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祖庭是李渡!“醉话”说白酒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今年,对于中国白酒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

单从历史角度看,100年前的巴拿马大奖牌到底花落谁家,相关企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难道百年前的一个外国大奖就那么重要吗?众所周知,中国白酒虽说也出口,但到底出口多少、到底是老外喝了还是谁喝了?这恐怕还真说不出口。

如果说,这个老外大奖真的重要,那么,今年9月在贵阳举办的布鲁塞尔烈性酒大赛,算不算一道“大菜”?别的不表,从获得8个最高奖——大金牌的企业来说,其含金量难道比100年前的那个巴拿马大金奖逊色?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这次获得大金牌的最大黑马,无疑非江西李渡酒业莫属。如果笔者为李渡酒业再说一句“中国白酒祖庭是李渡”,恐怕很多酒界大佬都会拿起拐棍指着笔者说:你喝多了吧!

酒逢知己千杯少!若诸位真是识酒君,且听我说说“中国白酒祖庭”的“醉话”。

醉话之一

考古发现“中国酒祖”有哪些?

专家认为,中国酿造酒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启蒙期。第一阶段为公元前4000年到2000年;成长期。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成熟期。第三阶段由公元前200年的秦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提高期。第四阶段由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时期。

也有专家将最先诞生酿造酒的产地分为四个地区:中原地区,皇室贵族聚集,为白酒诞生提供了消费基础;商业地区,商业带动,为白酒发展提供发扬光大的商脉;富庶地区,物产民丰,为白酒诞生提供了市场基础;军事要塞,民族融合,为白酒诞生提供了技术先机。

近些年来,几处与酒有关的考古遗址的重大发现,似乎佐证了这些观点。

1、1994年,距今3000年前的酒在山东滕州发现,被列入1994年十大考古成果之一。

2007年,笔者来到滕州,采访了有幸参与了全过程挖掘的滕州博物馆考古部的王元平。当年55岁的王元平说:“按照分工,他带人挖掘的一个命名为“M11”的墓穴,这个墓穴距离地面三米多,是现场发掘的最大的墓穴之一。在这个墓穴中发现了8只铜鼎,3只装满了液体的青铜提梁卣。据王元平回忆,在胡教授的临时住处,他打开了破裂的那只提梁卣,倒出的液体晶莹透明。胡教授装了一杯,留给了滕州,这杯3000年前的古酒至今陈列在滕州博物馆。至于提梁卣中的液体,经过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化验,确有酒精分子的存在,应是迄今国内最古老的酒的发现,因此列入了1994年十大考古成果第六位,但不知为何,该发掘地没有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2、2003年,在西安发现距今2000年的酒。

2003年,陕西西安市北郊发现三座汉(公元前202年—9年)墓,其中一号汉墓年代为西汉,出土一件保留有26公斤西汉原酒,通体鎏金,凤鸟纽的汉代酒锺;根据取样分析测试,西汉原酒的度数仅有4度左右,酒色为翠绿色,为唐前我国古代谷物酿酒的标准成品色泽。

3、2009年,在陕西眉县发现距今2200年前的酒。

2010年,笔者来到陕西太白酒业,原董事长张吉焕告诉笔者:2009年10月,在陕西太白酒生产基地宝鸡眉县出土的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1年)扁壶内的神秘液体,经成都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分析和检测,证明该液体内含有乙醇。也就是说,壶内液体是酒。该酒比西安北郊发现的至少要早200多年,这也是迄今权威部门鉴定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酒。

4、2015年3月,新华社报道说考古工作者2014年初在西安首次发现的金代墓葬中发现了金代古酒。据考古专家介绍,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这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的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

5、道光廿五(即公元1845年)凌川贡酒是目前中国窖藏时间最长的白酒,同时也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液体文物。1998年8月,该贡酒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99年12月,该贡酒有部分定量原酒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从而成为20世纪最后一件封馆文物收藏。

醉话之二

考古发现中国白酒祖庭有哪些?

1、1996年,泸州老窖古窖池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古窖池群、古酿酒作坊、三大天然藏酒洞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泸州老窖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古窖池,被国务院颁布为第四批也是行业内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泸州老窖明清古窖池群、古酿酒作坊以及三大天然藏酒洞一并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泸州老窖1619口百年古窖池群全部入选,数量为行业最高。由此,泸州老窖也成为了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类别最多的白酒企业。

2、2001年,水井街酒坊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水井街酒坊遗址展开了全面考古发掘工作。水井街酒坊遗址是国务院批准保护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井坊酒传统酿制技艺》被国务院正式宣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井街酒坊遗址是中国第一个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最全面、最完整、最古老、最具民族独创性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是中国白酒行业的“活文物”。

3、刘伶醉烧锅遗址,起源于公元1126年的金元时期,跨度800年。

4、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康熙年间酿酒师朱煜在绵竹城西创建,时间跨度为300多年。

5、2006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6月,李渡酒业在对生产车间改造扩建施工的时候,出土了一批元代采用地缸发酵生产蒸馏酒的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炉灶、晾堂、蒸馏设施,发掘出土南宋至清的遗物300余件,其中70多件是陶瓷酒器。

李渡遗址酿酒的历史始于元代,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反映了中国白酒工业在技术、生产工艺上的特点、传统和进步。已经揭露的明代酿酒作坊遗址布局配套、完整齐全,能从考古角度说明古代白酒从原料煮熟、拌曲发酵到蒸馏的生产工艺流程。

元代酒窖的发现,不仅首次用实物印证了李时珍在其专著《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而且最低限度可把生产固态或半固态发酵蒸馏酒的时间推到元代甚至更远。

元、明、清至近代各个时期的73件饮酒器,整体上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反映了中国白酒起源、酒精浓度提高和发展的情况。从元代的圆形砖砌地缸发酵池到明代的腰形酒窖再到清代底部涂泥的砖砌长方形酒窖池的演变,更是认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传统蒸馏酿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宝贵实物资料。

考古专家认定,李渡元代烧酒作坊是一处目前发现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且最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目前中国及至世界范围内证明元代蒸馏酒产生、发展并在科技史上取得突破的最好的遗址,是一部中国白酒酿造的无字史书,被称为中国酒业“国宝”。

_baidu_page_break_tag_

醉话之三  

听中国第一酒博士论谁是中国白酒祖庭?

万伟成,被中国白酒界誉为“第一酒博士”。主要有《中华酒经》、《中华酒传》、《酒诗三百首》、《中华酒诗》、《中华酒道》等专著。以下是其主要观点:

判断一个遗址是否具备破解中国白酒起源的意义,关键一点就是这个遗址在历史时间节点上,究竟是白酒的源还是白酒的流。

关于白酒起源,在李渡遗址发现之前,一般认为有两个遗址在破解中国白酒起源上有着重大意义:一个是刘伶醉烧锅遗址,一个是水井街酒坊遗址。

从考古发掘来说,尽管白酒发源地有四川说、贵州说、新疆说、山西说、黑龙江等说法,但就考古发现来说,目前只有刘伶醉烧锅遗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充分证明我国的北方、南方在元代都产生了白酒。

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南番烧酒法》和朱德润《轧赖机酒赋》等书所记载的蒸馏酒器,是我国最早最明确的蒸馏酒器的记载。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发现的明确属于元代圆形酒窖群13个,“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元代采用地缸发酵生产蒸馏酒的酒窖。”至今为止,国内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的元代酿造蒸馏设施。这样,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对于中国白酒起源、产生的意义就更加突出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证实了《本草纲目》关于“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的记载。这里明确提到中国烧酒始创于元代,但一直缺乏这一观点的实物证明,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破解了这一难题,填补了空白,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填补了元代历史记录的空白。元代蒸馏工艺确有准确的文献记载,但是,元代有没有固态法?文献就缺乏记载了,只有通过考古来证明。而李渡遗址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明:元代出现了固态蒸馏法。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填补了元代历史记录的空白。由于液态发酵法规模小、产量小,固态发酵法则规模大、产量大,所以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最主要的白酒酿造工艺。

中国白酒的产生,是受到外来的影响,但又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如中国的蒸馏器与外国不同,中国的白酒以谷物粮食蒸馏酒为主,也与西方的葡萄蒸馏酒不同,因而自成体系。特别是以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所证实的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则是中国白酒独立发展的产物。

醉话之四

从酿酒遗址考古发现看谁是中国白酒祖庭?

1、酒窖

元代酒窖,李渡13个;明代酒窖,李渡9个,泸州老窖4个,水井坊2个;清代酒窖,李渡已挖掘32个,泸州老窖1600个,水井坊1个,剑南纯2个。

2、晾堂

明代晾堂,李渡、水井坊各1个,其它考古遗址无;

清代晾堂:李渡、水井坊各1个,其它考古遗址无。

3、蒸馏设施

明代,李渡1个;清代:李渡1个,水井坊1个。

4、炉灶

明清代,李渡1个;清代,水井坊1个。

5、考古文物

李渡,陶瓷器、酒醅、石臼、青铜用具、铁具、铭文砖、木具、竹签等俱全,完整、修复的共350多件,其中元、明、清278件。水井坊,石臼,其它陶瓷器,明清时代73件。刘伶醉,盛酒器主要4大件。泸州老窖,窖池没有出土文物。剑南春,清代种类较多。

_baidu_page_break_tag_

醉话之五  

从千年古镇文化看谁是中国白酒祖庭?

江西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

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自汉代以来,江西有800余人列传,有90人任宰辅。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进士10495名,占全国的10.99%;有状元41名。宋代之后,政坛人物、文学之士,多出自江西,晏殊、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文天祥、汤显祖都出自江西。

江西又是革命圣地,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至1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

李渡酒业,位于江西南昌进贤县李渡镇,董事长汤向阳,华泽集团大将之一,因为大江南北卖酒有方而被誉为“汤司令”。

古镇文化之1

李渡镇是中国南方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人类酿酒是由粮食作物驯化栽培而来,据农业考古专家证实:中国南方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而李渡镇所属的古临川县与今进贤县也是中国重要的栽培稻起源地,1994年,考古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稻谷遗存。

古镇文化之2

李渡镇开埠历史1900多年

李渡镇历史悠久,公元96年名之“清远”镇,开埠历史1900多年,唐贞观年间兴建“清远渡”码头,与景德镇、樟树镇、鹰潭镇号称江西四大古镇。

古镇文化之2

李渡镇好水出好粮酿好酒

李渡镇因水而名。《李渡镇志》记载,李渡上下游20公里的抚河汝水,水质比重比一般淡水每担重一斤,最宜酿酒、做豆腐。当地“李渡水好,做酒酒香,做豆腐天下无双”的谚语已流传几百年。

古镇文化之4

李渡人经商闻名天下

李渡人经商闻名天下,明朝《赣商纪略》记载:国之善经商者,莫如江右;江右善经商者,莫如抚州;抚州善经商者,犹以临川县北清远人为最。”发展到今天的“一瓶酒、一支笔、一盆花、一袋米”仍享誉大江南北。

古镇文化之5

李渡酒文化千年兴盛

李渡酒业所在的“抚河文化带、临川文化圈”自宋代以来,被国学大师誉为“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宋代两位祖籍在此的宰相晏殊和王安石,就先后留下了“晏同叔知味拢船,王安石闻香下马”的千古佳话。

醉话之六

小活动看白酒祖庭开始释放大能量

元代古窖整窖定制,两个月6万元。李渡作为中国白酒起源地,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体保护”受专家赞誉。自去年以来,李渡酒业已经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三朝酒窖”的活体保护和旅游开发。今年9月,李渡酒业首推“整窖定制”。“我们仅仅是尝试,不会大面积推开。主要目的还是工业旅游,打造‘中国白酒之源名片’,吸引中外游客。”董事长汤向阳说。据了解,经华泽集团批准,今年9月12日,李渡酒业正式与万达签约,共同开发古窖遗址和酒文化体验式旅游。据万达市场部段总监介绍,年内万人游李渡品国宝旅游专线计划已经得到相关部门批准,试运行期间游客爆满,李渡酒获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大金牌后,万达筹划启动接待国外游客到李渡的计划不到一个月,已经有近500名国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中国白酒祖庭”。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