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除了规模酒企外,在各个地区还遍布着众多小酒厂、酒作坊,随着国家政策以及行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这类企业也将慢慢纳入规范化经营体系里,它们当中许多“明星”企业的生存状态,也值得我们关注。其中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一家小酒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老郭就是这家小酒厂的老板,他不懂“十三五规划”、“电商平台化运营”,也不了解饥饿营销、精细化营销、渠道扁平化,更不懂定价策略,他只知道老老实实的做酒,老老实实的卖酒,就这样年复一年,他和几个酿酒师傅一起,把自己的小酒厂做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茅台”、“五粮液”。
老郭的酒厂位于成都天府新区下属的一个镇上,谈不上好山好水,却是天府新区的明星“三小示范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从201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事业团队到老郭的酒厂来调研考察、学习交流——这就说明了两件事:一是老郭的酒确实卖得好;二是大家也想看一看,游离于规模企业之外的酒作坊到底有没有未来。
老郭(中间持话筒者)正在为相关领导讲解酿造工艺
01
“全国排得上号的酒企老板带着总工来我这里取经”
“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来四川调研基层,一共只去了四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我们酒厂!”一说起这件事儿,老郭就牛掰得不行。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去年八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带着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新华社、第一财经等媒体记者,在四川省、市各级食药监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老郭的老桥酒厂调研。
如今,老桥酒厂门口的宣传栏上,贴满了各级领导来考察的照片。而这里之所以被作为典型,大抵因为两个原因。
一个是老郭这个人很励志:老桥酒厂的前身是供销社公办酒厂,创建于1962年。70年代,老郭到酒厂参加工作,负责管理和销售。2000年,供销社改革,酒厂寻求私有化,老郭一咬牙买了下来——这是为国家减负担,个人创业的大好事;另一个原因则是老郭这个人有担当:前几年,在白酒大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老郭拿出70余万元对厂子进行了酿造设备的更新和燃料的改造,减少了食品安全的隐患,也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在负面新闻扎堆的小酒厂里,老郭的做法显得很有良心,自然值得表扬,也成为了同行里的示范点。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不少在业内排得上号的酒企老总也是不会到老郭的酒厂来的。他们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想看看老郭的酒咋就能卖得那么好。
老郭的销售点就设在厂子里。他从办公室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近期的订单,“每年年末的订单往往都会排到当年的大年初几”,老郭说道。虽然他每天都留了一些酒来供应散客,但要办宴席但没预订,就根本拿不到酒。跟他聊天的一个多小时里,记者看到有四、五批顾客开着车来打酒,老郭说他们是镇子周边的人,都是老买主。这些来自当地和周边镇的顾客们提着各式各样的打酒工具,都是买回去自饮。
老郭告诉记者,有一些酒企的负责人直接带着厂里的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交流经验,“他们把我的厂子从里到外翻了个遍,就是想看看我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技艺。其实工艺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哪儿有什么秘密。什么样的窖池和曲药引子,就注定了能出什么酒。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这儿除了生产技艺和窖池,啥都是新的。”老郭在带着记者参观生产车间时说道。
02
定价策略、品牌经营、饥饿营销等在老郭这里都不管用
记者其实很疑惑——你说一个小酒厂,工艺也好,设备也好,怎么可能和大酒厂比肩?既然如此,在品牌打造、推广宣传都非常专业的现在,老郭看似“原始”的卖酒方式怎么就能如此吃香?
采访期间,老郭好几次摇头说自个儿愁得很。问他愁啥,他说产能跟不上。16口小窖池每天满负荷运转,即使是采用的短发酵周期,产能还是跟不上。问他咋不扩建窖池,他说窖池里的微生物复制不了,新窖出的酒赶不上老窖的,卖出去要砸自己的牌子。“酒一入口就知道好坏,做不了假的。”
产能上不去,销量也就“盖上了天花板”。老郭说,之前阿里巴巴的人好几次来联系他,让他在网上开店,“我知道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但情况就这样,线下都不够卖的,哪儿还管得了线上?”老郭说,不仅线上顾不上,就连代销点和加盟店他都没有考虑。因此现在要买他的酒,只有自己来酒厂。
记者又问他有没有想过走品牌化的道路,老郭笑了,说他不搞那些东西,他的酒好多年没涨过价了,最便宜的12元/斤,最贵的稗子酒也就40元/斤。他的酒没什么包装,也没什么年份的概念,酿出来就卖,卖完接着酿。原酒出来就存在坛子里,大老板也好,普通村民也罢,打得都是一样的酒。记者看到老郭办公室背后的小库房,他的“全部家当”加起来就那么十几坛酒。
03
工匠的骄傲与喜悦:酒与人最淳朴的关系
问不出啥名堂,记者只好把注意力转向了老郭手下的酿酒师傅们。
“师傅,你觉得这个厂子最特别的地方是啥?”记者问道。
“忙!”
“咋忙法?”
“高粱、小麦、稗子都是从东北运来的,原料库房一个半月就要更新一次,一年365天,去年我上了362天的班,你说忙不忙?”
“那你觉得辛苦不?”
“咋不苦!但人活一口气,人家开着奔驰、宝马来排队打酒,咱还能不给人面子?酿出来的酒有人抢着喝,是个做酒的都高兴。再说厂子生意好,加班费也高,一年下来数数钱,还有啥想不过的?”
记者明白了,这些师傅和老郭一样,老实得能把你气死。然而,这样的老实里,似乎隐约包含着老郭为什么能把酒卖好的道理。
涨价控货、改制重组、互联网思维……这些行业里的热词似乎距离老郭很远,但毋庸置疑的,他也是中国白酒业中的一员。老郭以最接近白酒本初的方式做着自己的营生,只关乎技艺、良心,以及和周遭百姓的淳朴关系。老郭的酒,没有修饰,只有原酒从酒甑里流出时的单纯和美好。
临别时,记者祝福老郭把“小而美”的路子走下去,老郭又犯了牛脾气,他说厂子小他承认,但酿酒一点儿都不美,这是个下力的活儿,干一天下来老米干饭都得多吃一碗。旁边的酿酒师傅哈哈大笑,力挺老郭。
末了,老郭拉着记者的手说,其他酒厂来参观的计划已经报了好几拨了,要是有大酒厂的大领导来,一定提前通知,“到时候我和领导摆好样子,帮我好好拍几张,就像明星那种。”他这样说道。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