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汾阳市酒厂70周年,也是汾州酒发力自主品牌,全面开启品牌化和全国化的关键一年。
在汾酒的带领之下,清香品类迎来复兴潮,汾阳市酒厂作为“汾阳第二大历史文化名酒”,踏上复兴的征程,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汾州酒战略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朝着目标稳步迈进。
上半年跑出加速度
汾州酒华丽蜕变
梳理汾阳市酒厂今年上半年发展的几件大事,就可以从中窥见其跑出加速度的深层次逻辑。
1月,举行汾州酒“汾阳第二大历史文化名酒”授牌仪式,这对汾阳市酒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单是一份沉甸甸的奖牌,更是各界对汾阳市酒厂发展的认可,同时也吹响汾阳市酒厂开启全国化超跑速度的号角。
2月,汾阳市酒厂发布重要通知,宣布以汾州光瓶酒(壹号奖)为核心单品,全力推进品牌战略和自营战略。面对清香发展热潮,汾阳市酒厂聚焦优势资源,将工作重心转向品牌化和自主运营,这是汾阳市酒厂品牌升级的重要之举。
3月,在春季糖酒会期间,召开汾阳市酒厂营销战略发布暨汾州酒经销商年度大会,让广大经销商看到汾州酒的新产品、新战略,汾州酒的变化和未来规划,也吸引经销商的关注。
更为重要的是,汾阳市酒厂在营销战略上做出新的调整,制定“四个三+双王”的营销策略,“四个三”指市场三高、落地三陪、动销三包、战略三双,“双王”指打造样本市场和专注快速布局客户相结合,为汾州酒在全国化进程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白酒进入调整周期的当下,汾阳市酒厂各项数据呈现高增长态势,2024上半年,汾州酒自营产品销售回款同比增长100%、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00%、销售团队数同比增长100%,交出高分答卷。
可以预见的是,在品牌和市场双重升级的战略之下,汾阳市酒厂的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清香浪潮之下
汾州酒乘势而起
近年来,汾酒的高速发展带动整个清香品类的强势复苏,2023年汾酒营收实现319.28亿元,同比增长21.8%,再次让人看到清香品类的复兴热潮。有数据显示,清香市场份额从原来的12%增至15%,规模已达900亿元,到十四五末有望突破1300亿元。
上个月,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一行到汾阳产区企业考察调研,其中一站是汾阳市酒厂。在举办的座谈会上,宋书玉表示,汾阳企业要充分利用汾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原生态酿酒基地、提高原粮产出和产能储备、优化产储比,通过工艺提升,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并结合酒庄建设、场景打造等方式让文化为企业赋能,搭建企业与消费者对话平台,提升清香型白酒品牌的整体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助力吕梁产区发展。清香型白酒企业还需认清行业形势,向优势产区集中,强化产区表达和品牌建设。
不难看出,宋书玉对汾阳产区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在此前吕梁市打造千亿级白酒产业推进大会上,宋书玉也提到,白酒产业正经历着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革与转型,面对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吕梁产区更应立足自身优势,推动清香型白酒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在清香复兴的大背景之下,汾阳市酒厂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汾州酒的历史底蕴深厚,汾州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酿酒历史六千年无间断,宋代《北山酒经》中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元代《山西通志》中也提到:“汾州府,酒有羊羔、玉露、豆酒、火酒之名”。
其次,基于地名命名的可持续品牌,汾州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当时汾州便以“汾州府”之名,成为山西第二大府,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有着丰富的酿酒文化,汾州酒源自汾州这个古地名,持续至1911年,太原府第一、汾州府第二,可称为天下名府。
第三,汾州酒的品质获得认可,汾州酒与汾酒同根同源同脉同工艺,同时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固态酿造。1984年,汾州酒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94年,荣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19年,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荣誉背后,都充分说明汾州酒的高品质。
最后,汾阳市酒厂被授予“汾阳第二大历史文化名酒”的荣誉,这对品牌来说是实力加持,在清香复兴的浪潮之下,汾州酒是种子选手,把厚重的汾州府文化与杏花村酒文化结合起来,让消费者记住汾州酒、购买汾州酒、消费汾州酒。
山西汾阳市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昌此前表示,在复兴品牌的道路上,汾阳市酒厂全体员工将努力拼搏,精益求精,咬住质量不放松,注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把历史、文化、品牌全方位继承好、发扬光大,不忘初心,一代代发展下去。
种种迹象表明,汾阳市酒厂未来可期,或将给行业带来更多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