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启动2017年“质量月”活动

糖酒快讯 + 关注 2017.09.08

“要居安思危,对标先进、与时俱进,大力提升全员全过程质量意识,真正让 ‘质量为生命’的信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切实筑牢质量根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在集团公司2017年“质量月”活动启动大会上强调。这也是全体国酒人秉承“以质求存”的基本信念,以及对质量一如既往的极致追求。

质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对国家而言,质量是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体现;对企业而言,质量是生命之源、发展之基;对个人而言,质量是生活品质、是衣食饭碗。

对茅台而言,质量贯穿于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之中,长期以来,对于质量的坚持一直是一种传承和延续,是茅台集团面对市场严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质量一丝不苟的严格把控,正是茅台品牌树立百年的基石。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贵州省第27个“全国质量月”有关部署要求,围绕公司“质量立企”战略布局,集团公司启动以“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发展”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8月31日,活动启动大会在茅台会议中心举行。集团公司领导李保芳、杨建军、刘汉林、杨代永、王莉,贵州省检验检疫局遵义局局长王志文出席会议。

不断深化全员全过程质量意识  一如继往追求质量

李保芳强调,在茅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质量始终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茅台更要居安思危,对标先进、与时俱进,大力提升全员全过程质量意识,真正让“质量为生命”的信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切实筑牢质量根基。

近年的生产中,集团公司在原料、生产工艺等各环节坚持花大力气来抓,基酒质量稳步提升,这充分说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把工作干好、把质量抓好,下一道工序就少了很多问题,产品质量才能得以稳定提升。这也说明,茅台酒生产标准对员工技能、生产原料、生态环境极近苛刻。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必须自始至终规范操作,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生产结果。

“任何子公司不得在集团以外购买基酒,也不得使用任何添加酒精或使用酒精串蒸的基酒。”李保芳严肃要求,这也体现了公司高层对质量的近乎苛刻的严格把控。

茅台品牌是中国传统白酒的化身,需要每一个人精心呵护。全体员工要始终保持危机感、紧迫感,加强质量体系、制度的宣贯工作,牢固树立和强化“质量人人有责”、“质量无小事”的思想,切实抓好自身工作质量,维护好环境质量,真正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操作在我手中”,保障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不断弘扬茅台工匠精神,坚持不懈抓质量

“什么是工匠?什么是工匠精神?怎样实现工匠精神的代际传承?”这是所有传统制造型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弘扬、传承好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方面,茅台,也是如此。

作为知名民族品牌和国家名片,茅台最为重要的是不断提炼、丰富茅台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的灵魂,把“精益求精、精工细作”贯穿于生产与质量工作的全过程,始终以过硬的质量和口碑,赢得认同和赞誉,方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工匠精神就是责任心和精湛的技能。没有这两条,生产不出好产品。唯有一丝不苟,才能保证产质量的稳定。” 茅台,沿袭几千年的生产工艺,在日复一日辛勤劳作中,历代茅台人用百分百的责任心和精湛技艺,铸成了茅台酒的质量之魂,也造就了茅台的百年辉煌,这就是茅台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工匠是“百工之长”,是专心专注于某一领域的能工巧匠,是老百姓口中的“行业状元”。一方面,需要拥有娴熟技艺,既是可以现身说法,于日积月累中带徒弟的老师傅;也是在师傅的严格教诲中刻苦学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徒。精湛的技艺、过人的技术是工匠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工匠也需要独特的灵气和悟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领域,以一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于产品中融入匠心,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方能登峰造极、一览众山小。

在传承工匠技艺方面,茅台一直在努力,“师带徒”“建立大师工作室”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体现出茅台人对传承的重视。同时,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参差不齐也说明工艺传承的重要性。公司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年轻员工比例很大,就要通过“现身说法、培训考核、强化激励”等方法,让青年员工在技艺和意识上得到全面的提高,让茅台工匠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突出问题导向抓好制度建设,完善体系保障质量

合理有效的制度建立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质量保障的根本。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各种制度建设的成熟和完善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阶段,在我国多数企业中所存在着制度建设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因此,集团公司上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茅台企业制度建设,从而更好的保障质量显得尤为迫切。

从1994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特别是2003年、2011年两次创奖引入绩效管理模式,借助于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大有进益。但还有很多部门、车间对质量管理体系理解不深入、执行不到位,还有纸上谈兵、蒙混过关等思想,这在历年来的外审、内审中都广泛存在。要对现行质量文化提升、升华,以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需求。

现阶段,要做好公司的制度建设,就要从深入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完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改革生产技术分析会,加强质量研判四个方面踏踏实实的做起,扎实的做好基础工作,为公司的质量保障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丰富和升华质量文化,形成全员质量信仰

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质量文化就是精神和灵魂。茅台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多年的质量文化的积淀。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对质量的重视也要在层面上有所拓展,要对现行质量文化提升、升华,以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需求。概括起来,质量文化建设就是要努力把三万茅台人粘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茅台发展最大的软实力。

从公司层面来说:一要全面构建“大质量体系”,不仅要高度关注产品质量,还要延伸到决策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等各个领域;二要对已总结出的“顺天敬人”的茅台管理模式,进行认真解读和诠释,并贯彻至全体员工,形成质量共识;三要在产品文化上下功夫,从种子、土壤、种植、环境、技艺、品鉴、饮食搭配等方面全方位丰富产品内涵,接轨消费者新需求。

从员工层面来讲:一要营造每个人都愿意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好事的氛围。“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当为典范;二要在工序间、岗位间大力推行“内部客户”模式,有效链接各工序间质量职能,在员工心中牢固树立“客户就是衣食父母”,“没有质量就没有饭碗”的思想意识。

会上,王志文还表示,茅台集团作为中国酒类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酱香型白酒代表,长期以来,在恪守“质量第一”这个关系到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上,茅台堪称中国白酒行业的典范。2016年以来,茅台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主动践行“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理念,积极加入国家“三同”工程,在推动中国白酒产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国白酒产业的振兴之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希望茅台集团认真落实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完善生产规范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落实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管控传统和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不忘初心、始终如一重视质量,持续提升质量、做强做优民族品牌,注重示范带动,以高标准的质量和品牌继续引领国内白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会上,王莉宣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质量月”活动方案》,万波宣读《茅台集团质量诚信承诺书》,质量部负责人宣读《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贵州省“质量月”活动的通知》。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家齐、何英姿、万波、李明灿、钟正强,集团及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各车间、部门、子公司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