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仁怀之后,又一浓香巅峰时代标志性人物入酱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历经风霜,老而弥辣

文 / 黄雪梅

直到三月初,当第一批战略新品仁怀酱酒系列走向市场时,人们才发现仁怀酱香酒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掌舵者,原来是一个早已蜚声业内的名字:傅钟。

酱酒产业资深研究者权图在糖酒快讯《第一访谈》中直言:“在很多层面,酱酒一定要将浓香的路走一遍。”继去前年的朱伟、孙跃之后,傅钟作为浓香巅峰时代头部品牌的标志性人物,同样入局酱酒,也似乎为这句判断添加了一个明确的注脚。

他们,会不会是酱酒“重走浓香路”的领路人?

一个半小时的访问下来,我们感觉,如果权图所言是指品牌之路、系统之路和运营之路的话,那么在傅钟那里,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刘玄德三顾茅庐,是为请诸葛亮出山。傅钟“三顾”仁怀,是为自己出山做打算。

一直以来,傅钟以能力卓著而声闻业界:业绩撑起王朝半边天;8个月让新天销量同比提升300%;因主持实现五粮液百亿市场而获得巨大声望;让金易久大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新三板上市的流通企业。

他的到访应该契合了仁怀市政府对仁怀酱酒未来发展方向的需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确定了合作,并成立仁怀市酱香酒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由傅钟出任总经理,独立运营“仁怀酱酒”系列产品。

前两年,酱酒风起,无数人追逐风口,傅钟却冷眼旁观,直到风口退去,才入局酱酒。一切,都基于他深谙行业的痛点,基于他对酱酒,乃至中国白酒行业未来趋势的判断。他未曾追逐风口,却相信,未来酱香有替代浓香的可能,更相信自己有解决行业痛点的能力。

傅钟看到的是行业的未来,而我们看到的是,这位“酒业少帅”、浓香巅峰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在历经风霜之后,愈发地老而弥辣。

我做品牌出身,所以不会追风

傅钟之所以被称之为“酒业少帅”,不仅在于能开辟疆土,建立强大的渠道壁垒,更在能实现品牌的系统性建设,塑造品牌价值,打下一个庞大帝国崛起的基础。当然,前提是他能对市场变化、行业趋势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应对。

酱酒风起,所有人都在追逐风口,傅钟不为所动,这极为考验人性,但究其根底,正是基于他对酱酒、对行业有独立而冷静的判断。

“我是做品牌出身,所以不会去追风。追逐风口,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所有的风口,都不是基于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产生的。”傅钟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经历了很多事情,运营仁怀酱酒,不是冲动,而是慎重的选择。我关注酱酒,是我认为它未来有替代浓香的可能。”

傅钟的老辣之处在于,他在风口的诱惑之下,不仅比更多人有克制力,更清楚出手的时机。去年中秋之后,酱酒降温,“下半场”的论调风行一时,傅钟却认为:酱酒热才刚刚开始。毕竟,白酒行业的某一个产品或品类,短期看是热度,但长远地看,却预示着它极有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身处当下,但傅钟俨然能看到未来市场的变化,且不是单纯的看好,或不看好。而这在于他几十年积淀下的深厚经验。

傅钟在五粮液工作近十年。如今的五粮液,与茅台的业绩有先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品牌和民众口碑上,五粮液与茅台依旧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傅钟在五粮液的十年,是中国白酒的黄金时期,也是五粮液称霸行业的时代。他对茅台的了解,也比更多人来得深刻,便也更清楚茅台与酱酒崛起的深层次的原因。

2011年、2012年,茅台虽然在整体销售额上没有超越五粮液,但单品价格已经实现超越,而大单品价格就是企业的主力价格。只是,那时的茅台没有带动酱酒的发展。

2012年之后,行业进行了深度的调整,到2015年,酒业复苏,茅台开始再度崛起,并一直领先。这一次,茅台量价齐升,崛起的趋势和力度极大。

“因为太过突出,茅台创造了奇迹,直接启动整个酱酒板块,从最初的热点,形成后来的风口。”傅钟说,“行业有热度,是正常现象,因为它是由社会方方面面所引发的。而且这一次的酱酒热,和行业以前的热度不一样。如果判断它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期的趋势,我们就觉得有必要去做一做了。”

我知道酱酒的痛点

当下,浓香的市场份额在下降,酱香在上升,且势头很猛。只是,即使浓香处于下滑态势,依旧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许多消费者,还是习惯于浓香的口感。

酱酒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替代浓香的可能,但必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傅钟看到了酱酒的未来,也看到了它在当下,与浓香的差距。对他而言,问题所在,也是机会所在。

“酱酒崛起,但除了茅台,二三线企业的品牌,和浓香品牌对标,依旧有差距,甚至是天壤之别的差距。”傅钟说,“同时,行业里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讲个故事就能卖酒。这不符合酱酒未来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逻辑和趋势。”

在傅钟看来,一个企业,如果只单纯地做广告,或讲文化、历史故事,至多是有品牌意识,而不是品牌的系统性打造——一个强势的品牌,或者说一个品牌是否能做强做大,一定是基于品牌的系统性建设。

“消费者追捧酱酒,可能会引发一时的热潮,但能否对他们起持续的作用,并形成足够的忠诚度,是需要长时间(品牌)的精耕细作。”

傅钟认为,酱香要在未来替代浓香,其核心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企业、品牌发展。酱酒真正的痛点,是二三线的酱酒,在市场品牌的综合力度上,如团队、品牌,以及对消费者的理解和维护等方面,存在极大的短板和欠缺。

“酱酒当下的问题,是在上半场过早地收割了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的奇葩现象,又或收款之后,却涨价或不发货,甚至撕毁之前的协议合同。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都体现了品牌的不成熟,品牌不是这样做的。”

从这一角度看,当下的很多酒企,即使进入主流阵营,但并未做好未来在第二、三梯队站稳脚跟,并成为一个全国性强势品牌的准备。“过去的名酒,像四川的六朵金花,在全国都有一席之地,但酱酒还没有准备好,只是来了一波行情,先抓住,赚了钱再说,但恰恰错了过品牌建设的最佳时机。”

五粮液时期,傅钟与茅台交手最多。“茅台在市场上,被五粮液挤压得几乎没有出路,但能走到今天,是从2000年开始,持续、深度地去做领袖消费营销。坚持了十多年,才有了现在的根基,而当领袖消费人群越来越突出时,茅台的品牌开始崛起,成为酱酒,乃至中国白酒的领军企业。”

显然,酱酒第二、三梯队的品牌,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而当下品牌发展的参差不齐,也给其他酒企留下了机会,“未来一定还会涌现新的酱酒品牌。”

酱酒虽然和浓香有差距,但借这些年的热度,逐步形成了酱酒矩阵,也初步形成了整个酱酒板块的发展趋势。傅钟之所以在万千酱酒之中,独独选中仁怀酱酒,在于“没有在品牌上犯错,因为国企背景让它不会过分逐利,而是有长远的规划。这是我看重的地方——在成为酱酒主流的路上,国企背景让它有绝对的优势。”

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当判断了未来的趋势走向,也看准了行业问题所在,当下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机会,以及执行的人才等,才是仁怀酱酒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傅钟将之称为天时、地利、人和,这也是国人心目中,做成一件事必备的条件。显然,他为仁怀政府做了一番深刻的剖析。

川酒在中国白酒行业里,占据领军地位,一则坚持了许多年,再则得到了政府极大的支撑,和很好的政策扶持。在傅钟看来,政策的支持更具主导性,这就是“天时”。

仁怀酱酒的“天时”,是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看三打造”战略,而这也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定调。

“贵州扶持白酒,将它作为支柱产业,系统性地打造。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现在来看,贵州(战略)实现了。我们认为,当进入到第二个十年,贵州或许在考虑做到中国白酒的领军地位。毕竟,2016年,贵州就确定了‘再造一个茅台’的目标,接下来,它应该有这样的倾向性。”傅钟说。

仁怀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物质基础,是傅钟认为的地利。此前的风口,已经让行业对酱酒的工艺、风土、气候、核心产区等元素对酱酒品质的影响,有了明确的认知,并认可仁怀酱酒所具有的地域性和唯一性,更认可“仁怀酱酒”核心产区的品牌价值。

仁怀酱酒集团,是酱酒产业和仁怀产区发展积累到极高水平时应运而生的产物,天然承担着仁怀政府“再造一个茅台”的愿景。毕竟,“仁怀酱酒”,蕴含着搅动行业风云的巨大能量。从一开始,仁怀酱酒就凭借产区资源,建立了自我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早在2015年,仁怀市政府就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到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际上,地理标志为产区、企业带来的品牌溢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傅钟认可仁怀酱酒品牌的一个关键所在。

“申请地理标志,说明仁怀政府有很不一样的意识,说明仁怀形成了产区概念,也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产区标准,不是国标,也不是行业标准,但它更符合国际化和未来发展趋势。我认为仁怀政府很有战略眼光。”

至于人和,傅钟认为在他自身以及他的团队,“我有市场优势,有网络平台、操盘经验。”浸淫行业几十年,傅钟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这源于他在酒业中曾经扶植过大批经销商,有着深厚的市场经销商基础,尤其是当年跟他合作,那些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经销商。不过,行业最终看的,是他的市场品牌运营能力,以及现在的经销商扶植能力。

我要解决厂商博弈的痛点

品牌的市场运营能力,需要有一个好的操盘手,也需要有吸引经销商的机制和市场策略,是一个综合的衡量。

如今,整个酒行业都在做深层次的变革,全国性酒企也在尝试去经销商化的调整,向渠道的扁平化管理转型。

这是大企业在经历了几十年品牌建设,形成自有网络,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品牌优势之后,而做出的选择。只是,傅钟对这一转型持保留态度。

早在2004年的时候,《糖酒快讯》就与傅钟有过深度沟通。在新天任上,傅钟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发展、扶植经销商。在他的心目中,对经销商的尊重、保护,与他的团队、消费者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其实,这一思路,从王朝、新天,到五粮液、金易久大、仁怀酱酒,贯穿始终。“我一直认为,经销商资源对行业而言,不可或缺,但它被严重低估。我在五粮液的时候,就坚持大商政策,就是让我的经销商,充分地做强做大。一直到今天,我依旧坚持。”

傅钟重视经销商,在于他对品牌的理解,“品牌是品质加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就是服务”。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文化、信仰、习俗,以及消费习惯。很难有一个企业,能跨越地域,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服务。

尤其,是高端品牌的消费,“一定是能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服务”。这个工作,只有深耕当地市场的经销商才能做好——事实上,在商业扩张中,品牌的本土化营销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它甚至是决定其在新进市场中生死的关键。

在傅钟看来,白酒行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酒企、酒商、终端、消费者,每个层次不可或缺。当下的问题,是厂家与酒商的博弈,“彼此合作,却不互相信任,最终形成内耗。”

傅钟尊重经销商,并承认其存在的价值。当下,渠道的扁平化,在于大企业推行“酒企直达消费者”的概念,但傅钟认为,这是一个在实操中难以成立的商业理论。“对消费者而言,商品直达于我,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服务。”

他甚至为酒企算了笔账:当年销售额达到一千亿,按一瓶一千元计,就会有一亿人次的消费者。“究竟需要多庞大的成本、队伍,才能做好服务,而且是精准服务,因为每个消费者的要求不一样。”

操盘仁怀酱酒,傅钟便希望能借此平台,孵化出更多、更优势的全国性品牌大商。“我的一个方向,是充分释放出经销商的资源优势,但核心一定是扶持出全国各个区域的品牌型大商。”其最终指向,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之所以有此考量,也在于他对行业痛点的洞察。“很多的厂商一体化,只是利益的捆绑,而经销商对厂家的忠诚度,也基于是否有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忠诚度。”傅钟说,“我们要给经销商发展空间,让他们明白彼此的合作,是持续性的。我们要让他们安心,而不是彼此内耗。这些都会落到协议和具体的操作当中,我们会用一系列的举措,去构建这样一个平台。”

当然,傅钟对经销商也有条件和要求:与品牌型经销商合作,而非贸易型。“赚倒卖差价的贸易型经销商,不符合时代的趋势,品牌化的经销商才符合未来发展。”

我将推行独家县级代理模式

傅钟的操盘思路,还有一个与很多酱酒操盘手法不一样之处:拿到仁怀酱酒集团的授权后,不是先卖产品,而是成立专属公司——仁怀酱香酒品牌管理公司,并通过它去运营仁怀酱酒的品牌。

当年,才开始操盘五粮液的时候,傅钟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其销售部,拆解为三个事业部:五粮液品牌事业部、自销品牌事业部和品牌商事业部。

注册专属的公司,是出于能更专注运营一个品牌的考虑,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仁怀酱酒集团以往任何品牌的打造手法。

“我们现在的合作,首先就是确定成立专属公司,因为一个核心单品的打造,不能有其他的分心。我们也看到了集团和政府的力度和决心,就是认可这个品牌要专项人员、团队、政策,去做专门的运营。”

在这一底层逻辑之下,我们就能理解傅钟为何要扶持品牌型大商。当然,所谓的品牌型大商,是相对某个区域而言,而非惯常意义上做全国市场的经销商。

“如果在本土区域都没有站稳脚跟,就很难做好全国市场。所以,在未来的销售规划上,我会去扶持品牌型的区域大商。地方区域相对全国市场的来说是小,但在区域中做成高度市场占有率,则是地方区域大商。”这也是大小对应之说。

事实上,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很多全国知名的酒商,其核心也是在某一个区域,把一个品牌做强势。在当地成为大商之后,他们并没有走向全国,而是依旧固守本土。“这是很多试图做全国市场的酒商没成功,最后也没弄明白的一件事,我希望在仁怀酱酒,能解决这个痛点。”

这应该也是基于傅钟强调精耕细作的考虑——省代或地级市的代理,需要更多的人员管理,但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以及相对完整的管理系统,“意义就不大”。

傅钟坚持将仁怀酱酒当作品牌来运营,并充分释放经销商的优势,形成小区域里的大商。在营销模式上,他最大的一个创新,是没有设立二级分销、三级分销,而是全部推行以区县为单位的独家代理模式。

他的构思,就是像中国的百强县一样,扶持打造出100个区域强势品牌代理商。“只计百强县,GDP也相当高,如果能像百强县一样能扶持一大批核心的品牌型经销商,我们也能在行业里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且,我们的协议是一签定就三年。如果一个经销商,有足够的团队、资源、网络,签两个或三个县也可以。”

以县级市场划分区域,推行县级总代模式,傅钟试图以此解决行业痼疾——价格管理、区域管理,以及品牌管理。厂商博弈的最大问题,又或者说经销商无利润的问题,核心正是在价格管理和区域管理上。

价格管理、区域管理,正是傅钟的强项。当年,他接手五粮液,而做出全国白酒行业的第一个百亿市场,正在于处理好了这一问题,“价格管理和区域管理,是我很强的一个优势。”应该说,目前在国内,能做好这一管理的人,屈指可数。

后记

我们始终坚信,经销商群体,对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以及对上游酒企品牌的推动,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个新生品牌能发展,在于有经销商为其打江山。

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但不能否认经销商的付出,不能否认曾经的那段历史。这段过往,这段付出,值得被尊重。

作为“酒业少帅”,傅钟能冲锋陷阵,能开疆拓土,但最难能可贵的,是承认团队的价值。这,让他认可经销商的贡献与价值,当然也能放下酒企身上常见的傲慢。

或许,这也是基于傅钟对白酒本质的洞察。白酒品牌的背后,还有着一个核心——感情。酒通神明,也能连接两颗陌生而遥远的内心。酒,可以化解许多问题,更能加重感情。

傅钟尊重经销商,感性地说,是他看重这一份感情,理性地看待,则是基于一个人诚信的品质,以及对市场的尊重。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