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emo
香型,历来演绎着中国白酒的流派体系与文化脉络。
和而不同的万千香氛让中国白酒璀璨于世界酒林。其中,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风味特征驰名的兼香型,一直是浓、酱之外一股涌动的市场暗流。
兼香型有5%的市场份额,且位列第四大香型。但纵观整个品牌阵营,依然缺乏强势龙头带路。白云边和口子窖两大区域品牌便占据了兼香品类100多亿的市场。
而就在最近,这一相对沉静的市场迎来了一股更强大的力量。
2月8日,赤水河左岸郎酒庄园举行的“郎酒兼香战略发布会”,汪俊林携带着全新的兼香战略,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独具郎酒特色的兼香价值体系。
这是继去年三月发布《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后,郎酒在兼香型白酒市场的全新发声。
而伴随着这一白酒巨头的进入,一场兼香大变局拉开了序幕。
从“春秋”到“战国”
兼香格局生变
“浓香则折其锋锐,酱香则发其蕴藉,清香则取其从容。”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首届酿酒大师张国强先生提出了“兼香”这一概念。世间自此有了兼容并蓄的兼香型。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香型”这个词的背后,承载的是较为宽泛的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香型复合而成,都可以称为“兼香”。
转折发生在2009年。《浓酱兼香型白酒》GB/T 23547-2009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让浓酱兼香开始自成一派。兼香型白酒由此迈向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以此为标志,一直“隐没”于浓酱清背后的兼香型白酒,开始有了独立的专属名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兼香型虽未形成明显的梯队和阵营,但多强格局已成。湖北白云边、安徽口子窖、东北的黑龙江玉泉,三家企业即是省内区域龙头代表。
口子窖作为“兼香领袖”,在2021年跨过营收50亿大关,成为兼香赛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兼香白酒典范缔造者身份占据湖北市场的白云边,去年则实现销售收入70.78亿元。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十四五”期末,白云边将力争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而暗藏锋芒的黑龙江玉泉则是行业的“隐形王者”,2022年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超去年全年额”的业绩目标。此外,包括白沙液、平坝窖、西陵特曲、李渡高粱酒等品牌也各自占有一之地。
因为兼香型对产区没有特别的要求,导致了玩家多且很分散,无法形成地区规模化,因此也就缺乏强势龙头带路。
但正如酱酒热是在茅台驱动下而升温,兼香品类的价值释放势必也需要“领头羊”。
于是,“一树三花”的郎酒带着“兼香大战略”粉墨登场。结合郎酒近些年在中高端酱酒的发力来看,其野心已是不言而喻。
郎酒瞄准的正是兼香的头把交椅,然而对其而言,要把兼香拓展到全国市场,难免遭到当地兼香企业的挑战。而在群雄逐鹿间,兼香市场的竞争格局,势必从“春秋”走向“战国”。
瞄准需求缺口
郎酒再圆旧梦
其实郎酒的兼香基因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未单独被纳入顶层策略之中。
郎酒首次入局兼香可以追溯到2012年。新郎酒50度1兼香一号便是早年郎酒在兼香领域的尝试。
然而一直到2020年,兼香产品在郎酒仍是配角。以青花郎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依然是主角,销售金额达到了42.25亿元,占据了郎酒45.41%的比例。
那么郎酒为何会将兼香提上战略高度?
一方面自然离不开郎酒自身的底气。
郎酒独创的《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方法》于2018年获得了“四川省专利特等奖”。这项经历了长达十年潜心研究、上千次反复试验、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的技术工艺,前瞻性地提出了“超高温大曲制作工艺”“破堆移位技术”“浓香堆积工艺技术”“风味轮感官数字化勾调技术”,让郎酒的兼香之路有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再加上郎酒去年正式跻身酒业200亿头部阵营,在三品战略的支撑下,为兼香战略提供不可撼动的底层价值。
另一方面,将视野放诸于大的市场背景,郎酒此举同样有深意。
兼香型的潜力多年来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论证。早在2021年就有行业观点认为,未来五年,兼香型白酒的市场价格还将不断上升,消费群体还将持续增加,市场规模也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达到500亿左右。2020年,兼香型白酒更是以3%的产能占据了7%的市场销售份额。
而在兼香爆发的另一面,浓香市场竞争却趋于饱和,与此同时,酱香优质产能不足。而兼香型产品则结合了浓酱二者的风味优势。浓酱兼香白酒将酱香、浓香、窖香、粮香、曲香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对于当前追求多元化口感的消费者而言,兼香市场份额的提升,无疑可以满足更多需求。而对于本身已有沉淀基础的郎酒而言,要做成这一赛道上排名靠前的头部玩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与口子窖、白云边等兼香酒企共同将这块5%的蛋糕持续做大。
不管怎样,这场兼香大变局已经拉开帷幕,行业也在期待那个带领兼香赛道持续向上的引航者。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