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晓娟
2024年1月26日凌晨5点34分,春运首趟列车G6701次驶出北京西站站台,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年度性迁徙,春运为目的地的千万个家庭带去了温暖、团聚和希望。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真切地映照着异地归乡的人们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细微生活习惯。
在绵阳某县,这种变化在归乡人的“行囊”里、餐桌上、人情往来中,都得到了悄然展现。
现象一
北京酒走入绵阳某县
从北京到绵阳某县,这段一千多公里的路,罗先生每年都要走两次,一次是奔向团圆的归乡,一次是告别家乡的抵京。
身为十多年的资深北漂,罗先生每年都会带回足以代表北京风味的特产,来招待一年不见的亲戚与好友。今年,他将地道的北京酒——牛栏山带回绵阳,搬上了自家的餐桌。
用罗先生的话说:“过去几年都没机会好好聚一聚,今年终于有机会了。以前每年都是喝川酒,今年终于从北京回来,带了几瓶北京人餐桌上最常见的牛栏山,咱也来喝喝这声名远扬的北京酒。”
现象二
远道而来的白云边
在年前就从湖北自驾抵家的张女士,今年后备箱与往年一样,放着一箱白云边。
在绵阳某县出生、长大的张女士,大学毕业后只身去了湖北打拼。时隔多年,在湖北立业成家的她早已将湖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当被问到为何连续几年都要带一箱酒回家,她郑重答道:“在记忆中,年夜饭上碰杯就是团圆的另一种表达。白云边风味更独特,也更具湖北的代表性,每年千里迢迢从湖北带回一箱酒,就是想让家人们也能尝尝来自自己第二故乡的风味。”
现象三
今世缘走上绵阳宴席餐桌
在江苏务工多年的缑先生,趁春节期间亲戚好友都已归家,在老家绵阳为儿子举办了婚礼。婚礼餐桌上,摆放着来自江淮地区的今世缘·国缘V3。
一向是川酒天下的宴席上突然出现了今世缘,让很多人十分讶异。对此,缑先生解释到:“一方面,今世缘在当地的口碑很好。在江苏这些年,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朋友,有用酒需求的时候都会选择今世缘;而且,品牌名字和喜宴场景很贴合,结婚就是结缘嘛。另一方面,我多年不在老家生活,对老家的婚宴用酒也不太熟悉、多方考虑,最后还是决定就用它。”
现象四
葡萄酒成为餐桌“新宠”
长期在绵阳市生活的李先生,每逢过年便会先将准备好的年货寄往县城老家,而他自己也会在快递到达前就抵家,与家人一同拆封他精选的年货快递,感受他眼里的年味。在他看来,酒是过年的必需品,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但不同的是,一箱长城葡萄酒成为今年李先生包裹中的新成员。葡萄酒取代了过去几年的白酒的位置,成为了家中餐桌上的“新宠”。
李先生表示:“家人聚餐主要还是为了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感受团年的氛围,喝点葡萄酒不会醉得太快也更有仪式感,再适宜不过了。但是葡萄酒外国品牌太多了,我们这种随便喝喝的都不太了解,但长城作为国产老牌,口感很好,品质上更信得过。”
现象五
更多酒品牌加入酒礼行列
在春节这个特殊时间段,酒是走亲访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过去几年看,绵阳某县的大多数家庭酒礼品牌都比较集中,但今年却多了一些新面孔,除了丰谷之外,沱牌、红星、金六福等纷纷加入,酒礼品牌明显丰富起来。
有行业人士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其实不难探寻,简单来看就是伴随人口流动而引起的消费习惯的变化。未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这种变化以后会越来越明显,最终也将演变成酒品牌进入其他市场的一条新路。”
的确,在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媒介的时代,酒企需要抓住一切向外走的机会。而规模庞大的春运,无疑成为了酒品牌从本地市场走入更多外地市场的一条“幽长小道”。
无论是走入绵阳某县的牛栏山、远道而至的白云边,还是走上宴席餐桌的今世缘、成为家庭聚会“新宠”的葡萄酒,以及渐渐丰富起来的酒礼行列,这些存在于县城中的春节与酒的掠影,都在讲述着“春运不仅是一群人的迁徙,也是一瓶酒的迁徙”的事实。
如今春运上半场已然落幕,而在春运下半场中,告别家乡的追梦者们,或许会再次成为地方风味的传递者,将家乡的好酒带去追梦的城市,他们用味觉与酒,连接着故乡与他乡。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