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顺鑫农业发布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97亿元,同比增长16.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5%。其中,白酒产业营业收入52.04亿元,同比增长11.97%。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定位“民酒” 加速全国化
公告指出,公司白酒产业,始终坚持“民酒”产品定位,积极贯彻“营销为龙头,科技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文化为底蕴”的发展方针,在行业的“寒冬”中保持了逆势增长。其中,牛栏山在“正宗二锅头,地道北京味”品牌定位下,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的目标初见成效,销售收入稳居行业十强,产销量位列行业前茅。
分季度营业收入占比:
公告指出,2016年,公司白酒产业实现了新突破,牛栏山新增湖南、江西、湖北、黑龙江、陕西五个亿元省级市场。
目前,公司已有10余个省级市场营销收入在亿元以上,外埠市场销售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网络营销渠道,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同比增长迅速;重点打造的长江三角洲市场,销售收入将近翻一番;牛栏山酒厂四川成都生产基地落成,辐射西南、西北地区;企业的泛全国化市场战略正迅猛推进。
营业收入构成:
同时,公告指出公司在白酒酿造与销售的优势。
品牌与文化优势:公司在发展规模、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技术优势:牛栏山酒厂具有华北地区最大的P2级微生物实验室,配有国内行业先进的科研设备,公司依托北京白酒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科研优势,积极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大幅提高了企业科研实力。
2017聚焦酒业 跻身白酒“百亿俱乐部”
对于2017年的规划,公告指出,2016年-2020年是公司“四?五”战略实施阶段,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和公司内部产业布局规划,未来,顺鑫农业将聚焦酒业、肉食两大主业,逐步剥离其他业务。同时,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动产业规模扩大、资产价值提升,进而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白酒方面,公司致力打造“民酒”中的“名酒”,实现百亿规模。以引领中国二锅头产业发展为目标,坚持以营销为龙头,科技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文化为底蕴的发展方针。
公告指出,通过品牌提升,市场推动,到“四?五”期末,形成以“牛栏山”为主导的全国化市场营销格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力争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白酒“百亿俱乐部”的“民酒”成员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产业并购,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扩张,将顺鑫酒业产业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多个种植基地、生产基地、自主白酒品牌子公司的酒业集团。
从产品线、市场布局释放势能
观察人士指出,牛栏山的最近两年的增速发展,主要来自于市场基础力量的释放。自2003年以来,牛栏山强调一直稳扎稳打做市场,做品牌,积累了强大势能。
最近两年,牛栏山在两个方面找准了释放点,将强大的品牌势能和渠道势能进行了释放。
1五大战略产品,释放品牌势能
在行业内开始关注大单品的时候,牛栏山却开始尝试品牌家族化发展,对原有产品线进行梳理和调整。2017年1月,牛栏山公布五大战略产品系列:
一、高端二锅头系列。其中的代表是经典二锅头(俗称黄瓷)和珍品30年二锅头(俗称绿瓷)。
二、传统二锅头产品。包括46度,52度牛栏山二锅头以及扁二。
三、牛栏山百年系列。代表产品包括牛栏山百年(在北京俗称三牛)和红色百年系列。
四、牛栏山陈酿,俗称“牛二”。
五、浓香型珍品牛栏山系列。
观察人士指出,在北京市场,牛栏山从来就不是大单品,而是全品项运作。其不少战略单品,在当地市场都有“小名”,也就是说,消费者自己给这款产品起了名字。这往往意味着市场接受了这款产品。
2市场布局释放渠道势能
2012年,牛栏山启动“1+4+5”亿元市场战略布局,对“一城两洲三区”进行了升级。具体内容是,即以北京市场为核心“1”,将天津、保定、呼和浩特、沧州打造成4个亿元市场;以山东、山西、河南、内蒙、辽宁5个省级市场为拓展点,培育亿元市场。这个战略非常成功,两年后,牛栏山销售业绩从30亿元,增长到41.2亿元,销售区域也逐渐向长三角、珠三角延伸。
2015年,牛栏山区域战略从“1+4+5 ”升级为“2+6+2”,销售收入也突破了50亿元,外埠市场已经成为牛栏山主要增长点。 第一个“2”北京、天津占据了1/3的销售量;第二个“2”,指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板块潜力很大,公司要全力拓展;6是6个重点市场,山东、辽宁、内蒙、山西、河北、河南市场。根据今天的年报,牛栏山已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