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贵州茅台在北京召开市场研讨会,宣布茅台酒在“两节”前投放量从2000吨增至6200吨,同时进一步加强渠道管控,整治囤货惜售,以确保今年中秋、国庆不涨价。此消息发布几天来,茅台股价稳定,茅台二、三级下游经销商销售价格回落,黄牛党投机和炒作热度锐降。对此,国内著名资产管理专家杨宏森博士认为:茅台以雷霆手段进行价格治理,是实施茅台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体现出茅台公司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具备追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控制价格将作为茅台为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施行的基本原则。“从严治价”非但不会影响茅台的市场收益,反而会提升茅台的品牌价值,促进“茅台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调整。
茅台的价值不仅仅以价格来衡量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而由于资源稀缺性、独有性、不可替代性以及多种因素的叠加,茅台远非一种普通意义上的商品,其价值不是仅用价格就可以完全衡量的。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茅台作为一种产量有上限的特殊商品,不仅有经济属性,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虽然茅台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素商品,但是,它的市场价格会牵扯到白酒行业乃至一些关联领域的敏感神经,超出正常的波动范围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市场反应和社会反应。因此,不难理解作为国企的茅台集团,一再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稳定茅台的销售价格。
在市场表现优异,社会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茅台坚持不提价,严控终端销售价,提出要让普通消费者都能喝得起茅台酒,其实就是体现茅台价值不仅仅以价格来衡量的高度自信。当下,消费者买到1300元的茅台酒,绝对会有“物超所值”的感觉。
“控价红利”会长久释放
茅台的控价策略,旨在打压非正常消费行为的炒作,挤掉市场非健康因素的泡沫。这样做有可能会损失一部分短期利益,但肯定会带来多方受益的长久红利。对茅台而言,此举树立了国酒良好声誉,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固化市场成果,提升品牌价值,从而让茅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对经销商而言,免除了囤货惜售而付出资金成本和风险,避免了恶性竞争带来的损失,能够获取长期的合理利润。对于消费者而言,当然是能够以不高的价格买到“物超所值”的茅台酒了。而茅台股价的稳定成长,又将为投资者带来不可低估的长期收益。
赖茅,“国民酱香”的领头羊
伴随着消费的升级和观念的转变,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以及新派酱酒不断进行的口感适应性培养以及酱酒品牌效应的扩张,中国白酒将迎来大酱香时代。作为国酒茅台的发端,赖茅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以“品质符号”的形式存在。如果说国酒茅台承载了中国白酒傲立全球的品牌使命,那么赖茅则承载着成为深受社会大众热爱、有高度亲和力、有充分品质信赖的国民品牌。赖茅以茅台生产技术为基石,遵照茅台大酱香的战略部署,凭借赖茅的品牌张力和价格优势,必将成为茅台又一经济增长极,成为“国民酱香”的领头羊。
“茅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作为拥有6000亿市值的庞大经济体,茅台集团的“茅台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在通过控价策略稳定普通茅台酒市场的同时,随着茅台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茅台因产能而制约的规模化效益的空间有了新的突破口,那就是茅台系列酒将异军突起。通过打造以赖茅为引领的、由茅台迎宾、王子、汉酱、仁酒组成的系列酒,将占据“千亿茅台”的半壁河山,并且大大提升酱香酒在中国乃至世界白酒行业的占比。而围绕茅台产业链的上下游经济,金融、文化艺术品收藏等衍生经济也会风生水起。至于茅台集团主导的茅台特色小镇,更会成为世界瞩目的传统产业小镇。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