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茅台酒、贵州酒

万兴贵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贵州独有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商业发展文明史,与独有的酿酒工艺和酿酒文明,决定了“贵州白酒”不同商业地理的形成和演化,最终表现出一种以酿酒为商业的文明、生态以及精神。这就是“贵州白酒”的“商业地理特征。

01

贵州独有的地理环境

贵州独有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商业发展文明史,与独有的酿酒工艺和酿酒文明,决定了“贵州白酒”不同商业地理的形成和演化,最终表现出一种以酿酒为商业的文明、生态以及精神。这就是“贵州白酒”的“商业地理特征。
再说的细点,或许更能够明白“茅台酒”与“茅台镇”“古井贡与亳州古井镇”、“氛酒”与“杏花村镇”等等,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产业背后的地域或者地理位置,就是“商业地理",这可能是“商业地理”最原始的范畴。说起“法国波尔多,”社会公众最直接的记忆是“葡萄酒”同样,当中国商业繁荣愈演愈烈是,“商业”在中国地理上的“渗透性”和与中国地理的“依赖性”愈来愈强。“青岛”的城市地理标志是什么?或许是“啤酒(品牌为:“青岛啤酒)亦或是“中国家电城”(有“海尔、“海信”、“奥柯玛”等等)。


02

茅台与“茅台镇地理”基于环境

2010年,商业地理杂志《锦绣》题为《顺流,逆流—茅台酒为何流淌在赤水河?》一文中,作者邹波虽然写的是“茅台酒",但绝不是纯粹的商业报道,而是关于酒、工人、农民、赤水河以及仁怀城市、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学探测和人类学考察。“当我走在赤水河,心想着其他穿过城市与工厂的河流,我本以为,河流总会为它孕育的酒所保护,但我查阅许多类似的地缘关系,像茅台这种"品质—环境’的保护模式并不普遍—盐的财富成就了近代的酒, 如今,酒的财富成就了本地的现代生活。”作者开篇这段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茅台与“茅台镇地理”基于环境、人文、历史、城市的"微妙关系”。

历史。人文、环境以及精神,成就今天的“国酒茅台”。“茅台镇”,自古就是“川盐(川粮)入黔”的重要通道。繁荣的“川盐入黔”通商历史和文明,驱动了当地“茅台烧”的日渐繁荣。1840年以后,鸦片与本地酒都开始繁荣,并顺流由此路运去四川“川盐入黔”、“茅台酒”、掀开”茅台镇”与“商业”在"地理”上的“文明史”。

03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传承工艺

 仁怀,“茅台酒"和"酱香型白酒”的工艺,是完全透明的。只要是懂一点酒的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老百姓,似乎都能说上一点关于“仁怀白酒”“茅台酒”以及与茅台镇在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精神等方面的关系。茅台酒的工艺是无法复制在除茅台镇范围外的任何地方。这一点似乎在仁怀赤水河流域,已经被老百姓所认同和肯定。不知是自古以来就有保护茅台酒工艺的传承习惯,还是茅台酒工艺原本就不能异地复制,我们虽然无法考证,但从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人就欲复制茅台酒工艺的故事,足以证明这事实存在。据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陈孟强介绍:“日本人在50年代就开始复制中国茅台酒的工艺,一直没有办法复制成功。除了茅台酒与茅台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有着密集的关系外,更多在于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传承工艺,是老酒师通过实践经验手把手教新酿酒工,  包括如何下沙,如何接酒,如何控制窖藏温度等。这些是无法通过书本教学来完成的,所以日本人把茅台酒的工艺流程带到日本后,完全按照茅台酒的工艺流程酿造,始终无法酿造出茅台酒,最终也只能是清酒而已”。

茅台镇的地理、人文和气候,决定了茅台酒不能离开茅台镇。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季克良对此曾说到:“茅台酒生产从原料、辅料和生产环境都进行全程跟踪,酒里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利用茅台镇奇特的水文环境、气候条件、微生物群落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举世闻名的茅台酒,也决定了茅台酒不能异地生产,为此,茅台酒被我国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

《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意味着”保护赤水河”地理环境,已进入法制轨道

 

首先,是茅台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包括土壤、水、空气等)。据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60 年代,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专家来茅台镇调查,发现茅台镇周围区域的紫色钙质土壤全国稀少,是茅台酒的最重要的基础。这种紫色土中酸碱度合适,尤其是土中沙质高,含有很好的渗水性,下雨天,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过红土层进入河流,而红土层中蕴涵大量微量元素,经过红土过滤的水纯净无毒。1972年,周恩来总理就强调,“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允许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于是,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茅台镇地理环境就成了保护茅台酒的必然。为了一条"红色的两岸,清甜的河水”,贵州省格外啊护有佳。2007年,贵州省出台《赤水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贵州境内)》,规划投入26亿元巨资,  在赤水河上游费州四县市境内流城区完成重点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2009 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意味着”保护赤水河”地理环境,已进入法制轨道。根据规划,贵州省将在国酒茅台酿浩地赤水河建立河流源头保护区,建立国酒特殊水源保护功能分区等,从根本上解决赤水河流域的环境保护问题。



赤水河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年端午节至重阳节,河水因雨季来临变成赤红色,重阳节过后,河水又变得清澈透明,直到第二年端午节。端午采曲正赶上河水浑浊期,而采曲不需要太多河水。重阳投料正赶上清水期,这是投料、烤酒、取酒的主要时期,需要大量用水。

 

      这一切看似天意之合,正好是茅台酒与赤水河休戚与共的根本所在。

 


05

当地人形容茅台镇为烤酒的天然蒸锅

其次,是茅台镇独特的气候环境。“茅台镇夏天温度非常高,周围1000多米的高山,将平均海拔只有400米的茅台小镇合围起来,无风,没有明显的昼夜温差,我们当地人形容茅台镇为烤酒的天然蒸锅",作为仁怀市土生土长的贵州百年台乡御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乡巴佬酒厂厂长张方利说到:“夏天在茅台镇,如果没有空调,会热得让人彻夜不眠。正是这样的气候,为茅台镇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包括微生物的形成和繁衍”。

      中国酿酒大师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季克良老先生对媒体曾说过:“日本人一直想知道茅台酒的技术,70年代他们从茅台酒里化验出多种营养成分可是无法辨别微生物的种类。90年代,他们又公布了化验结果,说茅台酒有230多种香气成分,其中2/3的香气成分和70多种微生物种类无法命名。

 微信图片_20190402131308.jpg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