在贾州杰、宋豫秦、张国硕老师的带领下在此进行考古实习。

贾湖遗址出土龟甲

 

第七次发掘

 

200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秦颖、潘伟斌等专家,在舞阳县博物馆配合下进行第七次发掘,揭露面积300多平方米。共发现房基、灰坑、陶窑、兽坑等遗迹百余座,墓葬近百座,各种遗物数百件,绿松石耳坠,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

2001年6月,国务院将贾湖遗址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

 

2001年贾湖遗址墓葬发掘

 

第八次发掘


2013年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次合作,在漯河市和舞阳县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舞阳贾湖遗址进行了第八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8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97座,房址9座,灰坑25座,兽坑2座,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器物600余件及大量陶片和动植物遗存。

贾湖遗址全景及第八次发掘现场  摄于2013年

 

此外还采集了浮选土样、环境学分析样品、墓葬腹土等多种分析样品,拟开展多学科合作的科技分析工作。除了前七次发掘中出现过的骨笛、骨叉形器、龟甲等,还发现了很多新的重要文化现象,例如制作精美的象牙雕板,其形制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极为罕见;随葬有大量精美绿松石串饰的墓葬;一墓三笛以及有可能作为房屋奠基或祭祀的墓葬现象等。

 

贾湖遗址出土象牙雕板

 

2016年7月,贾湖遗址被正式载入教育部审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016年10月31日,贾湖遗址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2017年12月,贾湖遗址确定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贾湖文化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进一步深化了对贾湖文化的认识,丰富贾湖遗址的文化内涵,还为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证据,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