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士聊白酒:风风火火的全国评酒会为何只办了五届?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写下的诗句,抒发其对于他所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同时,也体现出酒对于伟大事业的推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共举办过五次“全国评酒会”,今天袁某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从古至今,酒一直是国民经济和国家税收的重要支撑。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经济千疮百孔,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为振兴酿酒工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1952年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评酒会。

本届全国评酒会由中国专卖实业公司主持,根据北京试验厂(后北京酿酒总厂,现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前身)化验分析的结果,从103种酒样里评选国家级名酒。


当时酿酒工业尚处于整顿恢复阶段,在艰苦的环境下,朱梅、辛海庭等评酒界老前辈,根据“品德优良”、“广受好评”、“历史悠久”、“具有酿造特色”等条件,层层甄选出四款白酒荣膺“中国名酒”称号,分别是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陕西西凤酒。

上述四大名酒,自此成为中国白酒四大基本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中,茅台代表的是酱香型,泸州老窖代表的是浓香型,汾酒代表的是清香型,西凤酒则代表着其他香型。

此次评酒会在全国引起强大震动,促进了酒类产品市场销售声誉的大幅提高,在酒企业中不但树立了榜样,而且各地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群众运动,全行业掀起了生产新高潮。


此后,国家又分别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举办了四次全国评酒会。首届“四大名酒”中的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蝉联了五届“中国名酒”称号,西凤酒蝉联了四届,它们作为标杆引领着整个白酒行业发展。

五次全国性评酒会,完全根据口感和品质评出名酒,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评比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但为何1989年举办的第五届评酒会,竟成了“后无来者”的“绝唱”呢?咱们接着聊。


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在各酒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全国评酒会的含金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为保护“中国名酒”这一称号的权威性,国家毅然决定停办全国评酒会。因此,1952年“四大名酒”已成“绝唱”,是全国白酒行业不可复制的巅峰。

袁某曾经想过,如果可以回到1952年参与首届评酒会,从事这样一件严肃而光荣的工作该多好。但《星际穿越》里描述的只是假想,时间是无法倒流的。

好在,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些许弥补袁某这个遗憾——下个月19日—21日,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联合“1952年中国四大名酒”企业——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酒,代表白酒行业纪念“中国白酒扬威世界100周年”的名酒收藏拍卖活动,将会在泸州乾坤酒堡举办。届时,四大名酒企业将拿出珍藏60余载的陈年原酒,供各位嘉宾品鉴和拍卖。

本次活动,袁某是一定会去的,希望有机会和诸位见面,我们共同来品鉴“四大名酒”陈年原酒的时光魅力。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