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布斯耶酒庄(domaine de l’Arbousier)的葡萄园中,少庄主尼古拉斯(Nicolas)谈到这片土地能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原因,在他看来,还在于传承。
他告诉我们:“酒庄所在的土地从1235年后便开始种植葡萄,迄今已有近800年酿酒历史。我的家族在1943年购买了该酒庄,迄今也经历了四代传承,并逐渐扩大,积累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推动着这个家族式酒庄的健康发展。
“传承”——唯心还是科学?
对此番感概,笔者听上去尤为熟悉。笔者在以往所接触到的不少旧世界酒庄中,津津乐道于家族传承者不计其数,不少庄主类似于中国的皇帝,为酒庄经过一代又一代传到自己手中感到骄傲自豪,并深信世界会因时间的积淀而逐步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改变。因此只要好好酿酒,不需要刻意在市场营销上作出太多改变与让步。
在此之前,笔者说实话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哲学,有时听到较为极端的“传承说”,甚至觉得这过于唯心主义。但在此次“亲密接触”后,笔者不得不承认这种唯心主义,其实是可以同时用哲学与科学的理论去论证的。
以阿尔布斯耶酒庄为例。经过无数代的更迭,这家酒庄的营销模式在传承中已悄然发生改变。尼古拉斯将拥有一千年历史的法式石头建筑改造成了酒窖与游客接待处,由他学习艺术的亲姐姐亲手装扮,让这座古老的石头房子摇身变成了葡萄酒主题的旅游景点。尼古拉斯还在葡萄园里建造了极具特色的两间树屋,可为最多13个人提供住宿。尼古拉斯骄傲地介绍,他们家酒庄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树屋的酒庄。
古建筑内的新生艺术品
至于这些创新的作用如何?尼古拉斯告诉笔者:“目前,每年有50000人来酒庄参观游览,葡萄酒通过这种方式,销售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50%。”在我们一行人停留酒庄的两个小时间,笔者发现就有三波人来这里购酒。
其实,这种做法,在中国各行各业也屡见不鲜,但无论是在长城还是外滩,笔者总感到现代商业的力量太强大,强大到压制了古老文化。但对于阿尔布斯耶酒庄来说,即便是创新,那些新的家具、艺术品,都可以与石头建筑和谐共存。
古老与现代,可以同时坚守
我们在当天造访的第三家酒庄——Mas des Tourelles,则更将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碰撞玩到登峰造极。这家从中世纪便开始酿造葡萄酒的酒庄,几年前在葡萄园中挖出了罗马时代酿造葡萄酒的设备。庄主将这些宝贝全部陈列在自家修建的博物馆,并在馆前开设可销售自家酒酿的小型超市。笔者感觉,不知庄主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家小型超市的摆货风格,也有些博物馆的风格。这酒超市与博物馆挨在一起,甚至让我有心存敬意之感。
酒庄告诉我们:在挖出这些古罗马人酿酒的宝贝之后,酒庄每年都会举行酿酒节,我们会请人们穿上中世纪人的服装,用坛子酿酒、用脚踩葡萄、在给葡萄酒配以香料,以最原始的中世纪方式酿造葡萄酒。庄主把这些场景让专业制作团队拍摄下来,做成了一部宣传片。最有意思的是,这种方式酿造出的葡萄酒,庄主还会将他们精美包装,拿出来销售。
笔者觉得,这庄主真是个极富创新精神的人!除了这款古老方式酿造的葡萄酒,他的很大一部分产品同样不按常规出牌,而是根据自己的思路,酿造了许多不按法定产区要求的混酿酒,譬如加入蜂蜜的半甜型干红,颇具特色的利口酒,还有远赴加拿大做的冰酒……但难能可贵的是,庄主虽然玩酒玩到痴狂,却丝毫未因此而失去理智。在谈到葡萄酒营销的问题上,他全然没有许多中国酒商与葡萄酒谈恋爱的性格,相反非常之专业和理智。当笔者询问这些酒的国际贸易销路时,庄主表示他在亚洲只把这些酒少量卖到日本,目前暂不考虑销往饮酒文化尚不成熟的中国市场。
用古老方式酿酒的坛子
此外,虽说酒庄拥有古老的酿造技术并以此进行营销。但当我们来到酒庄,庄主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的,却是他们为提高产能新建成的现代化生产线。这庄主可以在古老与现代、情感与理智间任意转换,让这些元素在一个地方和谐共生。让笔者尤为惊叹。现在想想,究其原因,兴许正是因为“传承”的积淀。笔者想到最简单的道理:只有通过一代代的亲密接触,亲身去了解到自己酒庄的特色,才可以对它从爱变成了解、信任、关心——就像从恋爱到夫妻那般。有了这些基础,庄主才可以自然而然地在此之上总结出更加合适且更易成功的进步法则。从这来看,时间,正是和谐共存的基础。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