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酒商成长故事] 为有杜公诗魂在 大梦圆成渝酒香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我今天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站在这个演讲台上代替我的父亲和同行们共话与分享“直辖20年·渝酒与光荣同行”的沧桑历程,讲述云阳酒的悠久历史文化,讲述我家父余国银为挽救云阳酒业的故事。

我来自久负盛名的酒文化故乡——云阳,“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醉人”的诗圣佳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为此:

我今天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站在这个演讲台上代替我的父亲和同行们共话与分享“直辖20年·渝酒与光荣同行”的沧桑历程,讲述云阳酒的悠久历史文化,讲述我家父余国银为挽救云阳酒业的故事。我讲的题目是《为有杜公诗魂在,大梦圆成渝酒香》。在此,我要在这里替我父亲“痛饮三杯杜公酒”。

一为云阳古代酿酒前人先贤干杯!

云阳自古以来就是名载史籍的巴蜀酿酒原产之地,享有酿造“美酒之乡”的美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云阳是中国土家族的祖先聚居之地。当时的土家人以攻防闻名于世,而且善于酿酒。曾助周武王伐纣,立下过赫赫战功。据《郡国志》记载:“南山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酒。”《水经注》里有“江之左岸有巴乡村”的记述,公元前251年酿造出闻名华夏的“巴乡清酒”,被秦昭襄王封为酒中极品。

云阳酿酒师根据《齐民要术》的制曲方法,研制酒曲,通过糖化发酵,酒质更加清纯甘洌,因而更名“曲米春酒”。

直到清代同治年间,酿酒师范海竹按照传统工艺酿造曲米春酒,独特的老窖曲香味而誉满华夏,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

二为唐朝诗圣和历代文人墨客干杯!

千多年前唐朝诗圣杜甫从忠州顺江而下,写下了“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的传世名句,点开了云阳酒乡的文化之笔。

自宋元明清以来,苏轼、黄庭坚、范成大等数十位大诗人、大文豪将云阳曲米春视为饮中奇珍,纷纷赋诗称赞。

苏东坡曾写下“自拨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的诗句。

黄庭坚旅居云阳时写诗称道:“诗比淮南似小山,酒名曲米出云安。且凭诗酒勤生事,莫爱儿郎作好官”的美句。

曾担任四川要职的诗人范成大端阳来到云阳,他边饮曲米春酒,边观江中龙舟赛,兴奋地写下“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的竹枝歌。

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作诗吟咏,“云安曲米瓶双玉,聊助诗人作小醺。”还有南宋诗人邓深、明代散曲家陈铎、清代诗人张问等曾写道:“名自云安已久传,未尝先觉口流涎。三杯通道正须此,一盏醺人今信然”;“云安曲米翁头春......多在杏花村”;“酒香新曲米,诗意在云安。”

云阳因美酒而得名诗,因美酒而聚墨客,因名诗美酒而传播云阳酒文化!。

三为杜公酒名扬国中的美誉干杯!

1951年,云阳县成立酒类专卖局,研究和挖掘巴乡清、曲米春的酿造的传统工艺,为纪念伟大诗人杜甫,决定将曲米春酒改名为“杜公酒”。

杜公酒度分为52度、45度、39度三种。1985年、1986年连续两次荣获四川省酒类专卖局、商业厅“双优产品”称号;1986年、1988年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获全国旅游产品银樽奖,1988年再获“全国旅游食品展“银樽奖”、中商部“银爵奖”。畅销东北、西北、鄂、沪等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前院长、诗人、书法家魏传统将军挥亳题写了“拨闷诗流芳百世,杜公酒香飘千年”的对联。

三杯美酒三杯情,家父创业动肝心

我家祖祖辈辈是贫苦农民,爷爷送不起我父亲读书,从小干农活,16岁开始做小生意,改革开放后在县城开了一家家电公司,生意红火,小有名气。但他对杜公酒情有独钟,常常告诉我们,他是靠杜公酒发家致富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他刚经营家电行业,买了几瓶每瓶价值3.8元的杜公酒带到南京熊猫电视机厂,一下就批发了60台黑白电视机。在当时,很多同行感到吃惊,素不知杜公酒成了我父亲创业的发家史。

2005年,由于企业改制,杜公酒厂濒临破产,商标面临注销,我父亲怀着对杜公酒的一片深情,毅然决然从缅甸撤回农产品公司,决定改行办杜公酒厂,他说“绝不能让这个牌子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他投资700万元买下了杜公酒厂,立志重振杜公酒业。可一下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扩大规模需要征用土地,农民出难题喊高价,二是要解决破产企业的民工安置补偿,纠纷不断,矛盾重重,说服了东家,说不了西家,两年的折腾他昼无安日,夜无宁静,一个体重180多斤的彪形大汉,一下变成了小老头儿。

外地不少酒商闻讯前来找他,愿意出高出几倍的价格买下杜公酒这块牌子,他一概拒绝,更加坚定了办酒厂的决心。正当各种矛盾基本解决,准备扩建投产的时候,政府要对城市建设作出总体规划,将买下的酒厂和征用的土地全部由政府调整,两年时间他所耗费的精力、物力、人力换来的是一事无成,真是问询苍天何是好啊?。

政府把酒厂规划到工业园区,一片荒山野地,无水、无电、无道路,一下子回到了白手起家的原点。我父亲天天冒着高温酷暑漫山寻找施工用水,八方说情解决电源,抢修道路开挖场坪,多方恳求银行抵押贷款1600万元,虽然打破了原投资1.2亿元的计划,但是,他的决心没变,意志没退!苦熬苦战5年,2012年10月重庆杜公酒业有限公司终于落成了。现年产量达到500吨,安置就业300多人,每年上缴税费260多万元。这就是我父亲与渝酒光荣同行的漫漫足迹,他终于圆成了振兴杜公酒业的人生大梦!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