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明辉
随着监管机构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日渐加强,发轫于发达国家的ESG理念近年来在中国愈发得到重视,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加大投入、编撰ESG报告,积极践行ESG理念。在白酒赛道,2023年21家上市企业,有14家已发布了2022年ESG报告(其中8家是今年首次进行披露),ESG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酒业。
2022年是白酒ESG元年,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酝酿与发酵,至少完成了两件事:第一是让ESG得到了酒业广泛的关注与实践,第二是基本解决了ESG“是什么”的问题,但整体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根据《中国酒业ESG发展报告(2022)》,当前中国酒业ESG存在缺乏统一标准、资金分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元月指出:“中国酒业ESG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路该怎么走?
紧密围绕核心竞争力践行ESG更利发展
从ESG最早应用于投资领域的动机与理念来看,它其实是一种长期性系统风险控制机制,投资机构只需要通过负面筛选,排除与个体或团体价值观有冲突的投资对象,便能够达到长期系统性风险控制的目的,从而减少投资风险。
资本作为企业的上游,它们投资理念的变化促使企业通过践行ESG来获得资本的认可与青睐,于是越来越多企业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开始践行ESG发展理念,即既兼顾企业业绩改善的同时也关注企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的良性互动,形式商业(发展)与商誉(风险)的双成功。
商业逻辑和资本逻辑不同,企业往往在践行第一步时就已在谋划第二步,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即既追求商业层面上的增长,与此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去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此实现增长的正循环。所以企业在践行ESG发展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核心业务展开,通过核心业务解决社会问题来提升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酒业之外,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是一个绝佳的ESG案例。阿里巴巴当下有三大核心业务,分别是电商、支付与云业务,三大业务并没有与森林有直接联系,只能产生CSR(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是少有回报的单项投入。
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回报丰厚的投资。阿里通过积分+植树的方式,不仅改善了阿拉善等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大大提高了支付宝的用户日活跃度(上线一年支付宝日活增长40%+),这对于以“流量”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帮助是巨大的。根据《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蚂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到了113.06亿元。
再比如百威英博“100+可持续发展加速器”计划中的科维环能项目,将啤酒糟中的豌豆蛋白和大豆蛋白进行浓缩与富集,生产出高附加值的高蛋白产品,例如高蛋白动物饲料、啤酒糟精华面膜、啤酒糟精华护肤皂,啤酒糟纤维环保餐具、啤酒糟纤维建筑板材等“周边”,在为创新团队提供更广泛的价值链平台和机会以及改造自身酿酒业务绿色发展的同时,这种“联名”也进一步提升了依靠资本与品牌驱动的百威英博的竞争力——广阔延展性的多元化品牌矩阵。
但当下酒业许多企业在践行ESG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项目与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不沾边,将ESG从一场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做成了单线的投入。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ESG发展报告(2022)》,2022年中国酒业投入在环境治理、社会捐助、乡村振兴、理性饮酒、优化治理、党建引领、安全生产、员工培训、产品研发的投入超过98亿元,其中不少项目并不能直接增强核心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年初某上市酒企发布的ESG报告中,用了大篇的篇幅介绍企业与社会的互动,捐款助学助力乡村振兴。虽然这些项目对受助方与企业品牌都有一定价值,但是这几乎是没有回报的投入,并且门槛较低,无法通过核心竞争力去解决社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用产品将隐性共识变成显性共识
通过分析今年酒业发布的ESG报告来看,紧密围绕核心竞争力践行ESG是酒业“隐性的共识”,即酒企们虽未明确喊出要围绕核心竞争力践行ESG,但在ESG项目执行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基于酒企自身核心竞争力或核心业务而展开。
对于酒企而言,品质是其基础与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影响白酒品质的因素较多,包括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水、原料以及人文环境下的酿造技术等,其中原料、窖池、技术是难以通过抱产区“大腿”抹平差异的,它们才是影响企业品质差异的最核心因素。
在这方面,茅台、百威亚太等酒业巨头做得较为出色,将ESG与乡村振兴和核心竞争力有机集合在一起。百威自2019 年起,联合江苏农垦与扬州大学,开展本地高品质大麦的科研和研发工作,其承诺每年收购约25000吨大麦不仅使500名当地小农户受益,而且还为百威筛选了符合国际顶尖品质标准的高端酒用大麦,以1600万元的前期投入获得了一个长期的、利于品牌的、高质价比的原料基地。
再比如茅台的“公司+政府+平台公司+合作社和农户”高粱基地管理模式,通过将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选育的酒用高粱新品种“红缨子”纳入唯一高粱基地用种,依靠茅台酱酒龙头的产业影响力以及对农户的帮扶,将红缨子系列高粱种子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000万亩以上,不仅为种植农户纯增收100亿元以上,而且还通过高粱种子核心技术,守牢了茅台酒质量的源头关口,并提高了酱酒整个品类质量的下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于800亿元(仅农业总产值800亿元+)。
从各酒企发布的ESG报告或CSR报告来看,这种隐性的共识在分散在酒企践行ESG的各个角落。但酒业正在经历商权到消费者主权的回归,根据MSC咨询业务合伙人李洋的描述,当前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细节与价值观的整体表达,已打破了单一的马斯洛需求阶梯,消费者其实对ESG也有隐性依赖,作为企业要将ESG从一次投入变成一场投资,需要把这种隐性共识变成涵盖消费在内的显性共识。
而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将ESG理念融入到产品中。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姚渭洲表示:“跟消费者对话的核心是企业的产品,做出了产品才能和消费者聊。”MSC咨询也指出,产品是最小单位的ESG实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形象打造的轻量化的尝试。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想引领用户去做可持续消费,以及迈出可持续第一步,建议从一条业务线一个产品入手,尝试在业务增长和正常的商业逻辑中跑通,既能带来增长,也能带来社会影响力,并且可以让消费者认同企业是真正可持续的企业。
目前,部分酒企在尝试将ESG理念融入产品,如洋河微分子酒。根据柏星龙工程团队透露,其中包装全部由取自于甘蔗渣的可降解的纸浆构成,工程师还从产品的内外结构、组装、开启和防伪优化来减少可降解纸浆的使用,以绿色色调和环保纸塑盒抢占在消费者绿色消费认知高地,同时这种“从简”的包装还能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
从已有的优秀案例和消费的变化综合来看,紧密围绕核心业务或核心竞争力践行ESG是一条“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路径,同时酒企想要将行业隐性的共识变成包含消费在内的显性共识,并通过抢占显性共识先机取得竞争优势,还需要将ESG理念融产品,通过产品与消费者对话。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