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聊经济,漫步历史看通化,独领风华建产区:通葡股份八十周年庆典主题演讲巡礼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9月19日,“荣耀绽放中国风土通化葡萄酒特色文化高峰论坛”在通化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作为通葡股份八十周年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众多行业协会领导及专家、经济学家、文化学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分享盛宴。

东北经济值得期待,通葡股份再次站到时代机遇面前

“2013年后,我基本上都是在讲东北的优点,对于东北来说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说到。这位当前国内最为炙手可热的经济学者受邀出席通葡股份八十周年庆典,并带来了以《大周期前夜的中国经济:从新常态到新周期》为主题的演讲。他从东北经济的现状到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速问题,从欧盟危及到新经济周期下应该掌握的视角等方面入手,提醒大家在当下不必要过于看衰经济增势。

在我们对未来对展望中,要看清消费崛起下的新兴消费市场和消费升级态势,同时也要把握新科技革命下的创新探索。对于拥有八十周年的通化葡萄酒来说,现在又再一次站在了机遇门口,因此需要有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思考。今年以来,已多次参加国内外红酒活动的马光远对我国红酒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方向表示乐观,因此通葡股份只要坚持自己的道路,而通化地区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机遇,持之以恒才能造就成功。

“十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需饮三百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通葡股份八十周年庆典上著名历史学者蒙曼女士念起了唐诗,让人感觉步入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而当她为大家讲述曾经在央视作为嘉宾力挺通化市背后的故事时,又让在场嘉宾走入“百家讲坛”。人参、高句丽历史遗址、通化葡萄酒是缠绕在她脑里三个挥之不去的印记,也是三段令人难忘的故事。高句丽文化作为蒙曼女士的专业研究范围,一直以来都与这片土地有着深入的交流和感情,而人参则是蒙曼老师儿时记忆里奢侈品的代表。但在她看来,最亲近的还是通化葡萄酒,至今她还能清晰地记住80年代红梅牌通化葡萄酒的样子,在她的记忆里通化葡萄酒一定是和喜事相连,并且显得更有品位更洋气,至今记得通化葡萄酒那“甜甜的味道”。

蒙曼还为通化葡萄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讲好故事,酿好酒。在她看来,通化葡萄酒里蕴含着中国的风土,中国的口味,中国的精神。中国食用山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而在葡萄酒的品类中,中国人似乎最喜欢“甜”,它是中国人心中特别美好的存在;而说到中国精神,通化葡萄酒中的红梅商标特别有价值,梅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精神,通化葡萄酒旗下的产品从“寒梅”到“踏雪寻梅”再到“北冰红”,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从通化葡萄酒看山葡萄酒的独特世界

在国家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的讲演中,立体化的勾勒出了中国山葡萄这一独特品类的起源与发展。而从1937年便创立的通化葡萄酒,也见证了中国山葡萄产业的开发利用,以及取得的改革与发展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通化葡萄酒曾伴随着“红色记忆”与竹叶青、茅台、汾酒等 名酒同台,是国家民族产品的代表。在通葡股份、通化老百姓以及当地政府的努力和支持下,如今的通化葡萄酒已经衍生出更多丰富的产品,特别是为了适应市场新环境,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为产区的深度打造提供了实践意义。

对于通化葡萄酒未来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对市场机遇的把握,特别是近些年通化葡萄酒在各种场合的高调宣传,让这一历史品牌拥有了崭新的生命力。其中每年的12月9日被通化列为“北冰红日”,届时将举行高端论坛等活动,让这一品牌和品类深入消费市场。未来通化应该利用地理区位优势,让代表农业产业的山葡萄种植,工业产业的葡萄酒生产、以及旅游产业的生态游进行全产业链打通,并让绿色发展成为重点注重的环节。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