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二)

1个月前

还是以大豆市场为例。市场声讨外资的一个“罪证”就是外资的到来导致国内大批大豆加工压榨企业倒闭被兼并。笔者认为这种破产兼并应这样看。外资进入之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数量本身就太多,陷于低水平无序竞争状态,客观上需要整合。这个整合工作本来可以由国内企业自身的竞合完成,然而缺乏外部激励,现状得以维持。于是机会白白让给了外资。所以说这种机会是人家争取来的,在外资进来之前,你本身是可以进行内部整合的,然而你没有做或者没有能力做。现在人家做了,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呢?诚然,在外力的强势介入下,小型的大豆压榨企业倒闭,对企业主来说日子不好过,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带来了好处。因为一方面企业倒闭表明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率有问题,退出来的资本可以进入更加有效率的产业;另一方面,大豆压榨企业的整合统一了标准,规范了产品市场,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比如,在金龙鱼率先推出卫生经济的小包装食用油之前,国内压榨企业基本上只能向消费者提供散装食用油,而金龙鱼就是外资嘉里粮油的产品。

大豆产业需要整合,整个粮食流通市场都需要整合。中国的粮食流通加工企业特点就是小而散。以大米加工业为例,据不完全数据,湖南、江西、湖北等大米主产省,各种大米加工企业数量都在2000家以上。任何一个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只会导致恶性竞争,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粮食行业需要洗牌,需要优胜劣汰,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既然依靠行业自身力量难以做到,那么外资的进入,激活休克鱼,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一些竞争力差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被外资或国内大型企业收购并不是一件坏事。实际上外资的进入还盘活了一些闲置资产,给一些挣扎度日的企业带来了生机。自从2004年粮食流通改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之后,国家不再给县级粮库拨款,完全自负盈亏。由于自有资金缺乏,贷款渠道又不畅,收购价格也毫无优势,县级粮库逐渐被粮农和粮食经纪人抛弃,许多仓库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现在和外资合作,搞一些短期的周转经营,盘活了闲置资产,取得了不错的收入。据《凤凰周刊》的报道,外资粮商益海(中国)集团在今年8月份以前从河北南皮粮库提出了2500吨玉米。这是去年以来南皮粮库替益海集团代为存储的.这个租赁代存业务,一下子给这个艰难度日的县级粮库带来了13.75万元的收入。

现阶段,国内的企业被外资兼并收购,感情上接受不了,总觉得我们吃了亏。实际上,兼并收购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外资收购了我们的资产,我们得到了资金,然后将资金投入到我们更擅长的行业,总体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如果过度的资本沉淀在低效产业,又不能退出,对整个国家效率是一种损失。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允许QFII进入中国股市,国内企业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等等,对此我们习以为常。那么对于外资正常的收购兼并国内粮食企业行为,我们的担心是不是也是多余呢?

实际上,粮食的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粮食产业完全由低效的国内企业掌控,那么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安全,经不起风浪。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国内粮食企业做大做强,真正培育出世界性的粮食产业集团。到那时候,我们才不会害怕国际竞争,才会自信地参与国际竞争。国内汽车、彩电、计算机等行业在加入WTO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实例告诉我们,只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国内企业不但不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反而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世界性企业。这就是竞争的正面作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雨,弱者总是活在阴谋论中,强者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笔者丝毫不担心中国的粮食企业会在这场国际较量中会最终胜出,真正担心的倒是我们能不能营造出适宜于企业竞争的环境。国内粮食企业基本上以国有企业为主,而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国有粮食企业更甚。国有粮食企业的使命是忠实地执行政府的意图,盈利上的考量较少,或者即使有要求,往往也是软性的,难以有真正的约束。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盈利的要求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根本的标志。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国有粮食企业类似于政府行政职能的延伸,政府对企业的考核往往以是否出色完成了行政使命为要务。在《外资欲突破中储粮发改委誓保粮价》一文中,接受采访的发改委官员就直言不讳的指出,“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由于不以利润为考量,这些企业大多数类似于行政事业单位。而在任何国家,行政效率是没法和市场化的企业效率相比的,这是一个常识。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粮食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因为有太多的行政限制和政策性负担,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仍基本沿用行政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徒有其表。

笔者认为,如果政府不改变这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国有粮食企业在和外资的竞争中将处于制度劣势,取胜不易。而民营粮食企业由于没有各种束缚,倒有可能脱颖而出,发展壮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高科技领域,民营企业华为、中兴的崛起就能说明问题。

实际上,真正担心外资进军粮食产业的是那些凭借行政力量垄断的国内粮食巨头,因为跨国巨头的强势介入,将有可能动摇这些大型粮食企业的垄断地位,他们的利益有可能会受到损害。而对于国内整个粮食产业而言,外资的进入将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和外资的竞争中,我们的粮食企业刚开始可能会处于弱势,但是通过学习和努力,我们最终将会涌现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市场化的粮食企业集团。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13626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