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在江西召开。会上,中国酒业协会会长宋书玉明确提出,希望特香型分委会及四特酒在产区标准建设上狠下功夫,将樟树美酒产区打造成为中国美酒特色产区。
对“樟树美酒产区”概念的强调,标志着特香型作为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进入香型引领产区构建阶段,而四特酒作为特香型开创者,在完成省酒突围战之后,将肩负产区打造,引领樟树白酒产业发展的使命。
更重要的是,在四特酒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作为特香型白酒标准企业强化特香型白酒在行业的地位,以及在酒业逐渐迈入产区竞争制高点时能够引领樟树产区成为白酒产区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01
从提出到国标化
特香型推动中国白酒科技进步
在香型鉴定以国家认定形式开始前,由于没有自己的香型作为基础,四特酒数次与中国名酒评定失之交臂。尽管其酿酒史可追溯千年,但四特酒“特香型”正式诞生是在1988年。
据四特酒官网信息显示,1988年,中国白酒权威人士周恒刚、沈怡芳、曹述舜、于树民、金凤兰、金佩璋、陶家驰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经过3天实地考察和研讨,专家们概括四特酒的工艺特点为“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三型即酱香、浓香、清香),并认定四特酒香型属“特香型”,为我国白酒香型中新诞生的一个品种。
2007 年1月,《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07年7月1日实施。该标准高度概括了特香型白酒的感官要求及理化指标,创新的提出了特香型白酒的香气感官要求为“具有浓、清、酱三香,但均不露头的复合香气”;
2017年9月,最新修订的《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18年4月1日起实施。特香型白酒新国标的发布,在促进特香型白酒发展和中国白酒标准化、国际化上有着重要意义。
“特香型”的国标化,为四特酒树立行业优势地位创造了基础,对酒业来说,也是极大地丰富了白酒多元化、个性化品类发展态势。宋书玉在会上表示,纵观中国白酒产业,其典型工艺、典型香型的确立,都是中国白酒传统酿造的传承,都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创新。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始终是以典型工艺、香型代表为引领。
特香型白酒的健康发展,使特香型白酒在各美其美、各表其美的中国白酒大家庭里赢得了发展机遇,满足了消费需求。
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消费持续升级、新的品质价值表达体系日渐成型、产业导向愈发清晰,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美酒的趋势,已成为不可更改的铁律。
02
特香升级,“回味1952”超越经典
近年来,四特酒一直致力于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不仅制定并实施了企业内控标准,其理化指标均远远优于国家执行标准,且多项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1984年,“铁盖四特酒”便荣获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1988年获得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为再现经典,四特酒在2019年重磅推出“回味1952”,以致敬经典,唤醒情怀。
“回味1952”是四特酒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文化再现之作,能够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首先源于四特“特香型”酿造工艺为产品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以此款产品为例,是因为它既是诞生于特香型“12353”的酿造工艺,也是特香型升级后的重要成果。
6月7日,四特酒举办“回味1952”品鉴会。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等白酒专家及众多酒企领导参加品鉴。品鉴会上,专家团给出综合鉴评结果:色泽微黄、清亮透明、特香陈雅、醇和柔顺、甘润爽净、诸味协调、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特香风格典型。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生文表示,“回味1952”选用的是确切无疑的老酒,选用陶坛贮存20年以上的优级基酒作基础酒,以30年以上的老酒作调味酒,这意味着每一滴至少是20年的老酒。
上市两年,“回味1952”在老酒市场和超高端领域均掷地有声,为四特酒树立起了高品质的品牌地位,在消费市场一度供不应求。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回味1952”是以四特“12353”酿造工艺酿制的超高端佳作,对四特酒而言,这款产品既为四特酒特香型代言,也能够从中得到滋养,成为特香型白酒的标杆产品。
可以说,在白酒品牌高度集中、高端竞争炙热化的常态下,“回味1952”这一产品属性将四特酒作为省酒龙头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也将成为四特酒参与名酒高端竞争的一条生命线,提升四特酒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03
从区域龙头到产区引领
四特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直以来,四特酒稳守大本营江西市场,同时展开全国化进程。在四特酒的发展历程中,四特酒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的战略路线十分清晰,从区域市场驱动到产品驱动,从未停止的产品升级与产品结构调整均为四特酒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尤其在渠道层面,四特酒全渠道发力,全国化招商与市场布局也一直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是四特酒完成转型的关键动作。去年,在中国最强酒类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四特酒以280.04亿元位列前30强,显然已经完成了从区域龙头到全国名酒的蜕变。
而今,四特酒将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正式迈入引领产区塑造阶段,这也表明在酱香产区、浓香产区、清香产区、以及馥郁香产区之外,特香型产区将进入酒业产区地图中。随着特香型产区不断发展壮大及优势逐渐凸显,四特酒的品牌影响力也将随之提升。
针对如何构建“樟树美酒产区”,宋书玉提出四点建议:
标准升级的核心在产区。希望特香型分委会能在产区标准建设上狠下功夫,通过产区生态保护,推动特香型标准升级,通过美酒产区培育,实现产业链价值再造,提升特香型白酒品牌价值,让产区与特香型白酒相融共生,相爱相守,荣辱与共,将樟树美酒产区打造成为中国美酒特色产区;
美酒个性化表达在风味。希望特香型分委会在标准建设上,持续强化特香型酒的风味研究,让其个性化表达得到充分彰显,赢得更好发展;
品质价值的表达在酒庄。在标准制定与完善的过程中,要与白酒酒庄标准接轨,共同助力特香型白酒发展;
品质升级的关键在创新。在标准的制定与升级上,也要强化创新,用高标准推动特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
很明显,在四特酒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时,也揭开了产区打造的序幕,这对四特酒来说,在打出“差异化香型第一白酒品牌”这张牌时,不只是巩固省酒龙头那么简单,其意义还在于助推“赣酒振兴”、谱写“樟树美酒产区”以及打造“中国美酒特色产区”的新篇章。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