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白酒市场较不景气的情况下,贵州白酒业却气势如虹,创造佳绩:以全国3.3%的产量、9.4%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全国32.5%的利润总额、19%的税金总额。
贵州白酒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贵州省质监局9月7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此问题进行了解答。贵州白酒业能在全国独树一帜,靠的是以工匠精神强质量、以现代技术保品质、以创新精神做品牌、以百姓口碑赢市场。
“好山好水出好酒。”贵州是美酒之乡,在延绵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底蕴。文献记载,贵州产白酒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汉武帝盛赞贵州白酒:“枸酱酒、甘美之”。元明以后,特别是清代三百年间,贵州白酒誉满天下,清初的著名小说《镜花缘》里就有详尽描述,清代学者、诗人郑珍更赞誉道:“酒冠黔人国。”20世纪初,贵州白酒就以过硬品质、良好口碑享誉海内外,贵州白酒业也逐步成长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白酒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台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全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充分运用标准化、认证、检验检测、地理标志保护等质量措施,提升“贵州白酒”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及质量管理部门的强力推动下,贵州高度重视白酒标准的制修订,以标准引领质量的提升。2011年以来,共发布贵州白酒地方标准21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发布团体标准10项。其中,贵州主导编制的国家标准《酱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被贵州、四川、湖南、山东、广东等地400多家企业宣称采用,该标准同时被作为全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依据,为第三方检测技术机构提供了检验和判定的依据,被检测机构广泛采用。标准的使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使贵州白酒产品品质一直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
认证给消费者传递消费信心。贵州白酒坚持纯粮酿造,高粱、小麦是白酒酿造的重要原材料,对白酒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我省知名白酒企业都坚持使用经过有机认证的高粱、小麦。统计数据显示,为我省有机白酒加工提供原料的有机高粱和有机小麦在省内的种植面积达7.4万余公顷(112万亩),认证产量28.7万吨。
检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为确保白酒品质,贵州高度重视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贵州产白酒进行检验检测。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监督检验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它拥有贵州省内最先进的酒类实验室、转基因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感官品评实验室,具备1400余项检测能力,覆盖酒类及加工食品所有大类,在各级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质量安全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贵州白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科技护航者。
贵州高原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给酿酒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历史悠久的酿酒业。为彰显黔酒特色,贵州积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目前已有贵州茅台酒、黄果树窖酒、惠水黑糯米酒、金沙回沙酒、习酒、鸭溪窖酒等6个酒类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保护。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品牌是产品的信誉,是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白酒生产大省,贵州在大力巩固和提升“国酒茅台”品牌地位的同时,加快各个层次的品牌建设,形成了以“国酒茅台”为旗舰,习酒、董酒、安酒等一大批品质过硬、口碑良好的名牌产品为梯队,酱香型、董香型、浓香型及其他香型共存,高中低档产品并举的贵州白酒发展新格局,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赢得了市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