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泾花”泾阳茯茶之美——愿您人生更美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茯茶如人生,入口虽然有点苦涩,但后味甘甜。

据说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远道而来的湖南黑毛茶商在泾阳码头卸货,几娄茶叶掉进泾河里,商家急忙捞起,带回县城作坊,晾晒后打包入库,月余后准备起运时,打开茶包一看,发现茶叶颜色变黑,叶片出现许多黄色斑点,状如金花,并闻到扑鼻的异香。将其煮泡后,汤红浓透亮,味道醇厚平和。此茶西销后,边民赞不绝口,追着茶商要买茶叶中“藏金花”的茶叶。

公元1368年,即明洪武元年,中国第一块茯砖茶制出,茶商们惊喜发现,砖茶体内发花效果比散伏茶更好,便大量如法炮制。因为发花在伏天,起初叫“伏茶”,后来发现其有茯苓草药的香味及功效,形状好似砖块,故称“泾阳茯砖茶”。由于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故泾阳茯砖茶又称“官茶”、“府茶”。

02.jpg

明清以来,将南方的茶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咸阳泾阳压制成砖。据资料可考,湖南竹林溪等茶先脚挑马驮至洞市,后顺麻溪水用竹排木排运至小淹市等处,而后资水用船运至武汉汉口、潭州靖港等处,再至西北。民国时期洞市竹林溪等茶是顺麻溪水运至小淹资水,用船运至益阳,改大船运湖北沙市,经老河口,用驼马或汽车直运泾阳;或者从益阳船运汉口,交平汉铁路抵郑州、中转陇海路至咸阳。在泾阳压成茯砖后,运输工具以驼马、汽车运兰州投验销售。茯砖茶香气浓郁,古有“茯茶驼队十里外,茶香已入牧人家”之说。在明清时期六百余年间茯砖茶深受消费者青睐。

03.jpg

传统的茯砖茶制作,有“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的水源,离不开泾阳人的工艺,即“三不离”之说。

气候:泾阳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南有终南山和白莽塬横亘,北有嵯峨山,北仲山耸立,中贯泾河川道,地势低洼,形成一种特殊的小地域气候,其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组合,为茯砖茶的制作,提供了一个世不二出的自然环境。

水源:在茯砖茶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生菌即发花,这道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很苛刻。泾阳水质含弱碱,味微咸,现代人誉其为天然苏打水,用其侵润渥堆酸性黑茶,遂催生出矿珍菌冠突散囊菌。泾阳茯砖茶所以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种,就是因为它的砖体内布满了“状如金花”的冠突散囊菌,微生物学界认定,冠突散囊菌是一种有益菌,能分泌粉酶和氧化酶,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有益物质,是茯砖茶的特性提高、优化,从而具备显著的降脂降糖功能。茯砖茶的“金花”也因此成为中国茶类行业唯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密保护菌种。“藏花”的主茶是以精选黑茶为原茶,因为黑茶是一种成熟度比较高的茶,营养元素含量比绿茶、红茶更高。而且不仅汤色漂 口感好无任何杂味,茯砖茶属于黑茶中的娇子,堪称六大茶系之首。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 也是我们国家的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自然界中也只有千年灵芝才有。

工艺:古时候的泾阳人,对如何制作出正宗的泾阳茯砖茶,有一首口诀:“非泾水不渥;非伏天不做;非金花不成;非泾阳不宗。”口诀高度简洁,寥寥二十字,但实际上,茯砖茶是所有茶种中加工工序最多,工序耗时最长的茶种。古时候没有温度计、湿度计等现代化仪器,制茶全靠个人经验判断。勤劳好学的泾阳人。殚精竭虑探索总结出一道加工机理极为复杂特殊,却有十分科学成熟的制作工艺,从而完成了茯砖茶的最后升华。

05.jpg

“藏泾花”泾阳茯茶之美

一、茯砖茶口感醇厚回甘,略显绵滑,汤色红浓明亮,香气清纯持久,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饮用。 

二、陕西泾阳茯砖茶传承百年古法,采用科学成熟的制作工艺,确保茶的品质和口感。

三、收藏价值。茯砖茶在存放过程中,因受冷暖温热变化影响,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自动氧化,茶体的内含成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使茯砖茶品质风味和功效得以强。

01.jpg

茯茶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样,茯茶用水被唤醒的那一刻,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的变化,从弯曲到伸展,茶叶的魅力都在杯中,刚入口虽然有点苦涩,但后味甘甜,如同人生一样,刚开始会经历很多的磨难,当历尽苦难之后,我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不同的人生!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