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清朝年间,大儒郑珍路过仁怀,被这里的山山水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感染,发出如此感叹。在国内,“云烟贵酒”的说法深入人心,谈到贵州,自然想到贵州的美酒。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五张名片”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酒作为第一张名片显示了其在整体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随着贵州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促进旅游和酒产业相结合,成为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一。于是,酒旅一体化发展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重要“引擎”。以遵义仁怀为代表的贵州酒主产地,深度结合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酒文化,大力推进酒旅一体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依托历史文化,开启全域旅游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国酒文化犹如赤水河畔一颗璀璨明星,煞是惹眼。
仁怀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走廊,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产地,历史上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也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三渡转折之地。国酒文化、长征文化、盐运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云帱山森林公园、盐津河大峡谷、吴公岩风景区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现已开发出盐津河度假区、茅台旅游区、赤水河吴公岩旅游区3大旅游区,60处旅游景观景点。被列入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堪称“活化石”的传统酿造技艺,加之不可复制的气候和独树一帜的健康品质,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国酒茅台和特色鲜明的酱香仁怀。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建国后成为规格最高、彰显高贵的国宴酒、外交礼仪酒,再到如今“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榜首,无不彰显国酒茅台的优雅气质和独特“身份”。2015年4月,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刚到仁怀把脉仁怀市旅游产业发展时表示,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唯一性“找魂”,并延展产业链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茅台品牌的唯一性,其潜力价值非常巨大!
依托酱香白酒的品牌影响力,仁怀把“酒”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酒”文化旅游上做足功夫。“十二五”期间,仁怀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把“酒”始终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速发展国酒茅台工业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并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仁怀累计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长23.2%。
该市做足“酒+旅游、农业+旅游、城镇+旅游、现代服务+旅游、园区+旅游”五篇文章,产业结构围绕旅游调整、城市建设围绕旅游规划、道路交通围绕旅游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旅游保护、消费产品围绕旅游开发、第三产业围绕旅游发展、文化建设围绕旅游包装、品牌形象围绕旅游打造。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景观、旅游星级景点、乡村旅游进行升级改造和布点规划,完善以茅台酒镇为核心的工业文化旅游景区功能配套,努力建成一批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养生为主题的景区景点,精心培育山地旅游业态,促进酒旅、农旅、文旅、商旅、城旅深度融合,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仁怀的雄心,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业占全市GDP的6%,占服务业的20%,力争把茅台酒文化打造成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把茅台古镇打造成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国酒文化之都、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打造国内外“酒”+旅游名片城市
赤水河旅游公路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将赤水河打造成休闲、度假、体验式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将赤水河流域打造成千亿级的旅游产业带。
如今,走进茅台镇,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台酒厂新大门、白酒一条街、1915广场、杨柳湾商业街,灰色飞檐和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石板路,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祭酒台上,世代传承的酒道礼仪庄重肃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阴凝结于酒的智慧让人感慨;茅台酒厂内,神秘的生产工艺让人流连忘返……
茅台古镇的建设,打破了仁怀景区景点“群龙无首”的局面。在做大做强工业旅游的同时,仁怀积极转变思路,聚焦现代农业园区主阵地,通过实施“农旅一体化”战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大力开发美丽乡村度假游、田园风光休闲游、自然景观娱乐游,探索出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新路子,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并重的结构转型。
全市将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科学布局旅游功能区,分别划分为:怀中醉美文化旅游汇聚区、怀南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怀北酱香酒文化旅游区,实施“五马河旅游度假区”、“苍龙草木年华乡村旅游区”等4个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带。引资建设云天湿地公园、李村湿地公园、温泉小镇、云帱山森林公园、银湖空港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一张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展现了仁怀市旅游业提速发展的缤纷与活力。
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井喷式”增长
从仁赤高速仁怀站驱车往仁怀市区行驶,一条长6.7公里的中茅大道两旁花繁叶茂、层林尽染。这是2015年由茅台集团和仁怀市政府共同斥资4.3亿元打造的中茅生态旅游文化走廊。为了给游客营造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仁怀市委市政府打出旅游配套服务的“组合拳”,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购”起来、“娱”起来。
在贵阳工作的仁怀市民熊俊深说,前几年,他陪一位广东朋友来仁怀旅游,两人坐了6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抵达仁怀,一路舟车劳顿,真是尽兴而来扫兴而归。如今,随着仁赤高速、茅坛快线建成通车,昔日三不沿的内陆县市,形成了连接周边县市的1小时交通圈,茅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预计今年12月首航。大交通的改善,成为仁怀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为让游客住得舒心,仁怀突出功能配套,夯实旅游承载基础。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特色化”标准,高端打造茅台国际大酒店、星辰尊悦大酒店,建设杨柳湾、茅台人家、茅台印象等一批星级酒店、特色酒店、主题客栈等,全面提升天豪、国酒门等20家酒店。围绕核心区景点高标准建成停车场9个、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旅游公厕20座。同时,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进行系统布局。
在遵赤高速公路的仁怀服务区,“中国酒都名酒汇”里面白酒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5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吸引并精选了仁怀境内茅台、国台、钓鱼台、酒中酒、汉台等30家名优白酒企业600余款产品加盟入驻,交易额近2000万元,吸引消费者10万人次。
“酒”是仁怀的特色产品,为让游客带回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仁怀打造了集交易、品鉴、观光等为一体的全套式商业综合体,并综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精心设计打造了集白酒文化体验、名酒品鉴、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仁怀酱香酒交易中心、仁怀天天酒博会、仁怀名酒汇、茅台白酒一条街等白酒营销平台,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名酒先行”。
项目引领,品牌开路。目前,全市完成茅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10个、国酒文化旅游区项目5个、赤水河文化旅游带工程项目3个、泛盐津湖文化旅游景观带工程4个、红色乡村旅游示范带工程5个、旅游接待宾馆等基础设施项目8个,生态文化旅游带实施项目35个。在仁怀,酒产业不仅仅是一项传统产业,以酒产业为引领,结合原生态环境,带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多民族特色产业形成“酒+旅+农”产业链,正引领着仁怀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