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白酒的鉴赏之美?
这与目前白酒消费市场的认知和逻辑有关。有人说:喝白酒不利于健康。试想,喝葡萄酒、喝啤酒就一定健康吗?其实不然,这里边有一个饮酒适度的问题客观存在。过度饮酒,不利于身体健康。这与喝什么酒?喝什么样的白酒?喝什么香型的白酒?并无实质性的联系。
适度,大概就是最为本质的白酒鉴赏之道所在。当然,并非只是适度,包括时尚、流行、意识等方面。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对饮酒的方式、场景以及口感需求等都不尽相同。
中国白酒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中国白酒伴随改革开放,尽管因为洋酒、洋餐、洋时尚生活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对80后、90后、00后一族以及Y一代等等的饮酒观念和酒饮方式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但是白酒依旧是中国饮酒生活的选择之一。原因就在于我们不仅仅喝的是一种美酒,更多是摄取一段美好心情。这就是白酒与文化的逻辑。
中国白酒讲究文化的存在,是因为文化早已嵌入了人们的血液里去了。有人这样形容,只要有中国文化的存在,就会有中国白酒的存在。换言之,只要中国炒菜和米饭还在,白酒就还在。事实上,谈中国白酒文化,它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息息相关。但凡,人们围坐在一起,一盘中国菜、一碗米饭,足以唤起一杯美酒表达就餐这种仪式感的真实欲望。不就有这样一句话吗?“无酒不成席”。在中国,就餐的仪式感有两种,一种是满足身体对物质的需要,另一种则是满足心理对情感的需要,这便是酒文化的核心。
我与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总裁肖进春先生,两个贵州白酒的“老兵”,近来热衷于探讨关于白酒与趋势消费的问题,尤其是对新消费人群对白酒消费的看法、观点和偏好习惯等兴趣甚浓。
肖进春先生,作为贵州首届十大黔酒大师和酱香酒酿酒大师,对白酒的未来理解和思考,用一个词来准确形容,那应是 “叛逆”。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他认为白酒的香型不重要,消费者没有哪一个对白酒不同香型的特点有严格意义上的辨识。消费者从消费本质上看,对口感、消费仪式感和消费价值感的认识很深,但对香型基于工艺、原料和特点的东西,没有十分特别浓厚的兴趣;第二、他认为白酒的仪式感在于中国餐饮文化。中国餐配中国白酒,是天生绝配。自己端杯酒,配上一些下酒菜慢饮者,那是喝样酒的乐趣所在。真正意义上的白酒仪式感,离不开中国餐的衬托,说通俗一些就是吃中国菜、喝中国酒。
“男人该换换口味了”,这句最早起源于贵州醇酒厂一款裹挟着高粱和葡萄酒精髓的“奇香贵州醇”广告语,对当前受西方饮酒时尚冲击过后的中国白酒消费市场来说,有些意味深长。“换换口味”,既是对传统的敬畏,也是对流行的憧憬。不变的是中国白酒、变的是中国白酒饮用方式和对饮酒适应性的需求。
我不大认同白酒的”鸡尾化消费”。中国白酒调出来的鸡尾酒是个啥味?的确我没有尝试过。从商业逻辑上看,白酒的”鸡尾疗法”有它存在的理由。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消费全球化时尚是必然趋势,一方面让世界消费者喝到中国白酒的鸡尾酒,一方面让中国白酒的鸡尾酒融入全球消费,这或许是中国白酒国际化的一个弯道超车。但是,这已经不是白酒,而是以中国白酒为核心的鸡尾酒,准确意义上是不同的两个事物,这是基于中国白酒的不同饮酒仪式感而已。
什么是“奇香”?从贵州醇的涅槃中,我们不难找寻到关于“奇香”一词的完美诠释,即“万妙无香、尚品滋味”。从哲学的高度,可以窥见真正意义上的“奇”,便是“无”。这也完全印证了贵州醇酒这些年一直潜心于传统与创造的辩证发展中的价值取向,也完全道出了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总裁肖进春先生对贵州醇与未来营销的思考,即“无香胜有香,消费认同是王道”的新营销观点。
贵州醇的工匠们为了这个“奇”,依旧沉醉于消费者对白酒价值认知逻辑的揣度和创新。“浓香“、”酱香“、”奇香“------,这几个原本与白酒酿造工艺、产区、地理和产品相关的名词,在贵州醇酿酒工匠们的艺术感召和创造下,将裂变为一滴让消费者只能依靠唇齿与酒杯的亲密感触,才能获取心情依偎和情感释放的液体精灵。我饶有兴趣的是这个“香”字,在不同饮酒仪式感上的个性解读,这个贵州醇香的价值是”奇”,馥郁融合其中,自然成就于我。这大概是未来新消费人群所翘盼的新“贵州醇”。
白酒的“香”,从酒中来,到心中去。这种“香”,与酒的“开瓶十里香”有关外,更多是消费者陶醉的理由和美好心情的渲染。中国白酒饮酒仪式,集中于餐饮。中国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餐饮,是两个不同场景和仪式的完美组合,即“餐”和“饮”。一方面,我们可以解读为餐是饮的场景;另一方面可以诠释为饮是餐的仪式。“饮,于酒香,并于酒香四溢的美好心情“。”饮酒“,在中国餐的仪式感中,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场景的渲染。此时的酒香,不仅仅是酒味的浓郁,更多是心情上的陶然满足。
中国餐,讲究“场景”和“仪式”。“回家吃饭”,这是团圆的餐、家人的菜,是中国人对“家”的情感表达之一;“聚会宴请”,这是心情的餐、朋友的菜-------。一道菜,折射出一道美好心情。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