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月八日,妇女节。友人送来一坛好酒,名曰褚酒庄园,说敬给这个节日的主角。
说到节日的主角,有这样一位女性,堪称新时代女性的典范:古典与创新思维并存、传统与现代个性兼具,用她的独立和温柔、坚定和韧劲,全心奉献家庭和事业……
让我们来讲讲这位真正能被称之为女神的故事。
“在这个庄园做成以前,我都应该叫褚马氏,现在这个庄园建成了,我做成一回我没有想过会做成的事,我应该叫马静芬了。”
这是她对自己的介绍。马静芬,曾站在褚时健背后的女人。耄耋之年入选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她,用60多年的光阴,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真正杰出女性的形象。
1932年,马静芬出生在一个富裕殷实的银行家家庭,因为排行老二,所以人们都叫她“二小姐”。有说排行第二的孩子都格外有个性些,马静芬也不例外,因为脾气倔强有主见,自小家里人都知道这个“二小姐”不好惹。
上世纪50年代,马静芬毅然拒绝了家里包办的婚姻,响应了云南解放的时代号召参了军,退伍后被分配到地方小学,摇身一变从“二小姐”成了“马老师”。
就是在这段日子里,她遇到了自己的良人褚时健。
彼时的他俩,一个是下基层检查工作的领导,一个是学校里的“问题教师”,本来只是一次了解情况的谈话,却促成了二人的一见钟情,于是在相识第二年,褚时健和马静芬喜结连理。
婚后的日子难免磕磕碰碰。直到60多年后的今天,老两口依然是性格迥异:老太太喜欢插花,老爷子欣赏不来;老太太研究佛学,老爷子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把这两个人紧紧连在一起的,除了他们身上都有的一股韧劲儿,也许就如马静芬本人对他们婚姻总结的四个字:忍让理解。
婚姻生活还没持续多久,变故就突然袭来。褚时健被打成了“右派”,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本来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就鲜少顾家的褚时健,这时更是夫妻分离;而本来还算优渥的待遇,也一落千丈。
此时的马静芬,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选择的那样,为自己未来考虑而与“右派”划清界限、选择离婚。怀孕又病倒的她,失去了学校的工作,便靠给人打毛衣补贴家用。她说“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于是毅然搬到褚时健劳改的农场,当上了一个需要养40头猪的“猪倌儿”。条件的艰苦不言而喻。
褚时健平反后,先后被分到了曼蚌糖厂和嘎洒糖厂,后来又到了玉溪卷烟厂。褚时健的商业才华在那个时候逐渐显现,不出一年,他就将糖厂搞得风生水起,扭亏为盈;到了烟厂,他更是引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和供销环节,终于将玉溪卷烟厂这个曾经的“烫手山芋”,打造成在90年代就创造利税800多亿的红塔集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亚洲烟草大王”。而这个时候的马静芬,并没有安心依附褚时健生活,而是与他并驾齐驱,协助他改善烟厂环境,将“脏乱差”改造成后来的“花园式工厂”。而此时,她仍只是作为“褚时健夫人”被人所知,鲜有人看到她对烟厂的付出。而她,却甘之如饴,不求回报。
60余年的婚姻路途中,马静芬陪伴褚时健先后辗转元江、新平、玉溪等地,她就好比是《致橡树》中的木棉,站在褚时健这棵橡树旁,与他根叶相连,一同顶天立地。在两人准备退休之际,突如其来的变故导致他们再度跌入人生谷底。这是他们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荣辱和悲痛之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保外就医,这才迎来了夫妻重聚。这时候,两人都已步入古稀之年。
回忆起当时的日子,马静芬讲得云淡风轻。反而说到后来再度创业的事情时,老人愈发神采奕奕起来。
74岁高龄的褚时健,带着马静芬,跑上哀牢山包下两千多亩荒地,决定要种橙子。这在当时,多少人把这当做了天方夜谭,以二老的年龄,加上橙树的挂果周期,关心他们的人都只能欲言又止。作为更加敏感的女性,马静芬不是不知道别人的担忧,但她依然跟着褚时健,在哀牢山一干就是十几年。做农业不是简单的事,可衰老、失败甚至是癌症都没能打败她。他们反反复复搞研究搞技术搞改良,才终于将橙子种出了满意的品质。几番琢磨,老两口明确了分工,你来负责种,我来负责卖;为了将橙子推出去,马静芬辗转全国多个城市,最后终于在昆明的年货街上,将褚橙之名一炮打响……十数年的含辛茹苦,如今终于是柳暗花明。
然而,马静芬就是马静芬。在所有人都以为二老要深藏功与名,准备“退隐江湖”的时候,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又红红火火地干起来。
60多年的相濡以沫,马静芬成就了褚时健,褚时健也成就了马静芬。对于褚时健的褚式精神,马静芬是耳濡目染最多的人,对于褚时健心底所想,马静芬也是最了解的人。
百战归来再出发,在亲自操刀设计褚橙庄园的时候,马静芬萌生了一个想法:“他做过酒、做过糖,我想把酒和糖都做出来……”若不是多年的深情相守,又怎么能做到对爱人的人生轨迹如数家珍。褚时健的老本行,正是年少时期继承的家中酒坊,进入酿酒行当,一直是褚时健人生的一份情结和梦想。于是马静芬又一手创办了褚酒这个白酒品牌,在褚酒上市之初,这位八旬老太甚至“瞒着”褚时健,在全国多个城市马不停蹄地奔波,为褚酒做宣传推广……
于马静芬,做褚酒一方面是为了圆褚时健的酿酒梦,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的家乡云南,有好烟、有好茶,却没有好酒。于是想将褚酒作为一个云南的白酒名片做大出去,将褚时健和她一生的经验和财富最终回报给社会,这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见过马静芬的人大抵对她的印象都是:一个腰板笔直、思维敏锐、耳聪目明的老太太。肩上常常披着自己织的披肩,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就连年轻人的精神头儿都比不过她。她是一位妻子、母亲,更是一位创业者、追梦人。
2019年3月5日,与她携手63年的老伴儿褚时健驾鹤西去。今天是属于她的节日,可是明天却是为老伴儿追悼送别的日子,面对从全国各地赶来祭奠的亲友,她只平静地表示感谢,没有多余的言语。她与褚时健之间,早已不需要多余的言语。对于两位实干派的老人来说,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将他的事业坚守下去,便已是对他最情深的表达。
今天这个日子,让我们敬她一杯褚酒,凝聚着对丈夫的神情,对故土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向她说一声:真正的女神,珍重,谢谢!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