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峰会】清香领袖企业齐聚太原力扛复兴大旗,现场争论激烈,达成三大共识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2017年上半年,白酒板块实现总营收818.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25.7%。2017年第二季度,白酒板块实现总营收331.65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31.2%,二季度收入与利润增长明显提速。随着行业“复苏性反弹”趋势越来越明显,行业间的交流也越来也多。

从年初的茅台、习酒、国台、郎酒四巨头聚首四川二郎镇共谋酱酒大未来开始,到川黔名酒情系东北的“沈阳宣言”、浓香型白酒领袖企业共议竞合发展的“秦皇岛宣言”,再到今日在太原隆重开启的中国清香白酒复兴战略领袖峰会的“太原共识”,“竞合之争”、“香型之争”、“产区之争”已经成为了行业关注制高点。


在行业大咖云集的中国清香白酒复兴战略领袖峰会上,汾酒、牛栏山、红星、汾阳王、衡水老白干、宝丰、褚酒等企业代表本着最务实的态度聚集一堂共商清香复兴大计。来自文化界的名人、政界领导、行业协会领袖、行业智库们也为清香白酒带来启发性智慧分享。激烈的思想碰撞之后,清香白酒复兴路径趋于清晰。


山西省汾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东现场致辞

共识一:清香白酒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中国清香白酒复兴战略领袖峰会上,不少嘉宾都看好清香复兴。


中国白酒界泰斗、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原组长、原洋河酒厂厂长梁邦昌就旗帜鲜明的表示:“清香型白酒是非常有底蕴的,要把清香复兴作为一种历史使命。”


“清香类在整个市场有自己的优势。”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在看好清香白酒未来的同时还理性指出,“清香类白酒更应该思考,创新文化上如何去做工作,去做中国白酒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把握好今天的发展,同时谋划未来文化的发展。”


清香型白酒鼻祖、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光岭则表示:“在新的消费形式下,消费者正在回归清香,清香白酒的复兴是必然的。”

而愿与汾酒共举清香大旗的山西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再武更说出了众多清香型白酒企业的心声:“深藏在我们诸多清香酒企内心的记忆与期待突破的思想之火一刻也没有停熄。”他不仅希望汾阳王酒业成为圆梦史绩的担当者,也希望清香品类的每一位成员都重塑清香历史辉煌。


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还放出豪言:“未来十年,在以汾酒、汾阳王、牛栏山、红星、老白干等为代表的清香型企业的共同奋进下,清香型白酒将迎来复兴‘黄金十年’。”他还预判,在未来十年,如茅台之于酱香,五粮液之于浓香,汾酒和汾阳王酒业将成为清香白酒再赴辉煌的旗帜。


九石机构执行总裁、新食品杂志社副社长向宁也站在行业高度相信所有清香型的白酒会越来越好,赢来更大的财富空间。

曾经大半个中国都被清香型酒覆盖,一度达到了70%。而纵观行业当今现状,在清、浓、酱三大香型中,亚品类发育最多最好的当数浓香,在守正传统技艺方面发展最好的当数酱香,清香类白酒如果能借鉴浓香、酱香的双重优势,因地制宜地扛旗大清香,重回昔日辉煌将指日可待。

共识二:要构建复兴清香创新发展共同体

当下,传统消费群体与新兴消费群体的分野,传统酒民与新兴消费酒民侧然不同的嗜好、习惯、价值观带来了“向左”或“向右”的战略选择。在清、浓、酱三大香型中,亚品类发育最多最好的当数浓香,在守正传统技艺方面发展最好的当数酱香,清香类白酒如何适从,大佬们也给出相同的观点。


作为中国清香白酒复兴战略领袖峰会最关注的环节,央视《百家讲坛》开坛元勋阎崇年通过郭子仪联合多方共识抗安禄山、史思明的历史史诗,建议白酒企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协同各方资源共同促进行业进步,为饮者带来更多优质的精神和物质“双食粮”。

阎崇年站在历史高度上总结的经验也得到了行业人士的认可,纷纷呼吁共同推广清香型白酒。

宋书玉就代表行业协会提出:“我们的企业应该共同携手,通过挖掘传统的精华,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学习,通过的探索,为消费者酿造一杯清香好酒。”

北京正一堂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指出:“这次活动就是让清香型白酒企业抱团,一起发展,共同壮大清香氛围,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清香型白酒。”


王再武则建议清香型白酒企业要在汾酒大业的引领下,构建关注彼此核心利益、相互沟通协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实现复兴清香的创新发展共同体,还提出了三点看法及四条建议。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处处红。其实,从去年行业呈现出的梯次性回暖以来,茅台、五粮液、汾酒等都释放出了“要做朋友”的信号,并开始了对于“竞合”的探索,尤其是“沈阳宣言”、“秦皇岛宣言”等的发布和今日“太原共识”的达成,行业间要交流、要协作逐渐成为了行业共识与行为准则。

不仅如此,从上世纪的清、浓、酱、兼四大香型白酒发展到今天馥郁、米香、芝麻香等多香并举、绵柔、清雅等多流派并存的深度多极化细分格局;从牛栏山用陈酿超级大单品实现了开疆扩土、衡水老白干的副品牌战略十八酒坊以母品牌的“刚”与副品牌的“柔”方面实现了中高端占位、到汾阳王酒业开创清雅香……无不证明清香型市场前景空间巨大,联合是很有必要的,差异化的创新更是迫在眉睫。

共识三:紧抓“一带一路”清香白酒复兴机遇

国际化浪潮与本土化崛起,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却仍然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舞台的中央。一个大国的崛起,一定会带来这个国家文明相关产品的世界化。中国制造、中国产品疯涌全球市场。作为极具中国符号的中国白酒,特别是清香类白酒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先天性”与“适应性”,给清香类白酒开启了复兴风口。在“一带一路”新契机下迎来了蓬勃生机,并正不断探寻这国际化可能。

极具个性的湖北石花霸王醉,在纯净的高度酒市场成为了外国友人的被追逐的对象;而汾酒、竹叶青更是通过“丝路传承,香飘全球”让世界看到了透进中华文明骨子里的清香型白酒。


对此,王新国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消费多元化的格局下,‘一带一路’是白酒发展的机遇。”

杨光也提出:“清香白酒清香纯正、余味留香,从口感而言是最适合国际香型的。”


北京牛栏山酒厂副厂长陈世俊则认为清香白酒要有走出国门的自信。他说:“中国酒和国外的葡萄酒都可用来烹饪,都有祭祀等礼仪需求,并且在感官和视觉文化方面也都具有共同性,所以面对“年轻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葡萄酒”的言传,要有充分的信心,也要有走出国外的信心,毕竟纵观古今中外,中国白酒和葡萄酒的共性是非常明显的,而清香白酒清香纯正、回味甘甜的独特口感与国外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较为接近。


争鸣:香型、品牌、品类谁主沉浮?

今天,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人们的生活已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竞合之争”、“香型之争”、“产区之争”的议论也始终不断,这在中国清香白酒复兴战略领袖峰会上也得到了展现。


1、观点之异

香型强化与淡化

目前中国主要香型为清香、浓香、酱香,不仅如此,曾经清香型白酒在中国白酒市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于是在当代的竞争中,香型不断被提及,清香型也是如此。

梁邦昌认为清香型白酒是非常有底蕴的,要把清香复兴作为一种历史使命。郝鸿峰也表示清香型白酒将成为继浓香、酱香之后的下一个火爆起来香型,就如茅台之于酱香,五粮液之于浓香,汾酒和汾阳王将成为清香白酒再赴辉煌的旗帜,而清香型白酒将迎来全新时代,迎来复兴的黄金十年。

对于香型的强化,陈世俊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酒企的发展,不应强化香型,而是要“弱化香型、强化口感”,要注重白酒香型技术研发。他认为毕竟消费者对口感和饮酒体验更为关注,所以清香型白酒不妨用口感定义香型,“这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展现了清香自信。”对此,郑宝洪也认为消费者关注的是口感,白酒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需求,创新口感。

品牌与品类的博弈

杨光认为中国酒业的竞争时品类的竞争,品类发展,品牌才能发展。如茅台在酱香酒的推广和营造酱香氛围上所做出的努力,使得茅台发展得非常快,也带动了其他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因此他建议白酒企业先把清香型白酒品类壮大。

北京红星酒业总经理肖卫吾同样认为清香型白酒能够做大做强,但是应该先把自身的品牌做强,只有品牌做强了,所代表的品类才能兴起,应该在品牌的打造切入。

虽然对壮大清香型白酒的看法不同,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殊途同归。品类的壮大带动了品牌的发展,而品牌的发展又促进了品类的兴盛。两者是相互促进,辩证的关系,一荣俱荣。


2、做法之异

不管是香型的强化与否,还是先发展品牌,创新口感,清香型白酒的壮大都被提上日程并获得共识。如何把清香型白酒发扬广大,业内人士针对不同的方面做了研究。


杨光认为清香白酒的发展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即:1、高端化,清香型白酒要提升整体高端酒氛围,高端化是清香品类突破的方向;2、精英化,清香的产品,品类的品牌经验都不组,可在精英文化的推广和产品精英化努力;3、健康化,目前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大,而清香酒在健康方面价值很大,可大力挖掘。

王再武认为要提升品类地位,完善产区机制,开发空白地带,建议清香型白酒企业在汾酒大业的引领下,构建关注彼此核心利益、相互沟通协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实现复兴清香的创新发展共同体。不仅如此,清香型白酒企业要抓住新兴消费群体兴起的风口,因地制宜,丰富个性化,进行差异化的创新。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