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泉州:大市场下的“三道坎”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糖酒快讯记者 蔡梦藜

泉州,从城市规模上讲,是福建省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厦门市与福州市。但很少有人知道,泉州市的GDP却早已在厦门和福州之上,15年蝉联福建省第一。此外,《泉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泉州市2010年常住人口已达到812.85万,超过福州和厦门。泉州巨大的人口规模,无疑也会对其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大,消费热情高

泉州的人多,记者一到这座城市便深有体会。在夜幕刚降临的七点过,泉州主干道泉秀街路口过街就已人挤人,并造成了车辆拥堵。在街边2000平米左右的小超市里,由于人太多,挪动起来都不太顺畅。泉州市的城市规模并不算大,这使得常住人口偏多的直观感受更加明显。

泉州的消费力强也极为直观。在泉秀街的拥堵路段,街上豪车品牌出现的几率比厦门甚至广州高。记者在泉州甚至第一次见到某款国内很小众的旅行车。足见泉州人消费之超前。

上海腾鸿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松玉先生告诉记者,泉州人的消费可能不那么理性,但某些方面的消费热情恐怕高过福建其他城市,甚至大于等于厦门。他告诉记者,厦门与漳州除了城市里,葡萄酒也早几年前已经开始在乡镇里流行。泉州市也是如此,基本与厦门漳州同步。近两年厦门开始流行进口啤酒和外资品牌的啤酒,泉州也同样在流行。

     泉州闽南红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润泽更是指出:泉州的消费力应该比厦门强很多!厦门虽然是经济特区,但是一个以旅游业、商贸为主的城市,且外来人口较多、波动大。而泉州却是福建省拥有大型民营企业最多的城市,这催生了许多高端消费。

车水马龙的泉州街道

本地消费以低端为主,高端消费外流

     但罗松玉透露,泉州市场也和厦门市场一样,由于前些年泡沫太多,大部分葡萄酒商都因三公禁令而业绩跳水。在失掉了团购带来的名庄酒热潮,他们发现,泉州的有钱人虽说比率比厦门、福州更高,但并不喜欢高端葡萄酒。而且,泉州不少有钱人在购买葡萄酒、饮用葡萄酒时,更偏爱到厦门去消费。由于厦门是个开放型的大城市,他们会主观上会更信厦门,认为那里的东西更真、更好。此外,由于厦门是个商务气息更浓的城市,泉州的一些商务型客户,更多的机会也是在厦门待客,并在厦门当地购买葡萄酒。这几点因素,导致泉州这的高端葡萄酒消费出现了外流现象。

     罗松玉说:泉州本土葡萄酒消费以低端为主,以他所在的公司为例,卖泉州本地的,80%为单价在70-200元的葡萄酒,500元以上的名庄酒则10%不到。

     但程润泽显然不认同此种观点,他指出:泉州人消费高端葡萄酒,更多是从国外采购,或是到香港的免税店购买,绝对不可能跑到厦门去消费。相反,近两年厦门进口的葡萄酒数量是很多,但是却以低端为主。

全国性大商极少

     在深入了解泉州市场前,记者以为这里必定会有辐射全国的进口商。因为泉州靠海,古代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古代第一大港,具有悠久的海上贸易历史。并且,泉州今天也拥有亿吨大港与出口加工区,具有培育出辐射全国的进口酒商的硬件基础。

但是,罗松玉指出,在泉州,针对全国市场的葡萄酒进口商数量极少,进口型大商更是几乎没有。许多本地酒商,针对的市场仍局限于福建省内。

罗松玉告诉记者,在福建,辐射全国市场的进口商主要集中在厦门。泉州几乎没有针对全国的进口商,还是由于泉州并没有这方面的商业氛围,没形成集群效应。但泉州并无此种氛围。因此,一些葡萄酒商做大后,也更愿意到厦门、上海这类城市去。罗松玉拿出自己的名片秀给记者看:尽管我们是一家在泉州起家的葡萄酒进口企业,但由于近年开始着手开展全国市场,我们也到上海去注册了一家名为上海腾鸿酒业有限公司的贸易公司。

程润泽也以自身举例道:在福建省的数据中,我公司的进口额是零。因为我们所有的葡萄酒都是通过珠海、上海等地进口。影响我们这样做最现实的原因,则是物流问题。

“其实泉州发往全国各地的物流体系还较为完善,据我所知,泉州本地生产的服装鞋帽发往新疆喀什都只要8天时间。但从海外发往泉州港的葡萄酒货柜,却不得不在香港、上海、天津等港口转关,直接拉长了物流时间。”程润泽告诉记者,“其主要原因是葡萄酒运输条件比较娇贵,泉州当地又没什么大商,不可能有物流公司愿意为谁专门开一班用于运输葡萄酒的船,运往泉州。”

泉州港历史上曾是中国第一大港

渠道集体下沉,竞争激烈无序?

尽管泉州本地的酒商规模普遍偏小,但据一名当地酒商透露,这些酒商之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

据福建中钜酒业总经理林育民介绍:由于市场门槛不高,前几年市场飞速发展期间吸引了许多人进入葡萄酒圈子。但从2012年底开始,许多酒商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不甘于原来的位子,开始重视终端,但事实上却粥多僧少。你能想象很多人抢一个馍的局面。

“由于利润很薄,酒商要盈利,便不得不冲量,但冲量需要建立销售网络、融资,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大环境不佳,融资不易。因此,酒商要建立渠道,便有空子就到处钻,有的甚至开始发掘终端消费者作经销商,通过私人朋友圈、关系圈扩大销量。但这些做法,都是比较低端的做法。还需要为不多的销量、很薄的利润去公关、送礼、开酒会、不断跟进,十分辛苦,又不得不做。形成恶性循环。”林育民告诉记者。

对于竞争激烈无序的现象,陈润泽则认为全国各地都有,相反泉州市场还不算突出。他说:“泉州的企业家多奉行中庸之道,比较保守,不会拿血汗钱去拼价格。但有可能拿3000块钱请一个1000块钱消费力的人吃饭。但这样做可以赚取更多的人气。”

程润泽指出:由于泉州的民营经济发达,长期做酒的企业,不仅在政府团购,在流通、批发、商超、夜场等多个渠道都有很好的资源,因此三公禁令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