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作“酒仙”、“酒魂”、“酒王”……所有与酒最高的荣誉,于他来说都像是量身定做,他就是行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师:季克良。
25岁到76岁,从小季变成老季,功成身退;76岁到80岁,从老季变成季老,荣誉加身。正值季老80寿辰(农历三月初五)到来之际,《新食品》、糖酒快讯、正道学院携手全行业,为季老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耕耘半世 缔造“茅台现象”
来时的路,变成了来来去去的路,从江苏到贵州,季克良往返了半个世纪。
退休不退岗,半卷风云渡,耄耋再逢春,季克良仍然如1964年般壮怀激烈,穿越整个中国去传道、授业、解惑,让中国白酒青春万岁。
从他淡泊的微笑、夹杂着苏黔风味的普通话中,我们无法想像1964年的他,怀揣着国酒之父周恩来总理对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茅台“掉”至第五名的关切与期望,一周颠簸千山万水,眼前茅台与心理的巨大落差与内心的忐忑不安。
然而,正是这份嘱托与西行,却注定了他终身修行与水到渠道成的大国巨匠风范。
寒暑易结,周而复始,五十一载春秋,季克良励精图治、苦心孤诣,为茅台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茅台现象”的直接缔造者。
在季克良进入茅台之后的十几个春秋,他从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积发酵,在晾晒场中摸滚打爬。为了使茅台酒传统工艺有章可循,确保生产质量,以季克良为首的技术团队与技术难关周旋,将茅台原有的十四项茅台酒生产操作要点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季克良亲自制定制曲操作规程、小型勾兑操作规程、包装操作规程,以及建立相应的检验制度,这些工作流程、规程以及制度,最终演变成茅台酿造工艺的作业指导书。
随着中国首次放开十三种名酒的价格,名酒真正的市场竞争也正式展开。1991年,季克良临危受命,成为茅台酒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主持茅台酒厂的生产经营工作,并大力推行茅台酒厂走股份制道路。
1997年,季克良向当时的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茅台酒厂要上市的愿望。机缘巧合的是,彼时贵州省正好有一家企业有上市指标,但突然又不想上市了,对于这个送上门的“大礼包”,季克良当然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在季克良的苦心经营下,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挂牌上交所,茅台酒厂实现产量6000吨,到2003年,茅台酒产量首次突破10000吨,这也是季克良时常挂在口中的“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2013年,茅台的营业收入309.22亿元,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这一占位,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主政茅台的几十年里,从意气风发到德高望重,季克良苦心孤诣,为茅台企业健康发展,市值破万亿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茅台堪称白酒行业的“纪录粉碎机”,其超级大单品飞天茅台逐渐成为大众公认的最高端品牌。而所有的这一切,季克良居功至伟。
缘结《新食品》 感动在行业
“和同类产品比较,茅台原来价格就一直偏低”。进入21世纪,当茅台刚开启高端白酒千元时代的大门之时,伴随而来的却是大量负面效应,一时间,整个高端白酒阵营阴云密布。在集体沉默中,市场上表现最热闹的茅台酒成为了众矢之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新食品》推出重磅雄文“捍卫茅台”,旗帜鲜明地指出“谁破坏了茅台,谁就破坏了行业”“捍卫茅台就是捍卫行业”,这些观点不断在行业发酵并引发业界共鸣,同时此文也引发社会媒体的广泛转载。
▲ 季老与新食品杂志社社长向宁
同样,也得了季老爷子带队感谢造访《新食品》,杂志社出版人李强、时任社长汪歌与编辑记者,第一次享用了季老传授酒业知识的“私房菜”。季老临走时叮嘱“还要多多报道其它做得好的白酒企业。”由此《新食品》与糖酒快讯的诸多记者编辑名字,均被季老脱口而出。
2011年,季总以名誉董事长的身份退休下来,他成为了很多论坛、很多媒体、很多经销商所追逐的“明星”。有时候,实在因档期无法参加时,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爷子,仍然向年龄跨越三四十岁的年轻后辈行鞠躬礼,其谦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感动了整个行业。
在《新食品》的“撮合”下,季老不怕山高路远,颠簸6个小时到达褚酒庄园,与“烟王”褚时健二次相见,给当时参加正道学院游学的学员们极大的感动,并言称“这是有生以来的一次人生修行,更是一次觉悟自己的朝圣之旅”。
▲ “烟王”褚时健与“酒王”季克良再聚云南
季老曾在正道学院授课时对学员谈到,所谓工匠精神首要是保持敬畏之心,这是对传承的一种尊重;除此之外,更需要勇于奉献,真正的工匠精神只有一直坚守“崇本守道、正本清源”的酿酒精神才能在积累中最终完成升华和成功。
在与季老的互动中,《新食品》见证了茅台乃至整个行业的成长轨迹,季老的大师精神、工匠精神,也正是《新食品》二十六年如一日坚守“守望一个行业的利益”的公司宗旨,激励着行业媒体人的薪火相传。
芳华八十载 布道工匠精神
青葱骏骥,转指一挥间。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初心不改,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执着的追求精致、踏实的工作态度,季老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为酱香型白酒乃至中国白酒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年届八十的一位“老人”,同时也是一座在行业内令人仰望的高峰,即便已满头银发,季老如今依旧不辞辛劳地奔跑在白酒行业,向行业从业者传承着白酒的血脉和情缘,布道工匠精神。
“季克良酿酒神仙。” 酒界泰斗秦含章这样点评……
“他在我们全行业中树立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典范。”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如此评价……
“我觉得,他是把现代酿造的科技和中国白酒的传统工艺结合的最好的。”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这般评价……
“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什么可以瞒得过他。”茅台三车间主任邓万波透露到……
“季克良一生专注酿白酒的工匠精神,以及深入骨髓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值得企业每个员工学习!”山东温和酒业集团总经理肖竹青这样赞叹……
“我在茅台整整的51年的时间里,我没有虚度年华,我很认真地对待国家和组织分配给我的工作。”季克良自我评价到……
一个家喻户晓的百年品牌,一段五十一年的牵手故事,一位年届八十的白酒大师……近日,季老被授予“中国酒业功勋奖”,该奖也正是全行业对季老表达的最崇高敬意。
今日,正值季老八十寿辰之际,白酒大师、企业领袖、行业专家纷纷通过糖酒快讯,向季老表达最诚挚的生日祝福:
50年的坚守、奋斗、研发,不愧为“茅台教父”;以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成为白酒与健康的伟大倡导者;用谦虚和勤奋践行、推动白酒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梁邦昌
季克良先生是中国白酒行业匠心品质的代表,我们与他接触两次,对企业经营和产品品质方面多有共识;去年他也在褚酒的品鉴中给出了中肯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正值季克良先生80大寿,祝福他健健康康活到100岁不封顶!继续造福白酒行业!
——禇时健、马静芬
春风桃李满天下,
耄耋酒星耀中华,
国酒强我国人志,
巨匠黄埔煮清茶。
——新食品杂志社长、糖酒快讯CEO向宁携全体同仁敬贺季老寿辰
茅台教父,白酒名片;大师风范,惠泽子弟;感谢季老先生一直以来对正道学院的支持,他的谦虚、勤勉,一丝不苟和平易近人深深打动了正道学院所有的品酒师学员 ,正值季老80大寿,我们祝福季老身体康健、福寿延绵!
——正道学院执行院长 黄晓丹
《祝八十寿——敬赠季老先生》
忍别江南静海门,偏爱黔北别样春。
半世独研酱香酒,一生甘为茅台人。
土甑陶瓮砺风骨,赤水红粱酿精神。
鹤寿青松人不老,耄耋匠心国酒魂。
拙笔成诗君莫笑,七言祝寿尽真心。
为季老祝寿
酒界巨匠生南通
耄耋躬耕酱酒田
行业一缕茅香味
绕遍神州留芳华
——正道学员 邓煜
......
“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曾有人这样形容季老。当谈及对茅台、对行业的贡献时,季老总是腼腆地表示:有人说,是季克良成就了茅台;实际上,是茅台成就了季克良。
功勋卓著的背后,是淡泊明志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大师吧。然而,在老爷子八十大寿之际,他再次听到了有关鸿茅药酒引发的社会反响之时,他又开始坐不住了。
实际上,当时恰逢正道学院北京班开学前夕,老爷子为了给学员们一份礼物,连续给自己出版的70册图书签名。一旁的仁怀市政府副市长邓帆在微信上与新食品杂志社社长向宁交流到:“贵社小朋友弄了70本书让季老签名,把老爷子都累得……”
此情此景,让记者想起了在云南昆明机场送别季老时,看到他孤单的身影从安检走进去,那一刻,我们发现岁月无情。
季老收拾了签好名的图书,立刻又投入到这场关于牵连到保健酒的风波之中,他没有回避,而是再次组织撰文,为中国正在成长的保健酒呐喊起来。
以下是季老刚刚出炉的一篇文章,让我们认真阅读,或许,这是我们很多无法前往贺寿的人士,以阅读的方式给他老人家最好的生日礼物。
中国保健酒需要健康发展
季克良
我今年八十了,一辈子都在和酒打交道,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中国白酒真的具有保健功能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像茅台酒这样坚持纯酿固态发酵的中国白酒,从产品质量上具有健康基因。第二个是要适量饮酒、文明饮酒,才能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
当然,如果是以上乘中国白酒+名贵中药材泡制的保健白酒那健康属性就更为强烈了。
其实,保健酒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上至宫廷御饮,下至乡野村宴,如拿出一坛泡制了天麻、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的好酒,那“情”与“格”就立马上升了一个级别。说到“情”,那是因为一般知己好友才会有此分享,见证的是一份珍贵的情谊;说到“格”,是因为如此好酒,自是显出了它的身价,不是普通酒所能比拟。
要说到民间的保健酒,用令人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还有很多是祖传秘方,我也见过不少,有些很神秘,有些还留下了美好印象,当然有些也有骗人的成分在里头。
这背后就有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保健酒得以流传数百年,难道仅仅只是文化传承?如果它没有起到实实在在的保健功能,那老百姓为什么乐此不疲?还有,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具有甄别真假保健酒的认知能力?
我想,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如果哪一天能有相关部门成立一个课题,专门收集、整理、研究中国保健酒品类,并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幸,国家现在开始强调发展传统中医药产业,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纲要,我们在当中看到了在中国白酒产业这棵大树上,绽放保健酒之花的可能性。
但就保健酒业市场状况而言,认知与事实是不相匹配的。
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保健酒是好东西,但观察市场时,却发现保健酒无论是体量与行业成熟度,都无法与白酒、啤酒、葡萄酒、洋酒竞争。整个市场消费氛围也不好,有点低端化,拿不出特别亮眼的产品,数来数去也就是那么一两个品牌。特别是保健品,市场很混乱,鱼龙混杂,价格还贵,老人受骗的不少,种种乱象不仅考验大家的钱包,还考验心理承受力。如果要让保健酒产业好好走下去,就必须正本清源。
当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当下保健酒业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背后,却是一轮新的发展机遇,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发展风口。
随着国人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喝好酒、喝健康好酒的认知和购买力也越来越强,由此保健酒市场容量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增加,只要是真正好的保健酒,对于市场而言正好是稀缺的。
不久前,在成都春糖会亮相的茅鹿源保健酒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朋友纷纷电询我此产品情况,作为一名中国酒业老兵、一名老茅台人,我颇感欣慰。
茅鹿源保健酒是我颇为关注的茅台旗下一款新品,也是茅台集团少有的省外投资项目,有茅台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会产生好的作用,也是茅台集团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思考。
众所周知,茅台制酒有极其严苛的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以质量立本,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而东北盛产鹿茸、人参等珍贵中药材。用酱香型白酒+鹿茸人参做出来的保健酒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态度:做一款不辜负市场期待的保健酒,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走高的消费需求。
但是要让中国保健酒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还需要更多有责任、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在原料、生产、流通等环节形成好的秩序。我感觉以下四点必须要做到:一是要继续挖掘中国传统中医药里面的精华,把东方文化和传统技术发扬光大,现在国家很重视,对大家是个机会。二是要创新,需要高科技的介入,要利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揭开传统保健酒的神秘面纱,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购买,安安心心地消费。鹿茸、人参有实实在在的药用价值,茅台酒也有与健康相关的科学证明,要加强调查研究,是否有益健康,产生叠加效果。三是要关注年轻消费群体。45岁以前的消费群体同样有需求,而且是消费的主力军,老年人要养生,年轻人压力大,要健体,减轻疲劳,提升免疫力,女性群体要养颜要美容,这都是市场潜力,值得关注。四是要规范秩序,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目前保健酒行业体量很小,发展也不平衡,保健酒行业要做大,全行业的相关企业要联合起来,只有整个市场基础大了,氛围好了,保健酒整体竞争力才会提升,对厂商有利,对消费者更有利。所以要竞争,也要合作,不能恶性竞争,导致恶性循环。
健康产业是未来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到来,还有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命健康,中国白酒通过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保健酒,并坚定不移地走品质提升品牌的道路,一定会大有可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