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酿酒行业,茅台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无疑是一座标杆。
茅台,是行业内唯一连续8年主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领军企业,也是荣获“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称号的出色机构。
长期以来茅台一直孜孜不倦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义赈救灾、环境保护、扶农兴农、改善交通、弘扬国学、拥军爱军等公益事业,因此荣获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等荣誉。
有人这样总结茅台:作为国有企业,茅台集团一直是利税大户,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贡献者。“十二五”以来,茅台集团累计实现白酒产量48.75万吨,销售收入2327.4亿元,利润总额1245亿元,上缴税金848亿元;作为上市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上市以来的16年,累计分红已超过430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分红王”;作为企业公民,“十二五”以来,茅台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成为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标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茅台人的眼里,花繁叶茂的同时,更要培植脚底的土壤——只有为更多人造福,才能创造更值得眺望的未来。
对家乡:须臾不忘回报厚土
独有的水土、气候、物产和人文,在光阴的某一个节点催生了独一无二的茅台酒。
茅台酒是植根厚土并凝结乡土血脉魂魄的特殊物产。也许基于这一原因,茅台人对茅台、对贵州,总是表现出厚重的感恩情怀,在企业茁壮生长的同时,须臾不忘回报乡梓。
2016年,茅台集团全年白酒总产量9.25万吨,销售收入502.4亿元,利润总额251.1亿元,上交税金188亿元。茅台集团上交税收,占仁怀市财政收入的78.2%、占仁怀市酒业税收收入的96.1%,带动仁怀地方就业10万余人,茅台集团增加值占全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引领贵州白酒成为全省工业“第一支柱”。
早在多年前,茅台集团就形成共识——茅台的成长,离不开贵州这片土壤,要让家乡百姓从茅台的发展中受益。
植根于贵州这片土地的茅台,深知工业反哺农业的责任以及企业成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义务。1980年代,茅台开始投入巨资积极引导当地农户种植有机高粱,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从1984年起,茅台就坚持以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优惠条件收购本地农户种植生产的有机高粱,仅此一项,茅台多支付出的购粮款就以数亿元计,带动当地过十万农民走上小康之路。茅台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更间接带动就业数十万人。
走进今天的茅台镇,水清、山绿、天蓝。
茅台对生态环境保护不遗余力,这些年大量硬件设备设施投入,确保不让不一滴不达排放标准的水流进赤水河。从2014年起,每年捐赠5000万元,连续十年捐赠5亿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从2014年起,茅台决定向贵阳孔学堂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一亿元;同年,国酒茅台还出资1900万元,为贵州山区孩子建100所“希望食堂”,使数万名山区学子,在有“热饭热菜”的温暖环境中成长。
全集团3万多员工通过60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道真全部48个贫困村,一批员工驻村帮扶,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找产业、谋出路——茅台用真情创造了国有企业参与精准脱贫的“茅台帮扶模式”,并引起社会关注。
从2016年起,茅台集团还动员自己投入的大型公益助学活动,把扶助的重心向贵州倾斜,让更多的贵州寒门子弟能够实现大学梦想,以此帮助更多的贫寒家庭实现脱贫愿望。
对国家:大品牌大担当
达则兼济天下。茅台不止关注脚下的土地,而早已把眼光投向更宽广的天地,为国家,为社会。
茅台集团连续5年,每年捐资一亿元开展“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大型助学活动,累计捐资达5.1368亿元,已有10.2737万名学生受助;集团旗下“习酒·我的大学”公益活动十年共捐资7500万元,资助1.5万名贫困大学生。
进入市场经济后的茅台,在品牌的光芒越发耀眼的同时,以从未间断的热情和行动,树立起中国优秀民族品牌“至诚至信,勇于担当”的旗帜。
“十二五”以来,茅台集团共投入23亿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义赈救灾、观景保护、扶农兴农,以及支持地方政府改善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
茅台集团是行业内唯一连续8年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连年荣获“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荣誉,还荣获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等荣誉,成为民族品牌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领军企业。
多年来,茅台总是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捐助灾区,汶川地震、鲁甸地震、雅安地震、西南旱灾等,茅台都积极帮助当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茅台还先后出资2.66亿元设立了残疾人保障基金、慈善基金、见义勇为基金等。
作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茅台已连续13年坚持每年“八一”前夕,由集团领导分别率队赴全国各地军营开展拥军活动。与此同时,茅台还创新性地开展“军企共建”活动,由茅台集团的基层党支部与部队的基层连队携手“结对子”,车间员工走进军队学习军人的精神与作风,部队官兵来到茅台感受国酒文化的魅力。
“大品牌要有大担当。”这句茅台“创造”和持续践行的话,已成为业界耳熟能详的“金句”。
对未来:塑造伟大企业的价值观
茅台人说,企业对国家的责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依法诚信纳税——“该上的税,茅台绝对一项不少,一分不差。”
茅台集团奉行“大品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观,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是持续为广大股东带来丰厚回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上市以来的16年,累计分红已超过430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分红王”。二是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质量视为生命,坚守“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一流产品。三是在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紧缺的同时,严控市场价格,把“老百姓喝得起、承受得了”作为价格高低的重要检验标准。
茅台集团正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导,大力布局海外,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酒类投资控股集团。
升华中华商业道德,锻造民族工业品牌脊梁,成为享誉全球的民族精品和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是茅台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的“大义”所在。
人们从茅台不断铸就的公益品牌、爱心品牌中,感受到的是国酒茅台的责任、担当与温暖。
茅台坚信,茅台的今天和未来,一定是和他人在一起的未来。是与茅台镇,是与黔山贵水,是与神州大地,更是与全世界在一起。
面向未来,茅台集团立志成为享誉全球的酒业控股集团。对标一线跨国企业,茅台集团深知,正直、慷慨、善良的企业价值观,是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度环境、不同历史渊源国家市场的最好语言。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说,“作为负责任的国有企业,茅台必须在关注利润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时代赋予茅台的使命,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断进步的必然。”
深度介入“一带一路”建设,加速走向海外,日趋国际化的茅台集团给世界承诺的,不止是自身企业的实力成长,他们更愿意希望通过合作,给合作国家增加就业岗位、纳税贡献、公益投入,而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往来,搭建一个有感染力的情感桥梁。“作为一家成长于亚洲的东方企业,茅台希望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相处的润滑剂,成为地球村村民相互交流、表达情感的载体,”在知名的国际论坛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多次向各国的听众表达:“我们要让世界感受到茅台成长所蕴含的善意与温暖。”
茅台将坚持把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融合,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茅台人看来,唯有敬畏自然,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才能在市场风浪里坚实有力、敦行致远。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