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严青青
“随着传统露酒酿造工艺的发展,相应的独特物质和文化内涵逐步凸显。当前,中国露酒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
3月6日,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贮配一厂配置车间高级技师郝持胜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而聚焦露酒,早在2022年其规上企业便完成销售收入约300亿元,促使露酒跻身中国第三大酒种,向上的发展态势显著。
包括汾酒在内的头部酒企,都在将“笔墨”付诸露酒,助力品类蓬勃。而此次全国两会期间,汾酒集团竹叶青酒泡制技艺的传承人郝持胜给出“价值解法”,则为露酒品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强化价值挖掘
夯实露酒品类基础
始于商朝、繁盛于宋、丰于明清,露酒贯穿悠长的历史脉络,成为中国酒类中的独特存在。近年来,随着《露酒年份酒(白酒酒基)》的发布实施、露酒T5系列峰会、产业论坛等的召开,都让露酒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露酒品类价值正在彰显。
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称,2021年规模以上露酒生产企业仅为149家,2022年露酒国内酒企中涉足“露酒”的超过5000家。在行业酒企规模减少的背景下,露酒的上扬态势也指向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同时,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也曾表示,在酒业整体增长率仅5%的情况下,露酒保持着年均30%的高速增长,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可达2000亿元。此外,露酒原料丰富,诸如南江金银花、福鼎白茶等皆可,而这也使得露酒具有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先天优势。
不过,露酒产业虽然前景可期,但正如郝持胜所言:“相比于白酒酿造技艺,露酒酿造技艺无论是社会关注度上,还是价值挖掘、技艺传承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距离国家级非遗的要求还有差距。”
一方面,行业近几年虽然从物质层面,基本明确了露酒的功能属性、风格特征和工艺特色。但对于深入挖掘露酒相关精神、文化内涵及价值等的力度还不够。
另一方面,从酿造技艺传承角度而言,简单抱着工艺标准操作,或以自学掌握基础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不断总结累积经验。这种传承方式效率低,对露酒品类的发展,具有明显制约性。
郝持胜基于露酒发展现状提到,要从三大维度破局露酒发展困境。梳理工艺规范、工艺要诀;深度挖掘露酒多重价值,形成独特价值表达体系;依托中医药,丰富露酒酿造知识体系,构建系统、完善的传承体系。要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夯实露酒品类的发展未来。
破局文化
看到露酒未来的增长定势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曾提到,露酒产业的发展肩负着践行“健康中国”的殷殷重托,肩负着中国酒业开拓创新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扬文化、传播品质、传递健康的责任担当。
而作为中国露酒的代表性品牌,竹叶青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是中国唯一始终坚持“纯植物草本”的名酒,曾荣获三届国家名酒、五次国际金奖,2024年“竹叶青”品牌还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无尽文化底蕴,是如竹叶青酒一般的露酒的价值底色。而以文化为破题点,强化价值表达,形成品牌内核,则是露酒品类发展的重要支撑。郝持胜所呼吁的露酒品类发展建议所指向的未来,归根结底可以看作是对露酒文化挖掘、提炼、升维的集中表达。
以竹叶青酒为例,今年春节期间,其携手“龙门奇妙物”,以“竹梦青云,人人如龙”为主题,强化IP打造,开发专属动漫形象,构建深层次的文化互动,掀起一场与消费者共鸣的品牌传播之旅。
而在探索文化遗产与酒业非遗跨界合作新路径,以及创新酒文化表达等方面,竹叶青都为露酒品类给出了关乎文化破局的“答题新思路”。从传播效果看,活动期间,竹叶青酒在线上的曝光量超过2亿次,线上会员增长百万人,可谓疯狂吸粉C端用户。
此外,2022年打造线下快闪店,让消费者沉浸式感受品牌魅力;2023年开展“竹叶青酒·东方青宴”活动,在各文化名城寻觅竹叶青的文化之美等,都为露酒释放品牌声量、强化品类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郝持胜也提到:“露酒酿造工艺的传承最重要的是理念与文化的传承。”而竹叶青酒创新“活态文化”表达方式,让老名酒年轻化,通过文化的链接效应,实现露酒声量扩大,也在直接推动着露酒的传承事业发展。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表示,弘扬文化始终是白酒产业的根和魂,文化品质决定了美酒的生命力。而露酒的品类价值在于有文化的基底,其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具有先天的文化属性。悠久的文化积淀又赋予了露酒独特的价值表达。深挖文化价值,强化传承表达,不断壮大露酒品类,开创露酒“繁花”美时代。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