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能企业到赋能行业,酒企大步踏上产融结合之路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争相涉足创投领域,共促酒业的产融结合

文 | 刘晓娟

 

近日,五粮液出资100.1亿元成立了“四川普什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成为白酒行业在2024年加码创投领域的一个重磅信号。据工商数据显示,该公司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五粮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酒企加码创投领域、走稳产融结合之路的趋势,其实不仅能从今年伊始五粮液的动作中看出,也能在过去不久的2023年找到“端倪”。

 

2023年,从贵州茅台宣布设立产业基金,到五粮液入股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再到泸州老窖宣布与国泰君安达成战略合作……酒企纷纷打出了“白酒+金融”的组合拳。对于酒企来说,这是一场锚定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式革新;对于行业来说,这则是基于各产业协同发展的长远考虑。

 

争相涉足创投领域

共促酒业的产融结合

 

拉长时间线来看,酒企与创投领域其实早有联动,但一直未形成明显趋势。2023年,酒企在宏观政策的加持下,与创投领域的联动开始变得频繁起来,这直接使产融结合成为了酒业动能转换的新趋势。

 

从企业的角度看,实力雄厚的头部酒企与快速发展的区域酒企均加入了产融结合的战局。

 

5月,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为了提升资金收益率,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公司拟出资参与设立两只产业发展基金;6月,贵州茅台通过《关于出资参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的议案》,这意味着贵州茅台首次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半年之后,由贵州茅台出资参与设立的茅台金石基金完成首投;同时,茅台旗下的新私募公司——茅台(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与大跨步的茅台不同,五粮液选择了小跨步与合作共赢的推进方式。从6月开始,五粮液相继出资入股了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石油成立了四川中新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成立了四川省宜宾江安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五粮液旗下基金公司——宜宾五粮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先后成立了三家股权投资基金,加快推进着在创投领域的布局。

 

此外,正在从区域走向全国的今世缘、迎驾贡酒等酒企,通过联合投资与全资成立子公司的形式也走上了产融结合的道路。甚至在中国酒业中存在感较低的黄酒企业古越龙山,也与杭州大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跨行业联合成立了产业基金。

 

而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

 

仁怀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发起成立酱香酒发展银行,重点面向酱香酒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融资服务,同时支持酱香酒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显然,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金融赋能实体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酒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承担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与使命。

 

从去年众多酒企在产融结合道路上的实践来看,无论是立足本业的领域拓展,还是聚焦合作的跨界共赢,都已经开启了金融赋能企业发展的新阶段。至于这条路能带领酒业走向何方,还需要时间来慢慢书写出回答。

 

从赋能企业到赋能行业

开启立足长远的协同发展

 

对于酒企来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固然是产融结合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但从根本上来看,产融结合其实是酒企试图寻找新的破局之道,打破自身成长困境的一种选择。

 

作为为企业创造协同发展、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产融结合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的方式,能起到创新企业投资模式的作用。从此角度看,金融业无疑为酒业在当下竞争手段趋同的背景下,打开了向上、多元发展的新思路。

 

而从长远来看,实现从赋能企业到赋能行业的进化才是产融结合的核心目标。在白酒产业链中,酒厂处在核心位置,聚集着包括原粮、包材、物流等众多上下游企业。在此前提下,酒企启动产融结合,就是通过有效融合产业、金融、数字、科技等多种元素来实现协同发展。

 

去年5月,泸州老窖宣布与国泰君安达成战略合作,就是酒企立足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具体实践。就合作方式而言,双方积极践行“金融报国”“产业报国”的理念,共同探索共建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以数字科技赋能消费产业升级;同时深化产融结合,共享优质资源,聚焦泸州老窖核心产区建设规划,开展产品与服务定制,推动ESG创新实践,促进实业和金融“双轮驱动”。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表示,传统酒企投资新兴领域,有助于公司保持活力,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产融结合的大势所趋。以茅台为例,借助产业基金,茅台就可以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灵活布局。

 

无论是企业的实践,还是宏观政策的支持,亦或是从赋能企业到赋能行业的价值塑造,都在推动着酒业走向“去传统”的发展之路。随着时间的推进与结合程度的深入,产融结合热潮也将为酒业的“去传统”之路带来更多可能性。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