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2017年度第三次会议,审议《2017年半年度报告》等议题,并于27日发布半年报。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90亿元,同比增长33.11%,实现营业利润161.24亿元,同比增长26.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2.51亿元,同比增长27.81%,各项主要指标保持了稳中向好、持续向好的势头。
公司自2001年8月上市以来,营收由16.18亿元升至401.55亿元,增加25倍。伴随着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茅台的股票价格持续上涨,2016年以来上涨111.59%。半年报发布时,茅台市值已连续两月位居全球烈酒企业第一。茅台各项核心财务指标增势强劲,印证了此前公众对于茅台整体进入良性增长通道的预判,也预示茅台向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知名酒企”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生产向好“淡季”不淡 茅台进入全年热销局面
生产持续向好是半年报透露的一大利好消息。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42198.18吨,一举打破了生产徘徊的局面,呈现出产量稳、质量好、轮次比例较为协调、缺陷酒比例可控的特点。按照茅台酒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存放标准,今年的产量将对五年后的市场形成有力支撑,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
销售方面数据表现颇为抢眼。今年上半年,茅台酒的销售额达216.27亿元,上年同期数则为174.474亿元。相对于往年的“淡季”,茅台进入全年热销局面。从销售区域上看,国内市场上半年实现233.34亿元的销售份额,国外市场销售规模增长到8.4亿元,茅台成长空间进一步扩大。此外,稳中有进的渠道建设也在积极匹配公司销售规模。茅台酒产销两旺成为了中国中高端白酒市场转暖过程中最强的带动因素和标志性现象。
主动布局双轮驱动系列酒发力明显
酱香系列酒发力明显,是此次半年报的又一亮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系列酒实现了25.49亿元的销售收入,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91.9%;销量接近去年全年,同比增长166.2%。其中,王子酒、飞天茅台迎宾酒及贵州大曲等产品均实现了单品重点突破。“量效齐升”成为今年系列酒销售的显著特点,与茅台酒形成股份公司“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已然显现。
正如半年报坦陈,宏观经济增长、消费升级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高端白酒行业恢复性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受工艺限制,生产量有限,供求矛盾突出,给茅台的价格和市场管理带来一定压力,也给系列酒崛起带来机遇。系列酒在培养酱香消费群体的同时,承接了一部分市场缺口。
“火力全开”的系列酒,一方面增加了顾客的选择性,另一方面丰富了股份公司整个产品结构,进一步减少了公司对茅台酒销售业绩的单一依赖。通过“建网络、抓陈列、搞品鉴”等一系列真抓实干,系列酒市场的基础建设得以夯实,营销模式得以转变,也让其增长更具长期性与期待性。茅台在品牌驱动带来的高端酒增长以外,找到了 “国民酱香”的新增长极。
精细管理改进治理为发展奠定更好基础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茅台给市场带来信心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期半年报管理层经营分析中指出,2017年上半年,公司董事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着力抓好董事会建设,严格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围绕董事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按照“十企战略”,落实“九个营销”,扎扎实实抓生产、保质量、稳市场、促增长。
这其中,对政治大局的准确把握起到了统筹与引领作用,为公司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从“内”来看,董事会围绕议事能力、决策能力与决策质量的提升,对标一线国际企业,以改善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全面深化管理,苦练“内功”,企业治理水准达到新高度。对“外”而言,自去年以来,公司主动“走出去”,积极与兄弟企业构筑良性的互动关系,创造更为和谐的外部环境;而持续帮扶道真及“国酒茅台·国之栋梁”捐资助学的义举则进一步塑造了茅台热心公益、助力脱贫的外部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司各项主要指标半年以来的良好表现显示出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后劲。下半年公司将在“做好今年、想好明年、考虑长远”的布局中,强化工作执行,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强化决策担当,科学安排来年工作;强化战略谋划,推动茅台健康发展。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