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文化&国际化?从“酒中奥斯卡”看“清香复兴”登梯之战!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100年前,汾酒走向世界;100年后,世界回到汾阳。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15.jpg

8月21日至25日,称为“酒中奥斯卡”的第二十届(山西·杏花村)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在清香型白酒的原产地汾阳举办。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18.jpg

也许是巧合!2015年,贵阳举办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后,遵义产区酱香起势,茅台更是一骑绝尘。2019年,这场政府背书的烈酒大赛,又会给吕梁产区带来什么?这或许成为清香复兴的密码?

一、政府背书,吕梁产区进军500亿?

2013年,国家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以煤碳、酒类产业为主的吕梁,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产业转型机会。

正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考量,酒类这一生态、传统的制造业,在吕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而自2003年开启的白酒“黄金十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吕梁清香型白酒产业,与贵州遵义酱香酒、四川川酒相比,已明显落后,且差距越来越大。

如何重振“清香”的行业地位,找回曾经的辉煌与荣誉。吕梁市委、市政府走到产业发展前端,从最根本的文化做起,从消费者最关心的质量安全抓起,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酒类进出口环节等方面,把住酒类生产安全的第一关口。同时,认真统筹城与村、诗与酒、历史与现实、体验与文化,兴建了杏花古镇、杏花古村、古遗址、古作坊、生态湿地、演艺中心、星级酒店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了城墙绵延10公里,既有汉唐盛世风格、又有明清建筑风貌,兼具藏酒贮酒和文化旅游功能、规模面积相当于两个平遥古城、十个北京故宫的中国第一酒城——“中汾酒城”。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21.jpg

△吕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致辞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契机,以酒为媒、以酒兴业、以酒促游,积极拓展国际化市场,先后成功举办了第一届(2017)、第二届(2018)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博会,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在汾阳贾家庄成立了作家村、贾樟柯艺术中心、种子影院,把文旅产业引入深入;推出了以汾酒集团和中国汾酒城为核心的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政府引领的形式,为清香白酒背书;通过举办2019(山西.杏花村)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烈性酒大赛,搭建世界名酒在中国竞逐烈性酒业最高荣誉的舞台,弘扬了吕梁“国酒之源、文化之根”“清香之祖、中国酒城”的魅力,促进了杏花村白酒产区酒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26.jpg

一系列举措,让吕梁白酒产业实现了脱胎换骨式发展。2017年,吕梁市白酒产量达到11.46万千升,增长40.5%,全市旅游收入增速超过30%,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吕梁产区也被评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汾酒文化景区更是被授予全国十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称号;2018年,吕梁白酒产量超过14万千升,占到中国清香型白酒产量的五分之一,占到山西省的三分之二以上,使清香复兴之梦不再遥远。

而对于未来发展,吕梁产区也有了更远的规划和战略。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在接受快讯君采访时指出:继续全力推进以酒类为主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我们的中远期小目标是,吕梁产区实现500亿规模,其中汾酒达到300亿,让酒类成为吕梁的支柱性产业。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29.jpg

△图为汾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东

吕梁产区的小目标,更是汾阳市的大目标。而作为汾阳白酒产业的“总指挥”,汾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东无疑冲在了最前线,这位一如既往支持区内白酒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连续出台10条发展酒类产业务实、接地气措施的“设计师”,把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更远的蓝图和落实上。

二、抱团作战,“芝麻开门”的未来规划?

众所周知,吕梁有着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1300年的蒸馏史和300年的品牌史,是中国酿酒史的缩影,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孕育了汾酒、竹叶青“两瓶名酒”,培育了“杏花村”“汾阳王”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汾杏”“晋善晋美”“羊羔酒”“潞酒”“梨花村”等20个山西省著名商标,造就了清香型核心产区的地位。

应该说,吕梁产区众多清香白酒企业系出名门,也曾有过黄袍加身的荣耀。但从当前企业的发展规模来讲,汾酒一枝独大,众强不强的局面,一时没有根本性改变。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32.jpg

据年报显示,2018年汾酒酒类营收93.82亿元,同比增长47.48%,在所有白酒行业A、B股上市公司中增速第一、排行第六,2019年上半年营收63.77亿元,同比增长22.30%,全年破百亿已无悬念。应该说,2017年,汾酒集团成为山西省省属国企目标责任书改革首个试点企业,打响了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后,汾酒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在股权激励、品牌提升、市场拓展、机制创新、管理优化、文化建设、科技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取得了长足发展和突破。可这与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的“王者之梦”,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47.jpg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奖赛嘉宾参观汾阳王酒厂

相对于复兴正盛的汾酒,吕梁产区的另一支生力军“产区老二”汾阳王,在过去30年中,坚守匠心品质和文化特色,在“南酱北清”的行业趋势下,与“汾老大”一起扛起“北清”的旗帜,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清雅”革命。而此次烈酒大赛上,100多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齐聚汾阳王府,领略在三晋文化熏陶下的独特汾阳王文化,更让汾阳王的品牌价值和战略雄心获得提升,让业界对这位“榜眼”充满想像和期待。

而烈性酒大赛前举行的九场高水准大师讲习班,不仅全面展示了汾酒作为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还在世界范围内奠定了“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中国酒魂”的至高地位和荣誉称号。其中,中国庄园白酒“开拓者”贾家庄酒,更是在大师们现场对古老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追寻中,成为了吕梁产区新生力量的“明星酒”。

其实,除了汾酒、汾阳王、贾家庄庄园白酒等清香型名酒,其他的如:太原酒厂“晋泉”营收破3亿,梨花村营收破2亿,新晋商“汾杏”“老传统”“晋裕”“潞酒”“晋善晋美酒”“堡子酒”发展态势良好。只是这些稍显内向的酒企,除了太原酒厂力挽狂澜于既倒,其他酒企在清香大发展中明显少了点晋商的“拼搏”精神,需要继续加油。未来在清香发展的风口,如果这些“潜力股”,能够与其他兄弟企业抱团发展,吕梁产区前景可期。因此,吕梁产区的“芝麻开门”之路也仍须努力。

三、文化牌+国际化,清香白酒的“突围之路”?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既道出了吕梁产区的文化内涵,也让其成为了名酒的代名词。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51.jpg确实,琴棋书画诗酒花,曾有一代女皇武则天、汾阳王郭子仪、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等一批杰出代表,让吕梁蒙上了更神秘的文化色彩。而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的太符观,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杏花村老作坊,近500年历史的亚洲最高砖塔文峰塔、文湖、汾阳王府等百余处文化古迹,更让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酒,成为了文化的符号。

而清香复兴之战怎么打?除了“文化牌”,天生具有“国际化”基因的清香酒,“国际牌”也明显成为了另一张“王牌”。

这一点,作为清香“老大”的汾酒,近年来,在世界的舞台上频频开花,也已可见一斑:2015年4月25日,汾酒集团率先发布了与国际蒸馏酒食品安全标准接轨的汾酒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在国外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2017年欧亚经济论坛上,汾酒正式开启“让世界看到骨子里的中国”、“一带一路”全球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从“欧洲好声音”到“美国三部曲”,从北美建立清香型酒庄,到进博会上牵手格鲁吉亚……汾酒“国际化”走出了一条新路。

如何把这条路走得更好? 而这也是汾酒和其他酒企,参加此次世界烈酒大赛的初衷之一,其目的便是向世界各国大师们学习取经,通过对国外酿造技术、工艺标准、品评标准的研究,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清香天下。

微信图片_20190830103354.jpg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

这正如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会上所言:这100年来,以汾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产业,对国际化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将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用卓越的中国品质对标世界标准,以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传承,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同。我相信未来的天下属于清香的天下,世界属于清香的世界。

不难看出,在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和白酒“南酱北清”的大背景下,吕梁产区可谓奔跑正当时。对此,著名白酒专家钟杰认为:白酒走出去,首先是文化和教育先行,吕梁产区有其独特优势。但要保持冷静,因为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期望通过一场国际性赛事,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但这种国际大赛中,让中国白酒主动融合到了国际化大酒圈,而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未来中国白酒在参与更多的国际化交流中,定会和日本清酒一样成为世界品牌,而这一征程中,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值得期待。

“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中国酒魂”!吕梁产区清香复兴之战您怎么看?未来能否清香天下?快讯君文后等您留言!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