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3日,西南首家无人超市“GOGO无人超市”初次亮相成都大悦城,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在业界也有众多报道。一个月后,“GOGO无人超市”在成都的第二家店在青羊区万达开业。而近日,这两家店均贴出通知称暂停营业。此外,其所属公司旗下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也已停运清算。
这不由得让人遗憾,去年12月,运营“GOGO无人超市”、“GOGO小超”的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胡俊曾对媒体透露称,两家无人超市的平均客单价为33至37元,平均单日流水1300至1500元,不算后台研发成本已实现盈利。而“GOGO小超”遍布于各大写字楼,有500多个点位。
更让人唏嘘的是,就在不久前的今年1月23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发改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成都市关于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成都市政府明确了将在本地大力支持推广共享快递柜、支持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新零售模式。
看起来,似乎是“GOGO”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
仍对无人超市抱有信心
对此,运营“GOGO无人超市”、“GOGO小超”的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无人超市项目只是暂停,等升级人脸识别后再开业,时间大概在春节后。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公司扩张速度过快,选点失误,已于去年11月停运,“但这并不代表无人零售行业有问题,我们仍对此项目抱有信心。”
至于网上曝出的拖欠员工工资一事,负责人回复称,此事属实,但拖欠的是“GOGO小超”项目员工工资,并非“GOGO无人超市”项目员工工资,目前,公司正在加快清算,争取尽快将工资补发。
系统崩溃+扫描区混乱
进入超市购物主要有三种方式:下载APP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扫码以及会员卡扫码开门。
据悉,“GOGO无人超市”开业第一天,因为扫码进门的顾客太多,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关注微信公众号进门的途径暂时无法使用,加上会员卡还没有批量售卖,所以只能下载APP扫码进门。
在商场工作的李先生透露,无人零售的付款扫描存在扫描范围过大,容易误扫置于退货区商品的情况。由于无人清理,顾客需在结账扫描前将退货区的商品理好,使其尽可能的远离精确扫描区并盖好隔板,防止扫描到自己不需要的货品。
“很多初次前来体验的顾客不了解这个情况,常常在结账上扫描了自己未选的货品。我看到有的人明明只买一桶泡面,但是却扫出了退货区的鸡爪。如此反复重置扫描结账从而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对于不熟悉无人便利店购买流程的顾客来说,无人便利店的效率并不高。同样购买一件商品,因为这是完全自主操作,购买过程甚至会更长。
无人超市弊端遭吐槽
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收银员,自动识别、拿起就走……无人超市解决了很多传统商超与便利店的购物弊端。
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很多事情,加入了人工智能、二维码识别这些高科技的无人超市,更是吸睛不少。而这对于传统超市,传统零售行业来说,将形成非常大的冲击。
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事物也带来新的问题,比如,无人超市商品种类不够完善,价格没有竞争优势,购物指南缺乏人文关怀,人工智能的出现难免给相关行业、职业的劳动者带来“生存危机”。
近日,无人便利店猩便利裁员、关店、停止铺货等传言缠身。不仅如此,多地缤果盒子铺设也因工商、物业等问题被叫停,点位增设受阻;允许加盟商自行铺货,商业模式受质疑。还有不少无人超市招来顾客吐槽:买东西花费时间过长、存在安全隐患、系统也不够便民。
据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七成的利用者对无人便利店感到满意,回答不满意的人中,83%的人表示“商品数量较少,找不到想买的商品”。34%的人回答“没有自己喜欢的品牌”,还有22%的人回答“商品破损、品质差”。
行业观点
无人便利店自诞生之日起便是资本的宠儿。目前缤果盒子和小麦便利店均已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都超过1亿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值守、全自助的购物方式并不会取代传统零售。
2017年被誉为无人零售店的元年,在一系列密集而又充满变数的事件中,无人零售迅速成为最火热的创业风口,一夜之间无人零售店的消息漫天而来。
纵观全局,考察一个新型零售业态的好坏,经济效益上的考量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冰冷的商业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培养忠诚顾客没有概念,缺少长远的经营策略,拿一些无谓的“噱头”吸引顾客,那么,无人超市的结果也是令人堪忧。
业内普遍认为,眼下的无人超市或许还只是一个试验场,需要谨慎乐观。一方面,这门生意要铺开,离不开成本收益分析。这种经营模式的是否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这还有待考察;
另一方面,技术也可能还欠成熟。比如,在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大规模投入商用的情况下,要保证顾客低头购物挑选等“非配合”状态下精准识别,难度不小。
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认为,不管什么时代,优质的服务和便宜的价格都是消费者非常看重的因素。目前来说,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店在这两个方面并不占优势,特别是在服务方面,与传统便利店还存在差距。
“由于需要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一系列操作,这类无人超市对于中老年消费群体而言使用并不方便。加上没有人工操作,生鲜、大米面粉一类商品也无法上架。”
冉立春认为,短期而言,无人便利店不会成为主流,但是可以作为零售行业的一种补充。“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技术没有升级,如果人脸识别等技术能够完美应用,提高消费体验,这件事还是有得做。”
已有0条评论