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星酒业董事长焦永权在仁怀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家,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学习,他喜欢去听陈安之、刘一秒等人的成功学课程,即使是几万元的学费,他也会去听。焦永权不但自己会去听课,也安排公司员工,甚至自己妻子去听课。他说:“因为我们处在仁怀这样一个不算发达的地方,就必须不断去学习新东西。”焦永权特别欣赏刘一秒的话“一切为我所用”。他说,做企业就是要去调动资源,让更多的资源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经营企业之外,焦永权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焦永权的妻子一直是他的贤内助,两个人时常会一起外出听课,交流心得。焦永权的岳父岳母都已经90多岁了,一家人还住在一起。焦永权说:“对家人的关心是一种责任,妻子跟我一起创业,一起承受艰苦,更要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我认为,不能把钱当成唯一的目标,做企业就是为家人,为社会。要把企业员工、自己家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责任。”
正是有着这么强烈的责任感,焦永权成为了一个模范丈夫、模范市民、模范企业家,他的创业历程、他的发展思路、他的经营理念,更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
艰难创业
焦永权1967年生于仁怀市鲁班镇黄家田村,是土生土长的仁怀人。他所在的村有片地位于仁怀一个中学附近,1982年前后该中学搞扩建购买了焦家的地,焦家拿到了一千多块钱。当时15岁的焦永权却不安分了,他看到有人在做生意,便突发奇想鼓动家人用这一千块钱去开烧砖厂。焦永权的父母经不起儿子鼓动,便投资去干烧砖厂,谁知砖厂并不是这么好干的,焦家的厂很快就倒闭了。家人都在埋怨焦永权乱出主意,作为家中长子,焦永权自己也感到莫大的压力。不过几十年后回忆起来,焦永权却释然了,他淡淡一笑:“做生意真的需要天赋,可能这件事是我商业天赋的最早流露吧。”
焦永权从小学习也非常努力,有一位焦永权早年的朋友回忆有次同学约焦永权晚上去玩,焦永权坚决不去,还是要到教室看书学习。在这种勤奋努力下,1984年,焦永权考入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1988年毕业后,进入仁怀市审计局工作,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审计员,后来担任了部门科长。他的工资最开始只有60多块钱一月,后来涨到100多。工作是安定了,但焦永权的心却没有安定下来,他有种创业的冲动。
焦永权描述这种创业冲动,认为主要来自经济压力,他家里兄弟姐妹共有4人,他是老大,弟弟妹妹们都还在读书,父母年纪也大了,自己也还有小家庭要维持,光靠审计局的工资根本难以为继。他就想做点什么,当时他盯上了“卖果汁”,他想下班以后到时仁怀的街头去卖榨果汁。有了这种想法,他迅速购买了一套榨果汁的设备,准备好水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最终他还是没有勇气走上街头。他一个公务员,去街头榨果汁,怕别人笑话,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到街上榨果汁的念头虽然消失了,但创业的冲动却越来越强烈。正好在1992年前后,仁怀又刮起了一阵酒风。焦永权对“仁怀的酒风”印象很深,他记得1983年前后仁怀市也刮过一阵酒风,很多仁怀人都投资去做酒。1992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这一“酒疯”也触动了焦永权。当时焦永权的一个朋友在做酒厂,发现基酒供不应求,就对焦永权说,你去酿酒,你酿出来的酒全部给我,我这边不够。
听了朋友的“保证”,焦永权信心大增,他也想进入酒场一搏,于是他借了3万块钱,将老家的房子改建成一间黑瓦土房的酒作坊,就开始了创业生涯。可此时的焦永权并不懂酿酒,基本是个外行,外行酿酒,哪里这么容易?此时的焦永权连酱香酒、浓香酒的区别都搞不清楚。那只能从头学起,他从审计局下班后,就拿着一瓶酱香酒,一瓶浓香酒,一样喝一口,对比二者的区别。这么“品酒”了一段时间,这才搞清了酱香酒的特点,才对什么是“酱香”有了直白的感受。
但这一切离酿酒工艺,还有很远。他先是请了酿酒师傅来自己的作坊酿酒,慢慢地又向朋友、酿酒师请教酿酒问题,他还定了《酿酒科技》杂志,这本杂志上有大量关于酿酒的知识,还有一些酿酒技术领域最新的动态。焦永权把《酿酒科技》杂志每一期都读得很熟,他甚至按照杂志上的介绍去酿酒,去做实验,有了很多的心得。就这样一步步走,创业两年多以后,焦永权的小厂已经不需要请酿酒师傅了,焦永权自己就能把酿酒的问题搞明白。
在焦永权学会酿酒的同时,他的酒厂却也遇到了重大的挑战。酒业遇冷,仁怀的酒风被吹跑了。焦永权酿出了几百吨酒,可是找不到买家。当初答应收购焦永权基酒的朋友,此时手上也压着一大批的基酒,也卖不出去。没办法,焦永权只得自谋出路,想办法到东北去卖酒,可还是卖不出去。
几百吨酒压下来,三万块钱的创业经费全部砸在里面了,焦永权酒厂面临着资金断裂,甚至破产。这一下子让焦永权感到幻灭,他在想,这三万块钱都是借的,借期快要到了,而焦永权的月工资只有一百多,根本还不起。他回忆说:“当时我和我老婆算了一笔账,以我俩当时的工资,这笔债起码要10年才能还清。”
欠着三万元巨额的债务,让焦永权的身体都出现了状况,他晚上睡不着,头发成片成片的掉,这种掉头发俗称“鬼剃头”。焦永权到贵阳去看大夫,人家说是压力太大导致的,给焦永权开了些药,主要让他进行心理调节。
既然酱香酒卖不出去,焦永权只得改变思路,开始酿造当地农民喜欢喝的包谷酒,这种酒酿出来后果然受到欢迎,销量不错。有段时间,焦永权在下班之余,像业务员一样拉着一车车包谷酒在鲁班镇、中枢镇的街头巷尾沿街叫卖。
手上有了一些资金回笼,焦永权又想起自己酿的第一批酒,这批酒被以很低的价格卖到东北,但也一直在经销商的手上,焦永权便想着把这批酒买回来重新包装出品。他回忆说:“比较幸运的是,当初被人拉去东北的那批酱香酒,也被我以高出0.7元每斤的价格收了回来。”焦永权将这批酒重新进行了包装,作为成品酒出售,这才算是将当年的亏损降到了最低。
_baidu_page_break_tag_创立五星镇酒
焦永权在机关工作,他发现送礼是大一消费类型,于是1995年在受到酒行业一些朋友的启发之下,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做一款包装华丽上档次的礼品酒?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创新的想法,连茅台酒都没有开发礼品酒。焦永权占得了先机,同时也打了一个擦边球,给自己的礼品酒取名叫“五星茅台特制酒”。
1995年焦永权的礼品酒问世,果然大受欢迎,单盒的利润有一百多元。这让焦永权挖到了第一桶金,年销售额最高竟然达到了八九千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销量。焦永权俨然成为了礼品酒“龙头老大”。也因此,焦永权成为了中国最早将礼盒白酒推向市场的人物之一,并被业内人称为“礼盒酒先驱”或“礼盒酒教父”。
为了把礼品酒做好包装,做好市场,焦永权年年跑深圳,去收集一些礼品酒工艺,用于自己礼品酒的开发。当时五星酒业光消耗在包装上的模具制作费用就高达20万元。然而商业利润是不可持久的,哪里有高利润,哪里就会有高投资。焦永权做礼品酒发财的消息在仁怀早就传开了,于是从1996年开始仁怀乃至贵州的酒企,都开始做起了礼品酒,最后做到什么程度?焦永权尴尬地对酒都媒体传播中心说:“我们的礼品酒成功了,一盒赚一百多。但97、98、99年仁怀很多酒厂都做礼品酒,最后我们的利润急剧下降到一盒只有五元。”
这件事对焦永权的商业思维影响很大。他发现,你礼品酒做的再好,只要别人一做,你的利润就没有了。在短短两三年间,就从一百元的利润下降到五元的利润,这确实非常震撼。焦永权一下子了明白了做品牌的重要性。因为五星在礼品酒上没有树立品牌,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只要别人一做,自己就会被冲垮。焦永权认识到五星要在未来的酒行业有立足之地,就一定要做品牌。
再加上1998年,茅台酒厂看到五星集团“五星茅台特制酒”,严厉禁止五星集团打“茅台”的招牌,焦永权只得把这款产品改名为“五星酒”。然而去工商局查询资料,广东有一家五星热水器厂,已经用“五星”的牌子注册了多种产品,其中就包括酒。怎么办?焦永权调查发现,对方虽然注册了“五星酒”,但三年来并未生产。就以这个理由,焦永权跟对方打官司,有关部门终于撤销了五星热水器厂的“五星酒”牌子。
后来茅台酒厂再次向五星酒业集团发难,认为“五星酒”这个牌子是茅台酒厂最先拥有的。又是一场官司,打了好几年,直到2008年,法院才最终认定茅台酒厂败诉,五星酒业集团拿到了“五星酒”的商标。
进入2000年后,五星集团的业务发展不错,2002年销售额就过亿,但还是缺乏一款在全国全贵州都能叫响的主打产品。2004年初焦永权去长沙拜访一个客户。与客户吃饭时,客户邀来了一位姓蓝的广告策划人。席间,焦永权向这位广告策划人递上名片,这位策划人一看他的名片写着“茅台镇五星酒厂”字样,便随口说:“其实私营企业要在茅台镇做酒品牌,最好的酒名应该就是‘茅台镇镇酒’。”
策划人说的“茅台镇镇酒”,这几个字让焦永权眼前一亮。五星酒厂就位于茅台镇,跟茅台酒厂隔得不远,酿出来的酒味很接近,完全可以借一借茅台酒的势,“茅台镇镇酒”是非常好的名字。随后焦永权到网上去查询“镇酒”的商标,发现注册“镇酒”商标的是泸州市的一位杜女士。焦永权马上与这位杜女士取得联系,问她是否转让这一商标,杜女士在电话上答应可以谈。几天过后,焦永权赶到泸州与她见面,最终以10万元的成交价格,焦永权买下了“镇酒”商标。五星酒厂开始做起了茅台镇镇酒。
从此焦永权加大了对五星集团的广告投入,他开始尝试性的投一些电视广告、报纸广告、路牌广告。这样一种“广告思维”“品牌思维”在仁怀是比较先进的,当时仁怀的酒类企业都是坐在家里等着客户上门,哪里会想到去打广告,去做品牌?
焦永权对自己的广告战略比较满意,他说:“在贵州一说起镇酒,消费者就会想起‘红灯笼’,这是我们的一种特色广告形式。在贵阳、遵义以及贵州其它一些县市、乡镇都有我们的灯笼,上面写着‘镇酒’。每年我们光挂灯笼就要花几百万元,要在贵州各地挂上百万个灯笼。我认为这种宣传形式,花费小,但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五星的品牌之路颇不寻常。在茅台镇的规模酒企中,像五星集团这样注重品牌的,其实屈指可数。焦永权认为:“仁怀的酒厂多,但都是想找快钱,都是依托茅台镇。这也正常。我们五星通过十年的奋斗,知道了打造品牌的难度。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才换得了今天五星酒厂‘镇酒’等几个品牌被消费者认可。所以我说过‘我们十年不赚钱,但打造了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_baidu_page_break_tag_直面酒业寒冬
2012年底,随着“十八大”后,中央整四风、八项规定的推行,原本极为火爆的酒业遇到了寒冬。中央集中整治了各地政府公款吃喝、公款买酒的现象,由此导致包括茅台、五粮液在内的很多酒厂的酒都卖不出去。在酒业寒冬中,确实有些酒厂就直接关门了,而另有一些酒厂干脆不往窖池投粮,减少固定资产投入。
对于酒业寒冬,焦永权也对五星进行了调整,他告诉酒都媒体传播中心:“今年重阳下沙,我认为仁怀酒厂的大曲酱香的投粮都会减少。比如我们五星的大曲酱香去年没卖多少,今年我们相应减少了大曲酱香的投粮。但加大了麩曲酱香的投粮。也即我们减少了高档酱香酒的生产,增加了中档产量。”
虽然如此,焦永权对中国白酒业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说:“整个白酒短期内,不容乐观。但长期不要悲观。短期内禁三公消费、反腐不会停,这是政府的长期政策。白酒如果靠政府三公消费,销售确实不行,肯定要量价下跌。我赞同有的人的看法,白酒行业要到2015年才能见底。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是礼仪之邦,无酒不成席,需要酒来抒发情感,这是一种文化。所以我认为白酒是一种精神产品。未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大家依然会需要消费白酒,也许销量会减少,但是对品质的追求会提高,酒的价格会提升。而我们茅台镇的酱香酒恰恰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酒的需求。我对酱香酒的未来很乐观,白酒不会成为夕阳产业。大家不会转到喝啤酒、红酒。具体到酱香酒,我认为会逐步挤占浓香的市场。酱香酒会有量价的提升,酱香酒现在占白酒销量的5%,未来提升到10%完全有可能。酱香酒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酒业寒冬,焦永权调整了企业发展的思路,他说:“我们毕竟是民营企业,整个体量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提出了长、中、短期产品结构,来满足五星未来的需要。”焦永权提出了五星要发展“六大板块”的业务。包括:坚持贵州小瓶酱香第一品牌的战略定位不动摇;重拾品牌酒外省市场;发展酒类电商;发展原浆封坛酒等等。
焦永权告诉酒都媒体传播中心,五星集团既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的电商平台,也自己成了一个“最美酱酒网”,在贵阳专门成立了一个分公司。焦永权说:“自己做电商平台可大干也可小干,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电商平台,来应对未来的电子商务发展。”
焦永权很谦虚,他说:“我们还只是刚刚在贵州站住了脚,我们五星的销售额60%是在贵州,还要不断的发展。虽然有酒业寒冬,但是我们通过六大板块的业务,可以逐步发展,迎来酒业的新的黄金时期。”
总之,喜欢听成功学课程的焦永权,一直在用现代的理念,经营自己的企业,他注重品牌建设,注重适应市场的最新变化,善于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焦永权下海创业经历了中国酒业的起起落落,他始终屹立在中国酒业的潮头。正如他自己说道:“即使现在是酒业低谷,以后也会迎来酒业高峰。”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