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轮国家品酒师培训来袭,让我们重识“品酒师

糖酒快讯 + 关注 2017.09.08

“国家品酒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近期,由中国酒业协会、《新食品》杂志联合主办的国家品酒师培训近期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最近一期即将于2017年9月14号走进祖国正北方——内蒙古呼和浩特。近期小编翻阅了很多资料,今天为大家梳理下“品酒师”这一职业的发展历程。

白酒“品酒师”并不是一个新兴群体,在上世纪 90 年代作为轻工部颁证认可的职业工种——白酒储存勾调工,是白酒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能有四:第一,负责基础酒的品尝、分级以及质量把关;第二,从基础酒的质量反馈生产工艺的改进;第三,负责成品酒的酒体设计;第四,获取、搜集产品信息,利于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升。白酒“品酒师”最初作为职业工种被称为储存勾调工,后来为了表示对酿造技术人群的尊重,将这类人群称为技师;根据能力等级分为:初、中、高级品酒师,技师品酒师以及高级技师品酒师五个等级;后来在发展到 2004 年前后,去掉了初级和中级品酒师,以剩下三级划分体系颁布职业资格证书来衡量“品酒师”。


2010 年,由轻工部和国家酒检中心主任钟杰共同推动的“评酒师”培训认证,颠覆了传统技师的培训思路:评酒师对象从企业内部培训转向懂酒的经销商群体和一线的销售工作人员。这一举措,无疑从参与者层面扩大了“品酒师”群落。用钟杰的话来说:“让最接近消费者和上游厂家的经销商群体作为评酒师其意义有四:第一,让经销商群体更加懂酒,并且具备基本的鉴赏和品鉴能力;第二,因为懂酒,提高了这类人群搜集和反馈产品信息的能力,有更利于上游厂家生产出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第三,提高经销商群体对接上游厂家的专业能力;提升经销商对产品的话语权。第四,加强产业链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能力;经销商通过自身对白酒的专业了解,可以通过各种场合、有形无形地将白酒的本质属性、白酒的文化理念以及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白酒等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


2014年10 月 21 日,由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颁证大会”在北京举行;历经几年筹备,经过重重考核的首席白酒品酒师名单最终在行业拐点期落地。而此次品酒师评定,无疑在以前的基础上再度提升。首先,主办方由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推出,这在行业认知度上得到了更上层机构的认可。其次,此次评选出来的品酒师选出的均是该群落中的金字塔尖端的人物,利用其公信力及专业水平可以很好地打通消费者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壁垒。


如此看来,最初的白酒储存勾调工还是后来的技师人群,其从根本上来说都只是单纯地为自己隶属的企业服务,是一个企业为了保证或改进产品质量所设立的专业岗位。也即是说,当时的“品酒师”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仅是为了厂内的产品品质把关。在这一阶段,“品酒师”只有一个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作用,而关于品质传播和链接消费者的属性却是没有的。尤其是在白酒品质传播领域,如何将专业的白酒评鉴语言翻译到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够读懂,这是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品酒师发展历程中,以经销商群体来作为品酒师培训对象的阶段,品酒师被赋予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使用的工具,并打破了企业长期以来“自上而下”单边主义。这类特殊的评酒师群体在游离在生产领域之外,但是在链接消费者和厂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构建“品酒师”以回归市场经济,回归消费者为导向技术研发的思想已经很明显;并且这类“品酒师”在白酒产品属性的传播上又更进一步,从普通消费者升级为品酒师,他们可以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消费者沟通,也可以将品酒技术同市场营销有效地结合,用“专业技术”为市场和销售服务,这极大的改善了白酒的传播,这一群体担任起了链接厂家和消费者的功能。


不难发现,从内部勾兑工和技师,到链接厂家和消费者的经销商评酒师,再到以承担社会责任的首席白酒品酒师群体,白酒行业正在走上一条回归产品本质和回归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技术研发的道路。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国家品酒师”阵营,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用专业服务市场,用专业沟通消费,为中国白酒的消费认可做出不朽的贡献。所以,“国家品酒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