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万独特的经营之道 做酒就是做文化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中黔酒业董事长王运万个子不高,开会时会戴上一副黑框眼镜,讲起话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很有企业战略家的派头。有人说他比较儒雅,有人却认为他性格倔强,像赤水河边一块坚硬的小石头。

这块“小石头”却是一块非常有能量的石头,在他的带领下,中黔酒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第一流酒企。他个人也获得了众多荣誉,如CCTV2中国青年创业榜样、2010年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贵州省第五届创业之星、贵州青年创业就业导师、贵州省酒业协会副会长等等。

王运万心中有着伟大的梦想,他正在不断奋斗,带领中黔更上一层楼,力图在中国酒业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创立中黔

王运万1976年出生于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尚礼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鲁班镇靠近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习惯,从小王运万耳濡目染就知道如何去酿酒。王运万经常笑谈“我是从娘肚子里就闻着酒香长大的。”

1996年王运万高考考入了贵州经济学院的营销与经济管理专业。王运万对专业的东西都学的很熟,1998年大学一毕业,他就跃跃欲试,到中国人寿保险仁怀分公司做起了业务员,他希望锻炼自己。在保险公司只干了七八个月就当上了营业部经理并带了60个人的销售团队,但是王运万感到保险行业不适合自己,没有大的前途。

随后他从保险公司离职,进入当时仁怀的一家酒厂做业务员。一进入酒行业,王运万才感到如鱼得水。此时仁怀的酒厂都还是秉承着“坐商”的观念,坐在仁怀等着客户上门,自己不到贵州以外的地方去推销,很多酒厂连销售部都没有。而王运万独具慧眼,认为必须走出贵州,到全国市场去闯荡。由此他天天都处于销售业务前线,经常辗转于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到处去推销酒,与各地的经销商打好关系。

王运万确实是做营销的料,只用了短短几年,他率领的团队销售额就大增,一度占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面对这样一个销售成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企业老总也想对王运万委以重任。

但王运万此时已经有了自己“单飞”独创一片天地的想法。从进入酒业的1999年以后,王运万就尝试在自己酿酒。2003年1月,他正式注册了黔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出任董事长。为什么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叫“黔国”,王运万有自己的想法,他平时喜欢读些诗词,关于茅台的很多诗他都能背。他特别喜欢清代大诗人郑珍的名作《茅台村》,其中有一联:“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清代中期仁怀地区的酒业、盐业状况。王运万对这句是反复涵咏,既然茅台村的酒在“黔人国”如此出名,那自己的企业就叫“黔国”吧。

这一时期,他在茅台镇岩滩村青杠林村民组沙子河沟兴建了厂房,此时只是烤基酒,做一些销售,但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到2008年,王运万觉得时机成熟,便开始打自己的牌子,用“黔国酒业”的牌子去参加糖酒会。

不过这一时期,王运万虽也推出了自己的酒品牌,但做的还不是非常好。企业的一部分利润是从给其它的酒贴牌代工上得到的。这并不是王运万想要的,他需要创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在中国酒业留下自己的名字。他时时刻刻想着创立酒品牌的事,他认为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管理。“黔国酒业连三流的企业都算不上。“为了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王运万力主建多个酿酒基地,2011年7月又斥资2.5亿进驻仁怀市坛厂经济开发区。

在品牌思维的指引下,2013年1月,王运万成立了“中黔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做品牌上。王运万对酒都媒体传播中心记者说:“我们想做自己的品牌,但怎么走是一个问题,是走传统模式,还是去嫁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思路,我认为很难成功。我认为企业做品牌的根本在人,传统的品牌营销去建渠道去打广告,是劳民伤财,不一定有多大作用。我认为酒的品牌不光是靠广告,品牌是喝出来的,关键是酒的品质。”

在王运万的带领下,现在的中黔已经是仁怀市的规模企业之一。王运万告诉酒都媒体传播中心:“中黔是仁怀做贴牌比较成功的一家,是十朵金花之一。中黔目前有三百多口窖池在生产,我们在不断地投料,投入资金,购买机械。”

记者在中黔酒业位于仁怀市坛厂酒业园区的生产基地看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记者参观了中黔基地里长240米、宽18米的“地下恒温储酒库”。酒库共六层,有三层位于地下,每一层都摆满了一坛一坛的原酒,一坛就是一吨,共可以储藏原酒三万吨,站在酒库的一头几乎看不到尽头。

王运万笑对记者说:“这就是中黔的实力,但这只是一部分。未来我们还要建更大的基地。”

_baidu_page_break_tag_

独特的经营之道

为什么中黔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对此王运万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中黔能够有今天的规模,首先是因为有职业道德,能够做的比别人好。其次我们诚实守信,不诚信,就没有人跟我们合作。第三也是我要求自己和员工要有插队思维。

王运万很讲求职业道德,他说:“比如我在原来工作的企业,虽然当时我率领的团队积累的客户资源已经占到了企业的一小半。但是我自己出来单干,几乎没有将一个原来的客户拉过来。挖墙脚的事情我是不做的。这一点连原来的董事长都对我评价比较高。我靠自己的职业道德让别人接受我!”

讲起插队思维,王运万很有感触。他说:“我对插队思维很看重,这源自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小时候我帮父母到烟草局去卖烟草,要排一两天的队才能排上。我就在那等,而有关系、有办法的人,一去就能卖掉。我印象很深。还有就是我原来读书的时候,到食堂去打饭,也要排队,我个子又矮,总是排在后面,等到我打饭的时候,饭菜都凉了,好菜都没有了,所以必须要有插队思维。比如让高个子的同学帮忙去打饭。”

“当然了,插队思维一定要合理合法合道德,不能去打架,不能去做坏事。”王运万强调说:“市场经济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没有插队思维,很多人都会饿死。”

依靠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插队思维”,王运万在中黔酒业的营销上想出来了一系列的好点子、新点子。比如2011年3月,在2011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现场,王运王让200多位身着苗族服装的女孩,将200多张纸板广告牌举起。当时茅台酒正在涨价,王运万就在广告牌上写上:“茅酒涨价喝什么?喝黔国茅酒!”

王运万对记者说:“茅台在涨价,不过我说的是茅酒,我通过这种广告形式,傍了一次大款,很快就把黔国酒业的牌子打响了。”

在这种“美女营销”思路基础上,2013年王运万又搞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宣传。在当时贵阳的酒博会上,王运万招了三四百个姑娘,让他们穿着绣有中黔集团标志的衣服。当时酒博会总共有七个馆,中黔的人往公共的地方一站,在那里喊“中华之美,黔酒之醉。中黔集团欢迎你!”

“你想想三四百个姑娘在那里整齐划一地喊‘中黔集团欢迎你’,这是怎样的效果。当时酒博会的公共地带被我们占满了,很多人都知道了我们中黔集团。”王运万对自己的策划比较得意。

“在营销出奇制胜之外,酒的品质是关键。”王运万说:“我赚的是良心钱、品质钱、诚信钱。比如有销售商到我这里来说要买浓香型的酒。我说我没有,我这里只有酱香型的酒。因为我只做酱香酒,我不能不讲诚信,更不能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伤害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了推动中黔酒的品质,王运万非常强调“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酿酒,用科学的方法来调制酒。为了加强科学化酿酒,王运万特地去江南大学拜著名发酵工程专家徐岩教授     为师。徐岩教授对发酵工程、酿酒科学、酶技术深有研究,在微生物酿酒科学与酶技术领域曾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曾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酿酒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等。

谈及自己这个学生,徐岩教授认为,运万作为一个青年企业家,能够意识到微生物酿造科学对酒行业的根本影响,这是很有见识的。

为了提升中黔的科研实力,中黔集团已经对接了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成为该中心的一个研究基地。“此外我们中黔自己也要成立一个研究所,要有研究人员,要为中黔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王运万说。

_baidu_page_break_tag_

做酒就是做文化

王运万做酒有着独特的思路,他认为:“做酒就是做文化,中黔就要体现文化。”按照《仁怀市白酒工业旅游参观的遴选标准》,王运万要开发一个日参观接待量达1000人,以酱香文化及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的酱香型白酒博物馆。

目前王运万正在坛厂基地建设办公综合楼和职工住宿楼各一栋,而酱香型白酒博物馆就位于办公综合楼的一楼。记者在中黔的综合办公楼中看到无论是会议室、员工办公桌,还是四周的墙壁,都有鲜明的古典装饰风格。如果不是一些展示架上摆满了中黔的各种酒、各种获奖证书,参观者根本感觉不到这会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

至于办公楼一楼的酱香型白酒博物馆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王运万心中已经设定好了博物馆图纸,他准备要用实物形式把白酒制作流程一层层展现出来,要让参观者感受到真实的白酒生产,同时要建一个酱香型白酒体验馆,让参观者进来体验白酒的生产与消费,还要建一个历史名酒拍卖中心。

谈及中黔的未来,王运万感触更多。他说:“说到野心,谁都有野心。我要想要五百年后乃至更长远的中国酒史上留下‘中黔’的符号。我要做酱香型白酒的传承者,坚守生态,传承传统工艺,要在酱香型白酒行业树一面旗帜。”

对于如何来树这面旗帜?王运万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他说:“我是酱香白酒业第一个提出做庄园文化的。2010年我就说酱香酒要走波尔多文化。但我恰恰又是很晚近才做酒庄的。因为我做的酒庄跟他们不一样。我是按照唐、宋、元、明、清的风格来建酒庄的。我的庄园应该是集旅游与产业为一体的,里面的建筑风格必须古典的、唯美的。比如唐庄,从窖池,到工具,到工人服装,到建筑,都是用唐代的风格;同样宋庄就用宋代的风格,连生产车间的音乐都是宋代风格的。因此,无论是唐庄的酒,还是宋庄的酒,都要体现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是真正的用传统工艺酿造出来的酒,做真正传统的、生态的、亲民的酱香好酒!”

谈及他的庄园文化,王运万豪情满怀,他说:“我的计划很宏大,其中需要政府的帮助,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怎么样才能让酒文化彰显出来?我打算要围绕几座大山再建几个基地做庄园,要在大山之巅打造一座亚洲最大的酒神雕塑,让大家都来朝拜,要做成中国白酒文化的精神圣地。我们现在中国人不缺钱,缺的是文化,缺的精神,缺的信仰。中国的酒业从业者加上白酒消费者有几亿人,我力图要打造酒神信仰,为白酒业找到一种灵魂性质的东西。”

“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下沙的时候,我要在山顶上搞酒神祭奠仪式。我希望能吸引很多中华儿女、白酒从业者来这里祭拜,感受到白酒文化的魅力,让他们觉得来这一趟不虚此行。同时,在山脚下我要建造相应的配套设施,除了唐宋元明清庄园,还有如培训中心、白酒展示中心、白酒科研所,甚至大学,要给参观者以灵魂的震撼。”王运万说。

此外,王运万特别强调,自己庄园的外围要建上一圈上万亩纯正的、绿色的、有机高粱小麦种植基地,集旅游观光为一体,“只有这样才像一个庄园,来我庄园的人要看到优美的环境,看到酿酒的工艺,更要看到中黔的文化,找到中国白酒业的信仰。”

除了做文化,王运万也非常强调做慈善,他认为任何企业都要做慈善,做慈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年,王运万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做着慈善。早在2006年,王运万还没有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家。当时他参加仁怀鲁班镇的一个座谈会,发表了“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主题演讲,并向母校仁怀四中捐赠了价值一万元的物资。此后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他积极从事慈善活动。比如2009年仁怀市文科状元熊青容考取武汉大学,但家中无力承担学费。得知这一情况后,王运万立即资助熊青容大学四年的学费,王运万说好人做到底,连熊青容大学四年的生活费也承担下来。

这些年王运万用于慈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资助贫困人口的各种捐赠已达几百万。王运万对此相当淡然,他说:“我做企业就是要为社会服务,自己有了钱,却不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不对的。我王运万能力有限,但我会尽力去做。”

王运万做的很多慈善媒体已有报道,也有很多慈善活动媒体没有报道。比如他每个月都会定期带着朋友、志愿者去敬老院帮忙、捐款捐物。王运万说:“这些小的慈善活动,可能不值一提。但是你去做了,就会感到灵魂的洗礼。去做了这些,人的精神境界会得到提高。通过做这些,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充实。”

总之,王运万这位青年企业家有着博大的胸怀、高远的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贵州的酒行业,改变社会,让酒变成文化与科学的载体。他希望中黔在行业中能够成为一面旗帜,而自己能够真正成为一位有大贡献的企业家。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