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五粮液发布2016年报,根据年报显示,2016年,五粮液营收245.4亿元,同比增长13.32%;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9.85%。
★高端酒持续上涨,中低端酒发力
根据数据显示,五粮液2016年营收来源主要为高价位酒,2016年,五粮液高端酒的销售收入174.2亿,同比增长12.31%。
在五粮液的三季报中,五粮液的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同比增加16.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加10.83%。
★掀起涨价停货潮
2016年,普五两次调整出厂价,从659元提到739元,并取消返利。五粮液的提价引发了2016年酒企的涨价潮,与茅台一起,带动了高端酒的回暖。
此外,五粮液还提出了全年不再增量。去年10月,普五宣布停货,茅台、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等都开始停货。停货潮引起了业内不小的震动。
★铁腕稳价
2016年,五粮液就提出严格执行按月配额,计划外每瓶增加30元,按出厂价769元/瓶来执行,其中包含团购价和“批条”价。不仅如此,五粮液严格控货,对2016年剩余没有执行的合同计划,一律削减20%。
五粮液在去年10月宣布普五暂停供货后,五粮液的一批价直逼700元。有经销商表示,五粮液的控货非常严格,大多数经销商手里货不多。到了12月,五粮液进一步缩减计划量,针对不同渠道的客户减量也不相同,有流通客户最多消减了80%的计划量。当时五粮液的社会库存将至历史最低,五粮液的一批价最高涨到了730元左右。
除了减量,五粮液还发布了回购通知,要求各运营商、专卖店的新品52度五粮液出货价,不能低于739元/瓶,如跨区域市场被收到也将按照此价回购。
★预收款
根据五粮液的年报显示,五粮液今年预收款达62.98亿元同比增长3倍,经销商对五粮液的信心大增。
★优质投放
去年,五粮液实行“优质投放”策略,根据省会城市、一般城市、KA供应商、旗舰店、标准店等不同的渠道确定一个基础配额,并根据淡旺季节变化调控发货量,基础配额的销售一旦完成后,不再有新的配额计划。
★调整产品结构
1、五粮液去年 在1218大会上明确了“1+3+5”的产品策略,即:以新品五粮液作为1个核心,以交杯牌、1618、低度作为3个战略品牌,5个个性化品牌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特区、五粮头曲、绵柔尖庄作为补充。
2、确立“五粮制造、群星闪耀”的五粮系列品牌群。在2016年,五粮液清理产品线,淘汰了30多个系列酒品牌。
3、为了培育年轻消费者,五粮液在2016年推出了40多款低度、健康、时尚的新型酒品。
★完善渠道建设
1、减少流通商,开发专卖店与团购商。五粮液2016年不断增加团购上商和专卖店,去年一年新增专卖店团购商超过60家;2017年,五粮液对营销人员进行专卖店重启项目内部培训。此外,五粮液还加强电商和KA渠道管理。这对五粮液的价格体系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价格标杆,也直接服务于五粮液核心消费群体。
2、五粮液增加电商渠道布局。去年1月,五粮液与京东共同打造首个“超级品牌日”,9月,刘中国与刘强东进一步深化电商平台合作进行了沟通,双方准备推动战略合作升级;去年3月,与苏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零售、渠道整合、产品包销定制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3、此外,五粮液在去年的定增方案中,提出将投资超过6.5亿元建设服务型电子商务平台。
★定增过会 混改落地
定增绑定管理层及核心经销商利益。去年12月,五粮液定增尘埃落定,五粮液2015年10月30日发布了非公开方案,在经过两次调整后于2016年12月3日确定最终修订稿:拟以22.54元/股向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等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22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54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的建设。
五粮液称系列酒首先试点混改,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资本,创新运营模式。
此外,在品牌宣传上,2016年,五粮液在国内成都、上海、北京等7个城市举办7场耀世之旅;去年11月在悉尼举办了一场海外耀世之旅。展现了五粮液品牌,展示了其软实力;在市场管理上,为进一步强化计划与市场秩序管理,有效防范跨区域低价恶性竞争,五粮液对银基、朝批、华致、捷强等超商蹿货、低价等行为和相关经销商进行了处理。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