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酒文化解码:世界白酒看中国 中国白酒看贵州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贵州,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的避暑胜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的酒文化。

得天独厚的酿酒自然条件和酒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酿造出了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一系列的中国优质白酒品牌,成为了贵州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在贵州,酒是宴会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生活调味;它浓缩的是贵州各民族的款款深情,浓缩的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技艺传承,浓缩的是贵州地域文化的历史沉淀。

丰富的民间酒文化

酒,在贵州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交等方面,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对于他们,酒绝不是一种单纯的饮料,它是贵州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相融合,并经漫长岁月“发酵”、“蒸馏提纯”出来的玉液琼浆,亦是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载体,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令人陶醉的黔酒文化。

贵州是名符其实的名酒之乡。特别是茅台酒,它同古老的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对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除国酒茅台以外,还有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金沙回沙、鸭溪窖、酒中酒、国台、茅台王子、百年糊涂……

悠久的酿酒历史

贵州的酿酒起于何时?

据现有资料,可知早在二千一百年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无处不飘美酒香。据文献载,当时,贵州一带就生产一种拘酱酒了。

汉代,贵州的酿酒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史载,汉武帝曾品尝过古仁怀产的酒而大加赞赏。

南北朝时期,这里已能酿出酒精浓度较高的酒。

隋唐五代时,又出现一种“女酒”。古代是指煮酒的女奴,后渐渐为酒之名。

宋代,朱弁《曲淆旧闻》就记有当时的二百种名酒。而产于今贵州一带的“牂牁酒”和“风曲酒”已颇负盛名。

元明以后,特别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在清初的小说名著《镜花缘》里,记有当时全国的五十余种名酒,其中就有贵州的苗酒和夹酒。关于苗酒,乾隆《贵州通志》说,主要产于都匀府各属,为苗族、布依族人民酿造饮用,它“色红而味醇厚”。李宗(日方)《黔记》说,夹酒以粮食为原料,“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其它如钩藤酒、刺梨糯米酒等也各具特色。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仁怀“茅台春”、“茅台烧”,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发展成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贵州的名酒,不论是数量和质量,还是风格和特色,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真如清代学者、诗人郑珍所赞誉的:“酒冠黔人国”。贵州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名酒之乡。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贵州美酒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独特的自然气候,几千年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黔人善酿”的美名。闻名中外的国酒茅台,就是产自于有“贵州美酒河”美誉的赤水河流域。

“好山好水出好酒”,举凡世界产好酒之地,无不是绿水青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之地。这,从国酒茅台、习酒、珍酒、董酒等贵州优良品质白酒,早已给出了无懈可击的佐证。

十万大山绵延起伏的贵州,位于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这里终年青山苍翠,河湖密布,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质的水源,加上黔千年世代传承的传统酿造技艺,成就了贵州酿酒业的兴旺发达,也铸造了贵州白酒的卓越品质与健康属性,同时也成就了贵州白酒业在中国酒业经济版图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

酿酒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的论断童叟皆知: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

茅台镇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绝佳条件。据茅台集团科研人员初步分析,至少有100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茅台酒的主体香——酱香的生发形成。

独特的,还有这里的地质构造,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茅台地区的地质,从整体上讲,属浸湿构造类型。其地层由侏罗纪、三叠纪、第四纪等组成。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沿赤水河呈环带状。因岩石质地比较松软,易风化,故赤水河地貌以陡坡深谷示人。

站在茅台镇制高点眺望,满山紫红色的土壤入眼来,专家把这种土壤称作紫色砂页岩,它是海拔高度、岩石冲击后成土母质以及雨水冲刷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覆盖于地表,约50公分厚,酸碱适度,富含多种有益成分:有机质1.5%左右,呈多粒状结构,易溶解、吸收;碳氮比8-9,质地中性;盐基饱和度约70%-80%,中性至微酸性。

这种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高,土壤松散,孔隙大,渗透性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融入大地奔向赤水河时,在被层层过滤、吸收、转化中,不仅还原为清甜可口的天然山泉,还顺便带走了土质中的多种有益矿物质。

这样的水,就是酿造茅台酒的血液。

悠悠赤水河,沿途深山峡谷切割的地貌,赋予它狂放不羁的个性。上世纪70年代,一句周总理的关切:在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使它成为目前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未受梯级电站影响,不受工业污染的原生态自然河流。

而共饮一江水的人们,沿河而作,把这条河聚变为中国的酒核,酿造出了以茅台酒为首的大小数十种名酒,占据中国名酒的60%。若以白酒的中国地理来定坐标,茅台镇无疑是轴心。

关键还是在于,只有茅台镇才能酿造出这巧夺天工的琼浆玉液——茅台酒。不能异地复制的事实,让人们只能转而求解这片土地的神奇。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微生物生长,千百年不息的酿酒活动延续了微生物的繁衍,一河赤水原始而灵动,还有当地独特的糯高粱物种,当所有酿造茅台酒的关键因素在这里环环相扣聚合在一起,才产生奇妙反应,生成了“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茅台酒。

贵州酒博会为全球酒业做贡献

作为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贵州无可复制的地理条件、微生物资源,成就了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和独一无二的酿造工艺,自古享有“黔人善酿”的美誉。

以酒为媒促进交流,以酒为缘深化合作,商务部与贵州省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应运而生。

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商务部和贵州省政府坚持举办高规格的展会,贵州酒博会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逐年提升:

2011年首届酒博会,26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区、市)、16个国家部委、5个行业协会、7个驻华使领馆、1854家企业、近1.2万名客商参会参展;

2012年第二届酒博会,近2万名客商参会参展,其中酒类参展企业1346家,比首届酒博会增加526家;

2013年第三届酒博会,有860多家境外参展商,涉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38个葡萄酒主产区和酒类消费大国及地区,占全部展商的55%,较上届增加30%以上;

2014年第四届酒博会,国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共7400余家,约1.8万人;

2015年第五届酒博会,共有国内外1687家酒企参展、9000余名采购商参会。

5年来,贵州酒博会累计有84位中外政要来黔参会,境外参展参会国家及地区181个(次);参展酒企6818家(次),其中境外参展酒企3632家(次),采购商3.5万人(次),签订酒类贸易合同11870个,贸易总额3784亿元,酒类贸易进出口总额28.3亿元。

5年来,酒博会累计签约投资项目1112个,实际落地资金3691亿元,引进华润、国台等酒企入驻贵州。今年上半年,酒类产业的增加值居全省产业之首,有力带动农业、物流、旅游、文化等关联产业加快发展。

第六届酒博会,着重突出“专业”和“开放”的特征,展会期间将举办2016促进消费增长与世界经济发展峰会、世界葡萄酒领袖峰会暨世界酒业经销商大会、世界酒业联盟2016年年会、2016“中国好民酒”网评大赛等主体活动。

“以酒为媒,借酒续缘。”——贵州将借助酒博会平台,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努力将中国白酒“金三角”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白酒产业核心区,为全球酒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