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薅羊毛的海底捞右又立住了“宠粉”人设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十七块钱可以吃到什么东西?

十七块钱可以吃到什么东西?

 

一份外卖、一碗麻辣烫、一个汉堡或者只是一杯加料的奶茶……如果说十七块钱可以去吃一次海底捞,相信很多人都会怀疑是少了一个零。


1.jpg

 

最近网络上就出现了一条名为“17元吃海底捞”的热搜。有一部分人为海底捞打抱不平,认为这类人是在贪小便宜,影响海底捞的正常营业,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其实是海底捞的新型营销手段。

 

这些年来海底捞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它的贴心服务,这一波,海底捞回应说“只要来了都会正常服务,不会区别对待。”又立住了一直以来的“宠粉”人设。不妨复盘整件事,看一看海底捞究竟有什么值得其他企业和品牌学习的地方。

 

失控的风,吹不偏海底捞的贴心

 

海底捞的消费并不便宜,纵观各大社交平台,有大量诸如“17元吃海底捞”的薅羊毛帖子,甚至还有人美其名曰要吃垮海底捞。根据他们的攻略来看,就是锅底全点清水锅,然后猛吃水果零食和小料。过程中还可以做免费的手部护理以及美甲。


2.png

 

最近上热搜的还有带着两个孩子去吃海底捞的母亲,三个人总共花了二十七块,结果在吃完海底捞附赠的宝宝蒸蛋、儿童果盘、番茄汤,又做了免费手护之后她抱怨海底捞的服务没那么好,态度让人很尴尬。

 

消息一出来,网上就有人为海底捞打抱不平。认为这些人占了便宜还要吐槽海底捞服务不好,或者是省钱连节操都不要了。

 

而海底捞当事门店的工作人员也针对“17元吃海底捞”这件事做出了回应,表示低消费行为在她们店只是偶尔发生。

 

网上部分人提出的希望海底捞可以设置最低消费也被拒绝了,工作人员表示,客人想怎么消费,愿意消费多少是他们的自由,客人只要进来了,都会接待的。“就算是一个人,只点了清水锅和一两样喜欢的菜,我们也会正常服务,不会区别对待。不管店里生意好不好,只要客人来了,然后正常点菜,正常吃饭,我们都正常服务。”

 

前不久海底捞换掉小料中的牛肉粒让许多消费者表示不满,这一回,海底捞又赢得了大波好评。

 

这很海底捞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并不买账。觉得海底捞对这类薅羊毛行为的默许,会让那些爱占便宜的人,挤占了真正想要花钱消费的顾客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很多人认为,这其实是海底捞的营销方式,讨论话题的人越多,就越是给了海底捞免费的广告。

 

1.感动营销提升好感

 

像是我们都知道的,星巴克为用户提供免费wifi,麦当劳和肯德基向公众开放厕所,这些明明看起来不让他们创造收益的事情,但它们都一直在做。这是为什么?


3.jpg

 

从营销学角度来看,“没付费的用户就是产品的一部分”。

 

在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所有的品牌和企业都在力图寻找最有效的方式,人的本质是感性,越是感性的营销方式越能够让消费者被吸引。通俗来说,就是人性化。

 

麦当劳、星巴克等企业通过人性化服务触及消费者内心深处,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的好感度,于是当消费者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肯定会在同类品牌中优先选择它们。


4.jpg

 

2. 流量思维长久之计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下,一个品牌赖以生存最需要的就是成交率。进店的人越多,那相应的成交机会也就越多。

 

根据数据显示,宜家2015年在华总收入是105亿人民币,而餐厅收入是10亿元;2016年在华营收125亿元以上,而餐厅收入据估计超过12亿元。我们都知道宜家主要是卖家具,甚至很多人会跑去吹空调蹭“睡”。

 

对很多人来说,购买家具可能要犹豫一下,但是在宜家逛完以后吃一顿饭却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宜家通常设置在郊区,所以设置餐厅也算是为顾客提供了便利,这样的行为让路人留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网红零食网红奶茶,许多新诞生的品牌能够走红都是在“流量”的作用下造成的,而线下的品牌同样如此。人流量增大,同时网上有人讨论,自然而然消费的转化机会就会增加。

 

3.有讨论度,出圈不在话下

 

《新经济,新规则》一书提到“追随免费之道”——学会吸引和利用真正匮乏的资源,那就是人的注意力。

 

对很多明星来说,不怕有人黑,就是怕完全没话题。其实品牌也一样,如果能够通过话题引爆网友们的讨论,出圈自然不在话下。人们的好奇心会在讨论中给品牌带来一波免费的广告。


5.jpg

 

平时品牌如果要策划一场营销活动,成本是巨大的。但是这一次的低价攻略,或者是之前各种海底捞小料海底捞奶茶的网红吃法,对于海底捞来说都是在增加它们的曝光度,都不用他们花钱,用户就会自己转发传播。表面上看起来海底捞是在纵容这种薅羊毛行为,它们亏了,但实际上赢得的是口碑。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