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鲜宇涛
回顾2023年,白酒行业的产业集中趋势愈发明显,核心产区的价值也正日益突出,「产区化」不仅已经成为了白酒行业发展的新课题,更是塑造产业新格局的重要方向。做为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的仁怀产区,毫无疑问是白酒产区发展的先行者与引领者。
近年来仁怀产区一直以打造世界级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为目标,坚持精品化、健康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并以创新的思维、完备的政策、雷厉的执行、极致的品控成为酒业变革与中国产区世界化的核心代表之一。
2023年是仁怀产区白酒产业综合治理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仁怀产区治理走向阶段性成功的一年。通过对白酒产区概念的不断探索与规划实践,仁怀产区已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产区治理政策,并构建出世界级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雏形。这不仅为行业拓宽了新视野,也为中国白酒产区的打造树立了新范本。
谋在当下,心向未来
在2023年1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其中,“推动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被纳入2023年重点工作当中,并提出“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的目标,仁怀产区白酒产业综合治理的收官一年也以此拉开序幕。
对于仁怀产区而言,想要达成产区产业精品化、品牌世界化、发展健康化,是一个漫长且任务艰巨的过程。“小、散、乱、弱”的治理所依凭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着力和体验式的规范,而是需要以长期的规划和完备的政策潜移默化,不断助推产区内白酒企业由被引导到自发去维系产区品牌。
3月1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要求在制定规划内容中重点突出赤水河流域产业保护等有关内容的前提下,做好产区的分区保护和分类治理,加强产区空间管控,引导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逐步向产区聚集,非酿造生产功能向赤水河流域产区外疏解。
该《条例》的施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优势,并且在提升产区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更有利于酱香白酒产业规范和高质量发展。
8月30日发布的《贵州省酱香型白酒产业污染防治规范》,则进一步明确了贵州省酱香型白酒产业企业污染防治的术语和定义、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与维护、环境管理等技术要求。并且该规范可被做为贵州省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依据。该《规范》的出台让产区治理有规则可依,有范式可循。
而在9月1日,酝酿良久的《仁怀市白酒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将“禁止使用甲醇、酒精及其他非食用原料生产白酒”纳入《管理办法》,成为产区品牌打造的又一具有实质性的措施。
在《管理办法》为仁怀产区树立一道更严格的监管品章的时候,也为产区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上了一针“稳定剂”,尤其其中第22条、23条、24条涉及地理标志管理的内容,仁怀产区以鼓励的态度号召产区内的企业形成凝聚力,共用白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共享产区发展成果。
除品牌酒企之外,产区内还存在大量散装白酒的存在,对于这一类产区生态元素的治理,一直是产区治理和发展的难题。为此在12月,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仁怀市散装酱香白酒标识标注规范(试行)》,要求盛装散装酱香白酒的容器上应当附加标识,包含名称、产地、负责人等信息,不得含有暗示保健功效等具有倾向性的内容,并在2024年1月正式实行。
业内人士表示,仁怀产区在2023年落实的一系列政策,是仁怀产区治理市场乱象、维护产区的形象与声誉的积极举措,不断推动着产区内白酒企业数量从多到少、规模从小到大、布局从散到聚、管理从弱到强。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不仅能够持续优化仁怀产区的发展质量,提振消费市场的信任与信心,同时对整个酱酒产业以及白酒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品牌为上,共惠共荣
不可否认,相较于其他酒类已经成形的世界级著名产区,中国白酒产区在诸多领域依旧缺少于国际相接轨的标准。除却缺乏世界权威文化的认同之外,在产品、公益、职业、文化等标准上也都有着需要完善之地。
仁怀产区近年来的高速、高质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产区品牌意识,以及“扶大去小”换取“瘦身强体”的气魄。
2023年2月9日,《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酒类市场生产经营行为的通告》发布,严禁无证生产经营、非法添加、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该规范的施行进一步规范白酒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堵上了诸多“小、散、乱、弱”企业和作坊在制度上的空子,对于促进产区内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月18日,在原有监管秩序的基础上,仁怀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禁止擅自使用“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告诫书》,进一步规范了仁怀产区品牌的滥用行为,维系着产区品牌的纯净度。
5月,《仁怀市白酒行业涉政类违法违规营销行为清理整治工作方案》和《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管理的通知》发布。仁怀市政府宣布在5月29日至6月2日期间,于全市范围内开展白酒行业涉政类违法违规营销行为清理整治,整治范围包括仁怀市涉及白酒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同时也从宣传层面对酒企、酒类销售企业、酒类配套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8月26日,仁怀市召开“领导干部包保白酒产业综合治理暨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动员大会”。该项整改行动主要针对当前仁怀白酒产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小散弱”的现象,通过“以打开路”、“以排定产”、“减总量、控增量、保质量”的方式,实现仁怀白酒产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关停、改造升级和转型发展,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对仁怀产区而言,可谓是“快刀斩乱麻”的举措,以雷厉措施助推产区品牌规范化的提升,对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来说,有益无穷。
根据仁怀市融媒体中心发布的官方信息,在2023年仁怀产区不仅完成了“四改一建设”综合治理策略在2021年至2023年将酒企规模控制在千位数以内的战略目标,成功将产区内的白酒生产企业(作坊)从1925家缩减至983家,还在产区品牌的塑造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不仅在2023年3月1日时,由仁怀产区牵头荣誉运营方1919协同天猫超市上线了中国酱酒馆,构建出一份从产区直达消费者的新零售样板,更于9月29日,在意大利特雷维索市举行的2024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烈性酒大奖赛接旗仪式上,被授予“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荣誉称号,和被确定将作为2024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举办地。
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同,代表着仁怀产区在产区品牌打造上的新境界、新突破,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白酒文化的奋勇勃发,也为其他白酒产区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案例。
有资深酒业观察家表示,一个产区有自然环境容量,瘦身有利于产区长效发展;其次,在产区集中化与行业内卷竞争下,通过政策的宏观调控可以创造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利于提升产区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建设世界一流白酒优质产区的战略目标层面上,也是其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仁怀产区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控制酒企规模、提升产区内行业发展质量的举措是打造产区品牌没有捷径的必经之路。
伴随仁怀产区的“质”增、“量”精,产区“身份标识”为企业和产品赋能加持效果也更为显著,产区已然告别野蛮生长时代,不断向着集中化、品牌化、有序化,迈向理性发展的新时期迈进。
在白酒行业发展降缓、经济大环境混沌不明的情况下,仁怀酱酒核心产区始终坚持做长期主义者和品质主义者,这无疑将会带领着白酒企业行得更稳、走得更远,而仁怀产区距离打造世界一流白酒优质产区的目标,也正越来越近。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