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为奥运喝彩,致敬每一滴努力

糖酒快讯 + 关注 2016.08.02

距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还有4天。回首历届奥运赛场上,精彩的比赛过程固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比赛结束、冠军诞生的瞬间才是赛场中最动人的巅峰时刻。赢得胜利的运动员或咆哮,或微笑,或泪流满面……那些情绪的爆发是对比赛胜利的庆贺,对超越自我和对手的感慨,对成就伟大的欣慰。然而欢呼并不是全部,在这巅峰瞬间的背后是无数汗水的浇灌和艰苦训练的积累。在奥运赛场上,没有不劳而获,那些许的“更高、更快、更强”都来自训练场中千万遍枯燥的重复。流汗流血,忍受枯燥,克服伤病……运动员们付出一切,只希望在赛场上将人类身体极限拓展分毫。当我们为奥运冠军喝彩时,也向运动员每一滴汗水和努力致敬。

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企业,只有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基业长青。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这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有着巨大的契合。

四特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成长史。四特酒的历史渊源有数千年之久。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火动乱,樟树酿酒业日益箫条,只剩下少数几家酿酒作坊惨淡经营。到解放前夕,四特酒的生产几乎中断。解放后,政府重视挖掘和恢复传统名产,国家对“娄源隆”酒店实行赎买政策,1952年国营樟树酒厂正式成立,开始着手对四特酒进行挖掘和研制。

四特建厂之初,由于设备极为简陋,工人的劳动强度极高。“夏天一身水,冬天一身汗”便是当时酿酒工的真实写照。尽管如此,四特人并没有放弃。工人们靠着“酿出好酒为人民”的信念,历经5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在1958年试验成功,酿成了完全符合传统风味和质量的四特酒。随着新厂房的建成,酒厂1959年开始大量生产,达到年产100吨的能力。同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酒厂注册“望津楼”商标。

量产恢复后四特并没有止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酒的质量和改善酒的口味,20世纪60年代,厂里委派几位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对四特酒的酿造工艺持续多年,进行了多次改良。首先,通过引进和培养多种菌种,制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特有的四特酒酒曲,使四特酒的香味当中融合了多种特种芬芳;然后,酿酒师傅们通过考察和研究,又对传统的砖酒窖进行改造,采用江西特产的红赭条石垒造酒窖,建造了独特的红石酒窖。此后,四特的酿酒师又通过挖掘传统工艺、考察外部工艺、研究新兴工艺等多种方式,从制曲到勾兑等各个环节对四特的酿造工艺进行了多次改进,最终形成了现在四特酒独有的酿造工艺:以整粒大米为原料固体发酵,麦麸、面粉加酒糟做大粬,使用红赭条石做酒窖。随着四特酒品质的不断提高,四特真正成为群众喜爱的名牌产品之一。

四特酒的成功复兴,离不开历代四特人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作为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的四特酒,为助力中国国家队出战里约奥运会,将在优酷、凤凰两大主流网络媒体投放奥运专题广告,为里约奥运中国代表团加油鼓劲。为奥运喝彩,致敬每一滴努力。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