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保质期是如何计算的?
严格讲有两种:技术保质期和市场保质期。
技术保质期:参考企业的生产标准(即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
首先,在产品研发阶段,将终产品在3种条件下放置——常温(20度、避光)、光照和加速(温度70度, 湿度 60%)。 其中,常温是完全模拟实际储存情况;光照是看光的影响;加速实验,是以1周代替实际1个月。
其次,分别取时间进度的25%、50%、75%、100%和110%的实验样品,进行感官评定、理化和微生物检测。 例如,保质期6个月,那么常温条件下,1.5、3、4.5、6、6.5个月的时候,取样评定;加速条件下,1.5、3、4.5、6、6.5月的时候,取样评定。
最后,根据客户对产品感官要求的高低,采用不同 的感官评定方法(消费者喜好测试、二三点法,等),测试 结果合格即认为是通过(一般是风味、颜色、质地等)。
市场保质期:参考国家的相关标准
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铺货、物流等情况,考虑同系列产品的保质期和消费者认知方面,确定一个保质期。但是考虑到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较慢,超市对上架产品的保质期要求,以及消费者看到保质期不长的食品,可能会犹豫购买等等因素,市场保质期可能会比较长,但不得长于国家的相关标准。
2、过期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保质期是个法律概念,这里引用新旧国标对保质期的界定。
1)GB 7718-2004(已作废):“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质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2)GB 7718-2011:“保质期”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质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您看到了吧,最新的国标已经删除了这句话: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故曰:保质期是个法律概念,意在裁定生产厂家对食品安全负责的界限。
保质期在包装袋上的描述,主要有两种:
此日期前食用(Use by):超过保质期变坏的几率很大,最好不要食用,例如鲜牛奶、三明治等。
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超过保质期就不新鲜了,但未必会变坏,例如面粉、薯片、可乐等。
注意:保质期不是识别食物等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变化导致变质。所以食物等尽量在保质期未到期就及时食用。开袋的食物,保质期将会缩短。
3、为什么往往垃圾食品比较好吃,而有益健康的食物却往往没那么好吃?
第一个方面,好吃本质是进化中长期饥饿产生的应激机制,人类会偏好能快速补充能量的食品,如高糖、高脂肪类的,热衷这类食品的物种能更好的存活下来。在营养满足的条件下,食品商为了促进消费,研究和利用人类的这种机制,人为调制出更有刺激力的食品和味道,诱导更多消费。摄入过多能量以及食品添加剂,会导致肥胖与疾病。
第二个方面,过分调味的食品(如高盐腌制、辛辣重口味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腌制食品来源于过去缺乏保鲜手段,富余食品只能通过腌制延长保存时间,人们在某些腌制食品中发现了独特的风味,并将其推广开来。食品口味更多是受地理因素、物产种类的影响,例如常年日照偏少、阴冷湿润的四川盘地,吃辣能促进身体代谢、使人感觉良好,而在炎热潮湿的广东地区,菜式则以清淡少调味为主,吃辣反而容易生病。这方面内容,《舌尖上的中国》给予了很多解释。因此个人认为,食物种类与口味的多样化,是人类智慧高于其他物种的体现之一。
4、为什么很多食品都采用棕榈油为原料?
先说价格的事。棕榈油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种油脂,与大豆油等相比,收获同样的油品,棕榈油需要的产地更小。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地多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尼那些热带地区,大多数棕榈种植园都是之前的热带雨林,相比于传统农业国而言,这些土地的使用成本也要低一些。因此正常年份下,国内棕榈油成交价比同时期大豆油价格要低近3000元。
从用途上说,油炸食品使用棕榈油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因为棕榈油可以承受长期高温,而一般的植物油炸不了多久就发生氧化变质,发黄发黑,容易产生致癌物,但棕榈油却可以久炸而不变色。
从健康层面来讲,棕榈油与动物油一样耐高温,但不含胆固醇,所以棕榈油对人体说不上有什么害处,当然好处什么的也不多,主要就是便宜又耐炸,就是一款正常食用的油脂。
5、标有“无添加”、“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就更加安全吗?
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更安全;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不会更不安全(同等条件下较不使用而言)。
首先明确一点,食品添加剂是需要经过详尽的毒理学评价程序才能够被批准使用的,这里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包括急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慢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遗传毒性评价程序。
具体到一种食品的添加限量,则需要通过膳食调查进行确定,以保证各种摄入各种各样的食品的时候,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会超过限量。
所以说:依照国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这句话可不是简简单单一说而已,背后是有着大量的实验和调查数据作为支撑的。
事实上,有些食品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反而不安全。譬如说,香肠中如果不使用亚硝酸盐,从而导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滋生的话,带来的风险更大。要知道,肉毒素的毒性面前天津大爆炸中的氰化物都得甘拜下风。
另一方面,有些食品为了不使用防腐剂从而加大了油、盐、糖的用量,这三者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远比防腐剂带来的风险更大。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许多食品添加剂,有不少是源自天然食材或者直接从天然食材提取,比如说:黄原胶经由野油菜黄单孢菌发酵产生;乳酸链球菌岁乳酸链球菌发酵生产;酒石酸广泛存在于水果中,尤其是葡萄;鸟苷酸RNA的组成成分等还有很多。
话说回来,在很多答案中我都强调,与其关注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还不如关注你所购买的食品是否是出自正规食品企业;其中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摄入是否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
6、条形码能鉴别进口食品真伪吗?
其实,在我国,条形码的申请注册,是拿企业营业执照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营业执照可不反应产品生产地,更不代表是产品原产国。
打个比方,中国的公司,完全可以在新西兰申请一个条码,然后印刷在国产牛奶的外包装上。同样,新西兰的公司为了在中国销售方便,也可以申请(或者由其中国分公司申请)一个69开头的条码,印刷在新西兰产的牛奶上。所以产品条形码前三位,仅仅代表了条形码在那个国家申请的,和原产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鉴别进口食品的真伪最重要的是看是否有中文标签。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正式中文标签。
《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和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所以,合法合规的进口食品是1、一定会有中文标签;2、中文标签一定包含七个信息,其中就包含“原产国”;3、这个标签一定是黑体字的。
7、巧克力里面有虫?
因为制作巧克力的可可豆在收获后,需要在通风的地方发酵6天,贫穷的农民通常露天发酵,在发酵时蟑螂啊,蚂蚁和甲虫就会来吃,有些虫子就留在了里面~所以制作巧克力时不可避免的会有虫子,但食用安全。
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食品瑕疵干预水准》的规定,对食品中自然存在或不可避免的、对健康无害的瑕疵进行了规定。说白了就是关于虫类尸体、动物毛发或粪便等物质在食品中的残留。
这一规定中也包括巧克力或巧克力浆中,在收获和加工中混入的虫类或啮齿类(是的,老鼠……)污物的含量限制。简单来说:
送检6份样品(每份100克),如果平均含有虫类残骸超过60块,或者在任何一个样品中超过90块,则不合格;
送检6份样品(每份100克),如果平均含有老鼠毛发超过1.0根(无论毛发大小、是否为片段),或者在任何一个样品中超过3根,则不合格;
巧克力浆(可可豆碾碎制成的液体)中,如果壳的含量超过豆子碎粒的2%,则不合格。
换句话说,低于上述标准则是可以接受的。
8、为什么有些饮料使用铝罐,有些使用铁罐?
从物料特性看,碳酸饮料和啤酒都是带气的,八宝粥、杏仁露是不带气的。
三片罐材质为马口铁,厚度大,强度高,无论内容物是否液体固体或是气体,三片罐都能提供很好的支撑。用而两片罐以前是用铝冲压而成,现在也有钢冲压。两片罐的特点是薄,若是内容物不带压,则很容易走形。没开封的听装可乐很难捏扁,但是打开拉环后就可以轻易捏扁。
八宝粥在物料灌装完成后还要经过杀菌釜高温杀菌和熟化,若是用两片罐则无法进行。杏仁露一般热灌装后也要经过水浴杀菌,用两片罐容易磕碰变形。
凉茶为什么用两片罐?那是因为凉茶灌装封盖之前,灌装机往罐内进行了滴液氮工序,灌装后液氮瞬间气化,使得容器内压力大于大气压从而支撑起瓶型。可口可乐的一款冰露矿泉水也采用的类似的充气灌装工艺,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小PE瓶的壁厚降低包材成本。
9、为什么冷饮(如冰激凌、奶昔)是草莓味最常见,但饮料却是橙味最多而少见草莓味?
这是根据多方面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便捷性。草莓是大众口味形状也有可塑性,如果是货真价实的草莓奶昔、冰淇林的话,原料的季节性和成本都有关系;
其次是运输、储藏条件的限制,奶昔、冰淇林要么是季节性,要么是随时做出来,随时吃,而柑橘香精调配出的饮料,则在防腐剂、抗氧化剂等的作用下,可以长期储存、便于运输。
另一方面,从消费心理来讲,饮料作为水的替代,饮料偏淡可以减少人们对发胖的担心,偏酸(性)则一方面感觉天然健康,另一方面维生素c等酸味添加剂有防腐作用。除了橙子以外,苹果葡萄也较多。
冷饮的低温会降低味蕾的品尝能力,而作为零食则必须要搭配味道较重且非常甜的不然无法保证口感。以草莓哈密瓜巧克力等重口且高糖的类型居多,如果是牛奶香蕉等味道淡的,则基本都是靠更多的糖和奶油来提味儿。
10、以前的方便面面饼以方形居多,为什么现在却以圆形居多?
面饼趋向于圆形,有以下一些原因。
因为家用的碗一般都是圆形的。袋装的,圆形面饼拿出来放进碗里要合适一些,而桶装面饼一般都是圆形。过去为什么是方形?除了好成型,最重要的是,过去方便面作为方便食物,是和饭盒搭配的,在户外,旅途等特殊情况下食用,而饭盒一般是方形的,而现在方便面大量走入日常生活,要和碗搭配。一个圆碗里丢进一块方形面饼,总有一个角要翘起来,十分别扭。
从结构上来说,方形面饼四个角容易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摩擦而损坏,变成面渣,圆形的相对来说不容易损坏一些,同时,圆形面饼更加适合圆形包装桶,方形桶的桶身有四个连接面,对工艺要求较高,同时强度较弱。圆形强度则合适。
早期的生产线制作方形面饼更加容易,其实制作圆形面饼,对车床模具是有更高要求的。
(本文部分资料整理自知乎、网络)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