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其酒类消费时分惹眼,零几年上海市各类酒的人均消费量高于全国平均值,达到了50公斤。近年来,由于上海的特殊魅力,上海流动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消费潜力和空间,使得过去不看好上海白酒市场的企业纷纷开始抢滩沪上。
(经销商签到)
目前上海市场白酒种类繁多,贵州酒、川酒、徽酒、豫酒、鲁酒等几大家族旗下的品牌无数。但上海白酒消费只占了整体酒类消费的极少部分,啤酒、黄酒、红酒、白酒所占份额分别是4:3:2:1。是何因素制约了上海的白酒消费呢?
高端白酒:几家欢喜几家愁
五粮液经过多年的努力坐上了上海白酒市场的王座,每年销售额十多亿元,茅台在上海的表现则略逊于五粮液。其次,200多的剑南春、水井坊和国窖·1573虽比不上老大、老二,但也慢慢有了起色,除此之外其他高端品牌在上海都无立足之地。
中端白酒:整体困境
中端酒比较出色的是五粮液子品牌五粮醇,它算的上是上海中档白酒市场的风向标:五粮醇的走量增大,上海中档白酒整体就进入了旺季,五粮醇走量减少,上海中档白酒也就进入了淡季。除此之外的其他品牌,谁的活动力度越大,谁就有可能越多一点市场占有额。
低端白酒:逐步退场
低端酒在上海就比较惨了,只有在超市或是便利店才能买到双沟、绵竹大曲、沱牌、二锅头等少数几个品牌。总结来说就是品牌少、机会小,销量浮动小。近几年低端的黄酒将上海划为了重点市场,低端白酒品牌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会更大,如果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未来上海白酒市场,低端白酒的品牌很可能会逐步退场。
(讲师高学生授课)
面对如此背景下的上海市场,经销商应当如何应对呢?今日九石(新食品)大讲堂携手金牌讲师高学生和上海龙川酒业走进上海,在产品如何提高销售与在场经销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高学生认为对经销商而言,终端销售的意义不在于创造销量,而在于增加你的经营主动性、竞争实力和谈判筹码。
1、铺货量和生动化的提升可以引导消费,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产品流速,批发商的货才下得更快;
2、市场信息更灵敏,占有终端售点更多的货架和资金,你才能有效的遏制竞争;
3、和厂商的谈判筹码更多,从而可以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垄断经销权);
4、增加竞争优势在批发商之间的市场角逐中独占鳌头。
更多精彩内容,小编将持续为您报道~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