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42度以下白酒在骨干企业占比已近50%,五粮液扛旗推动行业再识低度白酒

宜宾五粮液 + 关注 2017.07.29
导读:7月28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五粮液承办的“2017中国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掀起了行业对“低度白酒”这个话题的热议并在朋友圈刷屏。

7月28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五粮液承办的“2017中国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掀起了行业对“低度白酒”这个话题的热议并在朋友圈刷屏。


在我们行业的习惯划分中,把40度以下、25度以上白酒视为低度白酒。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现代低度白酒已历经近半个世纪发展;但我们一直疏于消费者沟通工作,让社会对于低度白酒存在诸如“低度酒=低质酒”、“低度酒不能长期储存”等认知上的误区。

不过,今日这场汇聚政府领导、行业领袖、技术专家以及70余位规模酒企代表的思想论道不但拨开了行业对低度酒的认知迷雾,更是将其未来“风口”价值摆到我们面前。

“50度以下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占到白酒消费市场90%以上。”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透露,“在近期骨干企业的调查统计中,42度以下白酒已接近整个产量50%。”这两组数据直观折射出:低度白酒的发展速度已超过想象;尤其是在饮酒趋于理性和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和认识低度白酒。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

打破认知误区,重识低度白酒

虽历经40多年的发展,部分消费者对低度酒仍存一些认知上的误区;这有历史原因,也与白酒消费普及教育欠缺有关。

诚如宋书玉所言,名酒评选奠定了高度白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但那是中国社会经历长期物质匮乏这一特殊原因在特殊时代造就高度酒是好酒的印象。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早已走过物质匮乏的时代;但“低度酒=低品质酒”、“低度酒=勾兑酒”、“低度酒的货架期酒体不稳定”、“低度酒味道寡淡”等认知误区仍困扰着行业健康发展。而今日现场,很多专家的真知灼见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正确认知低度白酒。

01低度不等于低质

首先,多年的技术创新让低度酒已具备高品质基础。

对此,宋书玉通过回顾历史予以佐证:“1974-1975张弓酒厂冷冻技术的发明;1972年到1978年,五粮液通过优选法酿出优质低度白酒获得成功;1979年双沟酒厂生产出的低度酒获得国家优质称号,为低度白酒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奠定了基础,这三个时间点足以载入低度白酒发展史册。”

其次,现代白酒低度化的技术含量更高。


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

在会议期间,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也指出:“低度酒不等于低质酒。低度白酒不是简单加水就能实现,其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既要保持烈性酒的风味,也要保持酒体不浑浊,还要保持没有其他杂质的味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来可以保持不变的成分就要分解出来。因此,现在白酒低度化,是在更高技术层次,更新消费体验基础上的低度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度化。从哲学角度看,它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升华。”

02低度酒在货架期酒体也很稳定

“可以肯定的说,低度白酒可以长期贮存。而且优质低度白酒经得起时间检验。”宋书玉说,“最近我们研究十年、二十年的低度白酒,像五粮液等酒低度白酒已经存放二十年香气依然良好,口味纯良,香味悠长,我们不能否认低度白酒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提升中,所以我们对低度白酒的认知也要更新和提高。”

现场专家也表示,在技术层面通过冷冻、淀粉吸附、超粒等手段,而在品质层面,通过提高原酒品质,货架期酒体混沌问题已经可以很好地解。

03低度酒不等于味道寡淡

“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系统地解决低度酒口感寡淡的问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表示,“可以从原料、曲药、堆积工艺、易水解物质剔除、贮存、勾调等方面入手,增强低度白酒风味的丰富度和强度以解决这一核心问题。”

消费端的新诉求推动低度酒风口

众所周知,为顺应全球社会对于减少酒精危害的要求,及市场消费者对健康、舒适饮酒消费的双重需求,白酒低度化早已被探讨并反复实践。而今日的低度酒论坛再次深刻、系统地阐释了消费端的这些新诉求将推动低度酒成为产业下一个风口。

01舒适饮酒的诉求

“随着80/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低度白酒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汾酒杜小威表示,这是迎合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口感诉求。

其实,不止是年轻一代,随着健康理性饮酒观念的深入,低度化、品牌化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而背后的逻辑在于,聚饮场景的诉求需要低醉酒度、醉酒慢、顺吞的白酒产品,满足社交场所频频举杯、延长交流时间的需求。

对此,张五九从自己的研究领域总结为,“喝酒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与表达。‘低度酒’对部分消费群体更有利于延长他们‘最佳表达期’。”

02是国际化“表达”的方式

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表示,低度化是白酒国际化的基础。

从世界蒸馏酒来看,流行酒度大部分在43度之下;中国白酒的国际化,首先是在口感、度数上的创新迎合,才有机会真正走入洋人的世界。宋书玉将之总结为,“低度白酒是国际化的表达方式。”

最后,对于市场低度化这一趋势,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会长王国春高度概括为有两大动力支撑:一是计划经济的力量。因为那个时代粮食匮乏,低度化探索可以有效降低粮耗,这是企业探索的方向;二是市场经济的力量。物质丰富年代,我们酒由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了买方市场,而买方市场消费者由于他们消费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明显;比如对酒精耐受力不强的,他希望喝低度,也能豪饮,要豪饮也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这是我们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场合对酒的需求,所以企业就加快了从高度到低度化的生产研发过程。


中国酒业大数据中心成立

优质低度酒将成产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

在新消费诉求下,低度白酒的价值越加凸显;而且低度产品也成为很多企业的核心畅销产品。但行业的深度调整挤破了产能的泡沫,白酒产业的转型升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行业调整分化的关键节点,五粮液挑头推动低度白酒的发展,并喊出将与行业同仁一道,大力弘扬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持续推进以工艺创新、酒体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消费升级新趋势。那么,低度白酒能否担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宏观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指出,“现在全省白酒行业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积极挖掘白酒文化内涵,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研发低度白酒产品,拓展低度白酒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赋予白酒更多新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消费理念,并从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联动发力,推动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而与此同时,李曙光也分析指出,“从国际国内消费大势、产业演变规律以及行业战略布局等多维度分析来看,优质低度白酒前景广阔,是酿酒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由此不难看出,低度白酒是产业大势,但真正能推动产业结构性升级的是优质低度白酒。

对此,江南大学徐岩从技术层面指出,“优质低度白酒对于工艺要求更高。”这与前文李曙光所持“白酒低度化技术含量更高”的观点完全吻合。显然,优质低度白酒背后所隐含的是:对新消费需求精准迎合和产业基础技术系统化创新。

而在如今的白酒市场,百川名品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光庆也指出,“低度化在过去是地方酒厂对抗全国名酒的差异化战略,并在本土市场反复培育消费者;如今华东市场的低度化氛围浓厚,推动了产业低度化趋势的发展。”

此外,宋书玉更是认为,“优质低度酒更是稀缺中的稀缺,要有文化自信。”这无疑再度深刻阐释了优质低度白酒在产业升级中的价值和底气。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