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晓娟
对于国产威士忌来说,2023年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一年。在这一年,国产威士忌品类赛道迎来了两个重要的节点性事件。
其一,是4月中国酒业协会携五粮液、泸州老窖、青岛啤酒等龙头酒类品牌前往英国考察苏格兰威士忌产业情况;其二,是12月保乐力加集团发布了其首款中国威士忌,并向公众开放了其耗资1.5亿美元的峨眉山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前者,是行业协会为应对“中国的威士忌产量将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呈指数级增长”这一预测所做的准备;后者,则是外国威士忌头部品牌在国产威士忌尚未崛起之时,对中国这一潜在消费市场的充分占领。
无论是从行业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角度看,2023年都显示出了行业在朝着利好国产威士忌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今2024年才刚刚拉开帷幕,从一众威士忌项目传出即将投产的消息来看,这个趋势在今年得到了延续。
据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官网消息,近日,位于新罗区大池镇的久溪威士忌酒生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主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4年3月竣工交付,并于下半年正式投产,整个项目竣工并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约5万桶威士忌酒,产值可达50亿元。
久溪威士忌酒生产项目是由久溪(福建龙岩)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高档酒生产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占地25.8亩,可容纳10个威士忌蒸馏设备的蒸馏室以及6条生产线。
久溪威士忌酒生产项目效果图
再将视线投向啤酒龙头品牌青岛啤酒,落子青岛崂山区的青岛啤酒五厂100万千升精酿啤酒生产基地(一期60万千升)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500吨威士忌。
此外,早在2022年公布的麒麟烈酒集团(大理)麦芽威士忌酒庄项目,一期工程占地约50亩,酒庄建筑面积13,000平米,威士忌设计年产能约120万公升,预计也是在2024年实现投产;2021年破土动工的洱源威士忌酒厂,也是准备在2024年开始进行试生产,2025年开始正式运营。
这些在今年集中投产的威士忌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内威士忌市场的广泛前景。不过,当前酒业市场在快速发展,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的大环境下,国产威士忌能否直接走上“康庄大道”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也决定了酒企们在中国这个潜力消费市场,除了把握好机遇,还需要与市场的消费偏好实现同频共振。
有消费者表示,和国产威士忌相比,自己还是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和享有国际认可度的威士忌,并且也希望可以到尝试不同风格和口味的威士忌,以及通过品味威士忌来探索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
基于消费需求,具有前瞻视野的国外威士忌品牌,先一步在中国争相开始了本土消费者的培育工作。比如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麦卡伦与帝亚吉欧。
近几年,麦卡伦通过艺术展览、文化纪录片等形式与消费者交流对话,增加更多品牌教育和市场教育的互动,培养消费者的威士忌饮用习惯、场景化教育以及消费习惯。
去年,麦卡伦还重磅发布了全新 The Macallan 麦卡伦盈钻单一麦芽威士忌。盈钻的英文名 “Litha”,在古凯尔特语里意为“夏至”。通过蕴含着“夏至”古老传说的创作灵感和中文名,麦卡伦不仅将产品与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念与人文风俗紧密相连,也以文化为“破冰密码”,拉近了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与此同时,帝亚吉欧也没有停下推进中国市场本土化策略的脚步。去年8月,帝亚吉欧在上海投建的上海研发中心正式揭幕。年底,帝亚吉欧还以中国的八大菜系为主题发布了八大菜系风味甄选威士忌。同时,年底首发的叠川纯麦芽威士忌除了经典的美国波本桶、西班牙雪梨桶,使用了首创的中国长白山橡木桶,为面向中国市场的威士忌加了点“中国味”。
相较于国外企业成熟的产品打造与市场培育,国内企业虽然还大多处在前期的产品开发阶段,但对本土消费市场的了解却比国外企业更具优势。
比如莱州蒸馏厂坚定“中国本土化”理念和黄酒桶的中国风味融合尝试,东威蒸馏所执着于品质风味的匠人匠心,钰之锦蒸馏厂则持续推出“生旦净丑”等文化感满满的系列产品……
“年轻热血”的国产威士忌企业们正在努力撰写自己与行业的“新剧本”,打开着中国威士忌故事的新篇章。而今年集中投产并继续同台竞技的威士忌项目,或许也将为中国威士忌市场带来更多新选择与新竞争,以及百花竞放、共促繁荣的意外之喜。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